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少就業兩樣情:轉貼四則相關新聞[並評論呼籲]
2009/05/08 21:31:31瀏覽523|回應0|推薦0
新聞一

大專畢業生 在家當啃老族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9.05.05

  根據人力銀行業者統計,近兩年大專畢業生中,近5成目前仍在待業,靠家人資助當起「啃老族」,成了大專畢業生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1111人力銀行針對9697年大專或大學畢業的泛新鮮人族群展開就業現況調查,發現其中近5成目前待業中,僅32有正職,其餘19則是人力派遣、計時工讀等臨時工作。這波族群的待業時間平均達7個月,其中有21的待業期間超過1年。待業期間主要的經濟來源,65.16%以家人及父母資助為主。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吳睿穎認為,未來一年求職環境仍未復甦,與白領和中高齡失業者相比,經歷與資源都略遜一籌的社會新鮮人,成為求職市場中的弱勢。

  據調查,近兩年畢業的大專新鮮人當中,高達27.97%曾遭逢非自願性失業,建築藝術學群、商管財經學群、理工資訊學群遭逢非自願性失業的比例最高。

  在曾遭逢非自願性失業的受訪者中,63沒拿到資遣費,更有72沒領到失業給付,凸顯泛新鮮人對於就業權利與法律有認知不足的問題,建議各大專院校開闢職涯相關的通識課程。

  近日教育部端出了「大專畢業生到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提供3.5萬個名額,讓近3年(95-97學年度)畢業但待業中的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1年,根據調查,91.59%符合資格者有參加意願,希望可以取得工作經驗、學習職務專業及賺取薪水等。

取自http://udn.com/NEWS/LIFE/LIF6/4886011.shtml


新聞二

一年落榜34 教職窄門超難考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9/05/08

  要當老師有多難?教育部昨天公布最新師培統計,發現去年有流浪教師考了34次高中職教師,花4萬元以上報名及交通費,仍沒考上;也有人考了19次小學教師卻落榜。 

  教育部統計,領有合格教師證、卻無法取得教職的流浪(儲備)教師共67千多人,比前一年又多了4千多人,其中38千多人參加去年各縣市或學校單招的教師甄試;另近3萬人根本死了心,不再浪費時間、金錢南北奔波參加甄試。 

  去年參加教師甄試的流浪教師,報考小學老師的人最多,近12千人,但錄取率最低,僅3.74%,有一人考19次,另一人考17次,都未錄取;多數考小學老師只考1次,但只考一次者的錄取率僅0.9%;考2次的錄取率2%;考34次的錄取率分別為4.6%7.5% 

  一位儲備教師表示,縣市主辦的甄試報名費約1千元,學校自辦報名費則多在15002000元間;且還得加上交通及住宿費用,因不少學校都選在周三晚上筆試,公布初選入選名單後,周六再試教,外縣市考生往往得跑兩趟以上,荷包、心情都備受煎熬。 

  去年參加高中職普通科教師甄試的有1萬人,更有一人在57月的考季裡,就連考了34次,還有人分別考3033次,全都落榜。 

  整體來說,去年有38千多位流浪教師,考了11萬次教師甄試,若以人數、而非人次計算錄取率,則為7.4%,比前一年8.6%還低。 

  但教育部指出,因各校擔心少子化後,會發生教師超額問題,儘管缺人也不開正式空缺,而以代課教師暫代。統計發現,去年公立高中以下學校,共用了12670位領有合格教師證者當代課老師,比前一年還多近5百人;不合格的代理老師也有1427人,比前一年多2百多人,十分反諷。

取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759&f_ART_ID=193379
 

新聞三

公務人員初考近十年陣亡 博士全陣亡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
2009.4.4

        廿六位博士學歷者在此次公務人員初考全軍覆沒,其實並非特例。從九十一年考選部統計報考人的學歷以來,從沒有一個博士通過初考這關。
        目前各級國家考試,普考規定高中以上報考,高考則是規定大專學歷以上,初考沒有任何學歷設限。以初考為例,除了九十五年沒有博士報考以外,每年約有三到十一人報考,以今年廿六人最多。去年普考有二十八位博士報考,兩人錄取。
取自
http://image.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33&f_ART_ID=187786



新聞四
高官拾教鞭 職場第二春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9.05.05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日前因翹班約會請辭,回到中央大學任教。許多財金官員如前金管會主委陳樹、前銀行局長曾國烈、前財政部長何志欽等離任後,不爭取高薪的金融單位,大多轉任教職。

   朱雲鵬當初入閣,是從中央大學經濟系借調,如今回任中大理所當然。和朱雲鵬「遭遇」類似的,是前財政部長何志欽,他辭掉台大經濟系主任,出任財長,不料短短時間內,就因被捲入總統大選前的「維新館事件」,請辭部長,他也順勢回到台大經濟系擔任專任教授。

  台大經濟系「前財長」不少,不只有何志欽這位前財長,另一位前財長林全,除了當世界先進公司董事長,也在台大經濟系掛名兼任教授,開了一門財政學的選修課。

  礙於公務員服務法的旋轉門條款規定,像是財政部、金管會卸任的官員,離職後3年,不得擔任離職前5年內的職務直接相關工作,改持教鞭變成了許多卸任財金官員的職場第二春。

  前金管會主委陳樹去年底請辭獲准,不久後就在輔仁大學金融所找到專任教授的工作,負責教授「金融機構管理」,和金管會去年從輔大借調的委員葉銀華當同事。至於前年初因力霸案下台的金管會銀行局長曾國烈,目前也在實踐大學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任教。

  此外,前兆豐金控總經理董瑞斌在去年政黨輪替後,轉任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擔任院長一職。巧合的是,國內知名財政學者、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曾巨威將於今年中退休,轉任中國科大當客座教授,和董瑞斌成了同事。

取自http://udn.com/NEWS/LIFE/LIF6/4886008.shtml


我的評論及呼籲

  第一至第三則新聞,講的是當今大學畢業生及高學歷者求職之不易,第四則新聞報導了退休高官就業之炙手可熱。兩相對照之下,是不是很諷刺呢?時下年輕人待業時間長,除了其自身素質的原因外,從人力市場的需求來看,似乎也供過於求,某些幾年前被評估為需要大量人力的高科技產業,因金融海嘯的發生,產能頓時委縮了不少。此際,不要說年輕人找不到事兒,就連資深員工也飯碗難保。至於教育市場的狀況,亦有幾分雷同,只不過它等同於公務員,工作性質比勞工穩定多了,而待遇也較有保障。至於當年為何要培育大量師資,為何絲毫沒有考慮到少子化的問題,教育主管機關是否怠忽職守?不知監察院要不要調查並彈劾一下那些主事者?過去錯誤的決策,所引起的就業市場混亂和衍生的社會問題,當時那些負責執行的官員如今安在?看到他們就要退休,且退休之後還有銀飯碗可捧,如此平添許多青年博士內心之不平!以流浪教授問題為例,很多大專院校因顧慮少子即將到來,老早不願大方增聘新老師,一些因偏見被視為冷門無用的專業,如史學哲學一類的師資,竟然遇缺不補。然而,奇怪的是,當年教育部在大學升等擴充的考量下,居然制訂了一條允許國立大學退休教授得赴私立技職院校任教的規定,結果不少私校為拉抬知名度,或者為了做個順水人情,就把這些國立大學退休教授請去私校教書。如此一來,年輕的博士拿到學位後,就更為不易謀職了。所以,這些教授們一人領兩份薪水,一邊是國立大學的退休俸,一邊即私校的月薪,教求職屢屢碰壁的年輕博士情何以堪?無怪乎會有愈來愈多的博士投身高普考,去跟小夥子爭取有限的名額。

  其實,早在流浪教師問題被媒體大幅報導時,流浪教授的問題也悄悄地上演了。只是,這些僅在兼課而謀不到正職的教授,從來就不會是媒體關切的焦點,也因此,一般社會大眾還以為這些人多了不起呢!直到連博士都去搶公營事業的職缺時,大家才瞭解到,原來台灣老早就有許多博士為了生活掙扎於社會邊緣啊!

  一兩年前,某位北部教育大學的校長說,恐怕將來台灣會出現流浪教授。我想,他所指的應是指大學關門後,成為無業遊民的『前』大學教授吧!至於那些尚未找到專職的兼任教授則不在此列。但事實上,求職屢屢碰壁的兼任教授,待遇比國中小代課教師更少,因為兼任教授拿的只是鐘點費,而代課老師領的至少是月薪。

  前政府時期,有位教育部的長官在聽聞許多碩士失業的消息後,對記者直呼『真的很可怕』。那時我心想:『你是尸位素餐嗎?這種事你是現在才知道的嗎?』我不相信站在決策的制高點,他會對這樣的現象一無所悉。換言之,如果知道其嚴重性,而不力圖挽救,這樣的心態不僅可議,更是可誅。如今,新政府上台了,新的教育部長依然無所作為,對於這樣的事情仍然視而不見,如此怎不教人為之氣結呢?

  很期待馬總統派人到私校明查暗訪,看看謀不到正職的兼任教授究竟有多少,並瞭解其學歷背景分別為何,待彙整成一份完備的報告後,讓教育部好好設法,千萬不要不理不睬,讓青年博士的黃金歲月在待業中虛度;也莫要大量釋出短期職缺來搪塞,降低統計學上的短期失業率,大家希望一份穩定又能貢獻所長的工作!


*後記


  五月十二日聯合晚報社論<給機會幫窮人站起來>說道:面對這波金融海嘯,各國政府都使出混身解數,又減稅又撒錢,救銀行救企業,認為越「大咖」越不能給它倒。然而,肥貓就算餓一餓變成瘦貓,底層還有更多悲慘的耗子是真正窮到活不下去。日前,勞委會王如玄主委淚灑國會那一幕,讓很多人心有所感。主管官員盡了全力卻只能「無言以對」,可以想見情勢有多險峻。


  社論又說,從社會低階層的處境來看,小孩子因繳不起午餐費被同學嘲笑,家長因付不出健保費而把小病拖成大病,一人失業則全家生活可能無以為繼。政府只要及時伸出援手,不須很龐大的金額,就可能助他們脫離絕境。例如彩券回饋金微型保險微型貸款、微型創業等方案,都可望能把溫暖送到最有需要的地方。


  此外,社論也認為,景氣尚未真正復甦之際,政府根據資本主義「把餅做大」定律來積極「興利」,其採取的辦法,有大手筆免稅,優惠產業刺激發展,吸引資金獎勵投資等等,但仍應大力救濟貧弱、補足社會的公平性,將更多的資源挹注於有需要的地方,讓窮人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這對絕大多的民眾而言,應當才是務實的辦法。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29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