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3 09:37:31瀏覽380|回應1|推薦0 | |
新聞一 葉金川拍廣告:日子難過 別讓心難過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5.12 畢業季節即將來臨,專家預估,大學畢業潮將帶來失業潮,失業率的數字可能會高達7%。衛生署長葉金川與小女孩拍攝公益廣告「日子難過,別讓心也難過」,呼籲待業者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失業率不斷攀升,失業率已將近6%,董氏基金會表示,6、7月的大學畢業季將至,失業率的數字恐怕還會高達7%。而很多失業者怕丟臉,不敢求助,把壓力放在心中。葉金川說,每個人都有失落的時候,就算很努力還是無法突破,不妨對外尋求協助,找親友、找專業人士,總是會找到辦法。 運動、爬山 面對問題 署長會不會失業?葉金川今天笑說,「如果新流感疫情控制不了,就會失業。」但是日子難過,還是要過。他說,「現在,沒有人的壓力比我更大」,但是他還是每天都好心情,5點早起運動、爬山、看報紙,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董氏基金會終生義工孫越也對待業者喊話。他說,明天不見得是陰天,也不見得有暴風雨,但是明天會不會有太陽,也沒有人知道。只有讓心中一片晴空,好好的面對家人,一起希望明天有太陽。 失業憂鬱病患:為何是我 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永興說,門診中,有非常多失業憂鬱病患,病患會經歷否定、憤怒、情緒低落。一開始會覺得難以接受,後來會怨恨「為何是我,而不是別人」,接著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對自己信心喪失,最後才會開始接受事實,此時就可以準備重新出發。 他強調,日子難過,可以還是一定要過,也一定會過。 新聞二 失業人:日子難過 心會好過嗎? [聯合晚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09/5/12 喊口號 不如搞好經濟 「日子難過,心會好過嗎?」 早上到宜蘭大學就業媒合的24歲的林子敬說,現在要找一份好工作真的很難,他退伍後待業3個月,工作了4個月,現在又失業,他認為政府喊了一些口號,不如趕快搞好經濟,提高就業率。 政府壓不下失業率,最近準備開拍「日子難過,別讓心也難過」公益廣告,為失業者及失業家庭打氣、心理輔導。宜蘭大學今天辦就業媒合,不少待業中的求職者聽了後都不以為然,有人還說「有沒有搞錯呀,政府不是在吃我們豆腐嗎?」 在力霸水泥冬山廠工作32年的李兩木,在力霸水泥關廠後跟著失業,都快60歲了,他還在找工作。李兩木說,他太太中度殘障,兒子高職畢業後也沒個正常工作,已失業3個多月,他不得不再出來找工作賺錢,政府與其說一些安慰的話,應採取更實際行動。沒工作沒收入,日子過不下去,心裡怎麼會好過?這種痛苦當官的體會不出。 剛退伍的徐振昌,台師大工業教育系畢業,只能當流浪老師,或是找一些與教育有關的工作,他現在努力充自我專業,等待機會再出發,他對自己有信心。 求職者要把心態先調整好 羅東就業服務站主任徐嘉珮說,很多求職者一再碰壁後就會灰心,沒有安全感,旁邊的人要多加安慰,他們站上也有個案諮商員,提供協助,他建議求職者要把心態先調整好,積極樂觀面對人生,別人才會來幫助。 取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4900895.shtml
*評論:政府真的意識到失業問題的嚴重性嗎? 話說那麼多專業人士失業,且年齡層涵蓋老中青,其中產業結構的問題,不可謂不大。然而,政府在搶救失業的同時,難道不該深入檢討箇中緣由?尤其,許多人耗費了青春習得某一專業,卻沒市場讓他發揮所長,還要他想辦法轉業,這中間浪費多少社會資源哪?當初制訂政策的人該負責否? 其實,世界上沒有什麼專業是不重要的,大家都扮演著零部件或螺絲釘的角色,相互依存且缺一不可。如果市場上沒有那麼多職缺給需要的人,就請政府依照眾人的專長,為大家量身訂做可長可久的工作機會,挽救昔日錯誤政策造成的嚴重失業問題。這不僅是泛藍支持者的期待,更是全民的殷切盼望。 現在,教育部正推動技職院校生在業界實習的制度,希望未來能考用合一,這就有點像過去師範院校培育老師的制度。但諷刺的是,師培舊制早因當政者別有考量而摧毀,如今教育部卻為了搶救技職生失業如法炮製,還自願拿錢發給實習生當月薪,當起社會新鮮人的真正老闆,真教人有種今夕何夕之感?將來,不知綜合大學的畢業生是否也能比照辦理? 大畢生的失業問題,其實就跟流浪教師的問題如出一轍,皆源於當年決策者對少子化趨勢的欠缺評估,以及過度看好某些產業的就業前景。一廂情願推動以及極缺乏全盤考量的結果,台灣產學結構終因全球金融風暴的到來而提前崩盤。
須知,教改就像用兵一樣,乃『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事前必須經過全方位的審慎評估,且勢必要沙盤推演 、步步為營,因為一旦失敗,其後果幾乎難以彌補。教改不能像科學實驗那般,執行者萬不可有做壞多少次都不打緊,只要資金物資充裕,不好的樣本可以統統毀掉,一切重新來過,直到滿意為止的態度。真不知當年教改的領頭羊,是否坐實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哀嘆?{編按:筆者對於這兩句話的用法,實際是沿襲了 《莊子‧天運》對該語的引申解釋,但這並非老子本文的原意。詳參吳怡教授的《新譯老子解義》(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10月),頁32-34} 教改白老鼠因實驗錯誤而受害,他們的青春不能逆轉,學業難以重來。彼求學階段之混混者,因學而不精兼考試作弊,致使畢業後難以為企業主所樂用;缺乏敬業精神與專業倫理,又讓老闆搖頭嘆息和提心吊膽。惟即便素質中下,畢竟他們有著承先起後的責任,政府豈可放棄他們?趁著大畢生還年輕有衝勁時,透過輔導及鼓勵,好好跟著學長姐與前輩學個一招半式,至少三軍可晉為二軍,二軍可望變成一軍啊!可惜,連學長姐和前輩都大批失業了,那麼專業倫理及技術等,要如何傳承下去呢?但古聖先賢不是說過:『本立道生』,『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嗎?這麼簡單的『固本陪元』之道,政府難道不懂嗎? 中興以人才為本,人才以教育為先。大畢生既因教改失敗而受害,則搶救失業不能只顧年輕人,而忽視中老年階層。因為,真正的專業經驗仍掌握在後者的手裡及心裡。所以,政府一定要能看清此點,造就穩定的工作機會及職場環境, 讓富有經驗的將官(中老階層)帶領缺乏經驗的新兵(青年階層),使新兵能於短時間熟練上手,否則當老成漸漸凋零,而少子化海嘯又撲天蓋地席捲而來時,國家民族將何以為繼? 雖說外勞 、陸資有益於台灣,但那也只是補充性質,一旦國家體質壞了,經濟面破洞大了,難道還寄望大陸美日奧援?在朝的袞袞諸公,您們的平均年齡,幾乎都在六十歲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七十歲,就算健康再好、能力再強,也不太可能做到八十歲以上吧?有無想過世代交替的問題呢?愈來愈少的年輕人,要養活愈來愈多的退休老人,我們可以寄望年輕世代比我們耐操五倍十倍嗎?想到這裡,難道不覺得台灣前景堪虞? 沈痛斯言,句句錐心,尚望當政者深思再深思。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