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6 21:47:49瀏覽574|回應0|推薦1 | |
經濟日報/2009.5.16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昨(15)日表示,作為一個學生,尤其是經濟系的學生,一定要多讀歷史,計量經濟與數學模型,只是骨架,唯有歷史才是血肉,才能豐富你的論述。他也勉勵年輕人,不要以錢的多寡來衡量成就的高低,除了專業技能外,觀念與心態才是關鍵。 克魯曼昨天與台灣青年學子對談,分享他對學生就業、如何學習與他的夢想。以下是克魯曼與學生代表的問答紀要: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生孟祥蓉問:我們在學校,教科書通常教我們說,市場是有效率的,可是目前經濟失靈,市場也失靈,和教科書講的不一樣,你做學生時,受過什麼訓練,才能像現在這麼優秀? 答:好的經濟教科書,像我寫的,通常認為市場會有效率,但也要小心謹慎地看待這件事。我很高興我在第一版的經濟學原則教科書中,就已經提到金融市場會出現不理性的市場狀況。 至於我受過什麼訓練,我想拿自己的一個故事說明。當年我在選擇論文題目時,我的一位總體經濟學老師告訴我,你現在學到這麼多的理論模型,還有分析訓練。在
我最喜歡的就是讀歷史,這樣就會了解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有1907年美國曾發生過的經濟恐慌。 從過去的危機可幫助了解今天的狀況。很多經濟學家說市場有效率,說市場價格最有效率,還說不可能有崩盤和泡沫,但讀過歷史之後,你就會知道事實不是這樣。 財富不能衡量成就 若你是上經濟學碩士班,整整兩年都在學技術,了解各式各樣的經濟模型與計量經濟等。學這些東西的目的,不是把這些技術拿來自吹自擂,而是變成你專業認知的一部分,內化在心裏而不外顯。 接下來,你必須開始讀歷史,要把歷史放在這些模型與計量經濟的架構中,才會有真正的內容,這在很多科目都適用,現實與歷史是很實用的。 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系學生劉俐珊問:我暑假就要畢業,會面對就業問題,同時我們看到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台灣也有收入兩極化的現象,全世界都在談經濟與科技,我們這種唸文科的人很吃虧,你覺得我們要如何調整? 答:你的專業技能越好,就業機會越大,心態也很重要,我告訴你,貧富差距永遠存在,要學習去適應這個狀況,但你要知道,不應該以金錢來衡量自己。 有很多錢可以買很多東西當然很好,我以前都在學術界,後來把觸角伸出學術領域後,很容易發現人家一天就比我一年賺得多,這個現象在紐約尤其明顯,不是我賺的少,就比別人差,就覺得自己很沒用。 成就是用錢來比較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個人覺得人文很有趣,不是只有工程或技術技能才吃香,因為觀念很重要。我有朋友是英文博士,他們教商業人士加強溝通力。可賺很多錢,或是教工程師改善溝通能力,你要知道,要讓有些工程師懂得溝通非常困難,我也有朋友是學音樂,這種背景不容易找工作,但他們的通識與彈性非常好,後來找到技術寫作的工作。不要灰心,通才真的很重要,你可以試試看。 孟祥蓉:問經濟學家的夢想是什麼? 答:經濟學家不應該做夢,也不該有夢想的,他們應該是枯燥無味的。(聽眾大笑) 經濟學家不應做夢 可以告訴大家我的一個小故事,我還是個青少年時,就喜歡看科幻小說,特別是知名作家艾西莫夫(Issac
我的偶像是經濟學大師凱因斯,他的理論非常深,最可貴的地方是拯救世界於危機之中,他用理論及架構讓你了解危機的原因,並預防危機發生,要真的說我的夢
取自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6/4908430.shtml *評論 在《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十二封信》(台北:圓神出版 社,2008)一書中,提到了十二個主題:(一)不要讓別人影響你(二)專注於你所愛(三)普通常識並不是那麼普通(四)將世界納入你的眼界(五)研讀哲學,學習思考(六)學習歷史(七)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八)真正認識自己(九)認出改變,擁抱改變(十)面對未來(十一)反眾道而行(十二)幸運女神只眷顧持續努力的人。從第六點可看出,羅傑斯多麼重視歷史,但他是個理財專家,而非歷史學家。如今,諾貝爾經濟學大師克魯曼也持相同論點,真教國人感到汗顏不已。 很多人非文史背景的專家學者,以為大學(特別是技職院校)通識設置太多歷史課程,與其本業毫無關聯,且會排擠專業科目的學習時數,故主張簡化課程,甚至不用教授。其實,這種看法非常膚淺。因為,學生將來總有機會進到大企業任職,若無深厚的歷史掌故作為常識基礎,將來擔任主管作決策時,等於缺乏『智庫』的奧援,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將很難立足。 要之,深入探究歷史問題,是歷史學者的責任。但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學史只要懂得經世致用即可。閱讀歷史,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不僅能瞭解文化傳統的由來,還能從中看出國家民族的走向。從切身處來說,讀史過程中所累積的常識,有益於工作上觸類旁通,協助我們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因此,讀史的好處實在很多。 許多人不了解在新地制法中將國土規劃為『三都』(台北,台中,高雄)的原由,其實從歷史來看,清末劉銘傳在台灣巡撫任內,就已將台灣劃為『三府』(台北,台中,台南)。所以,我隱約感到,馬總統對於這段歷史是熟悉的,他在施政方針的擬定上,從類似的歷史情境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雖然,很多人質疑『三都』的實施將深化地方派系的勢力,使藍者更藍(北部及中部)綠者更綠(指南部),或令十五縣更為邊陲化等等。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說讀史無用。畢竟,能夠質疑、反駁馬總統的評論家,不也一樣有博厚的歷史底蘊嗎? 當舉世醉心於股神巴菲特『撿便宜』的『危機入市』心法時,不知是否聯想到中國在春秋晚期,早有一位偉大的商人也以『人棄我取』的方法致富,他就是昔日輔佐越王勾踐復國的大謀士,後來退隱江湖,人稱陶朱公的范蠡。如果我們能從范蠡去看巴菲特,一定能很容易發現這兩位大師有許多相近之處。 讀史可以增加思考縱深,讓人深謀遠慮:讀史可以益人神智,幫助我們在錯綜複雜的萬象中理出頭緒。有了羅傑斯和克魯曼的現身說法,不知能否讓那些持讀史無用論調的學者專家們,修正自己的想法及作法?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