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認清台灣是貧水國的事實
2015/04/05 15:42:27瀏覽142|回應0|推薦1
聯合/認清台灣是貧水國的事實
2015-04-03 01:52: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原本四月一日要實施的第三階段限水,政府考慮民眾清明連假的生活需要,延緩一周實施。許多地區雨量幾近掛零已經半年,農田一期作休耕面積已接近兩個台北市大,但政府並沒有變出新的水資源。台灣旱象嚴峻是六十七年來之最,影響面還在發酵中。

儘管三月下旬一連五天降雨,但雨都下到不缺水的東北角、大台北、宜蘭;中南部仍處苦旱狀態。即便雨下在北台灣,但供應新北、桃園的石門水庫,水位仍比嚴重下陷的庫容還低。前瞻梅雨季,似乎也難寄予厚望;國人如今應正視長期乾旱的水資源供應問題,必須從制度及觀念上重新調整。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OAA)日前發布了近三個月太平洋地區的海溫及大氣變化圖,顯示這個地區因為非典型聖嬰現象的影響,高海溫、強降雨區落在太平洋東岸中緯,及中太平洋近赤道的低緯地帶;這一大氣變化,引發西太平洋的台灣、華南、中南半島一帶長期呈穩定高壓狀態,雨下不來成為常態;這一長期天氣觀察顯示,台灣今年梅雨季降雨將遠低於期待。

少水,就得省著點用。水價合理化是近期一談再談的話題,長期「亞鄰最低價」的政治考慮,讓節水毫無誘因;加以極端氣候趨於嚴峻前台灣水資源供應無虞,政府不曾宣導節水,民間也無水資源即將匱乏的警覺,因而無論是農用、民生、工業用,台灣一直是有多少需求,就供多少水,從不曾想過會有供不應求的一天。

開發伏流水,是最近屢被提出的主張。環保人士作此主張,是基於反對再建新水庫;政府也打此主意,則是著眼能解燃眉之急;兩者各有著眼,但都嫌短視。別忘了,伏流水是救命水源,開發取水技術上不難,蘊藏量也達台灣所有水庫的兩個庫容;然而,救命水一用掉,短期很難回注。萬一局面更壞,旱期更長,到時將坐困愁城。

清淤是常態性的工作,必須平日循序進行,不能任意要求「國軍總動員」去清淤。以水庫底泥重金屬的毒性,若不做好後續不透水層、固化、掩埋的準備,瞬間投入大量人力增加清淤量,將會產生難以預期的後遺症,恐怕必須投入更多成本來處理餘毒擴散效應。對此,政治人物不能短線思考,更不能胡亂倡議。

推動節水運動是當務之急,不僅是經濟、事實面的考慮,更該提升到共體時艱的道德工程。節水涉及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台灣每人每日二五○公升的用水量,台北市更達三五七公升,要硬砍下來,生活上的不便可想而知。高耗水當然是不文明的,如何減少對生活用水習慣的衝擊,又能因應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關鍵在回收再利用的「中水」運用。

在現實上的推動,除了鼓勵民間設置,政府應修改建築法及相關技術規則,要求不同的建築設置中水系統。「中水」設施其實所費不多,一次施做,多配一套回收水管線,頂多是管道間加大些而已。目前,無論是透天厝、高樓層集合住宅設置中水系統的技術都很成熟,過去不重視,未來不能不做。

老屋翻修也應鼓勵增設中水系統。目前政府對老屋翻新補助裝電梯,補助「拉皮」,但在確認台灣水資源將處於久旱狀態後,也應將增設中水道作為補助項目。民眾趁著老屋翻新,增加一套中水系統,附加雨撲滿,投資有限,但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效益很可觀。以台北市為例,目前人均日耗水三五七公升,若中水回收能達五十%,日用水可降至三百公升,對生活衝擊不大,值得推動。柯文哲正在大力改革,這種帶有進步觀念的政策,其實更應優先著手。

節水、中水的概念,目前多所大學相關科系、研究單位都提供免費諮詢,甚且還有示範實驗基地供參酌,已是很成熟的概念。至今遲未起步,應歸咎於政府不曾宣導,始終以「政治思維」制訂水價,扼殺節水誘因,難辭其咎。

日本仙台甫結束的聯合國世界減災會議,通過《後二○一五減災綱領》,這是一次觀念革命。「災害管理」必須提前發動,落實為「災害風險管理」,從應災、救災到提前避災,強調早期預警及提供可用及有用資訊的重要。台灣貧瘠及水資源管理應立即適用。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2201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