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6 21:35:43瀏覽1411|回應0|推薦0 | |
Dr. Ju-Shan Hsieh
築夢-探究式教學 謝如山 民國九十四年八月二十日這天,當與北縣教育局武曉霞課長及頂溪國小王修亮老師一起揭幕的那一煞那,心中的一絲悸動油然而生。過程可能只有五秒鐘的時間,為這幾秒鐘的準備,可是花了八年的時間。這是教育改革具體行動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僅可在學校內逐步落實教育的想法,更期望集結更多的社會資源,以開放的管道讓有志一同的社會人士來了解教育的做法。看到這樣多與會的貴賓,如劉文星教授、上善基金會鄧美伶執行長、白雲國小吳昌期校長、中華生活數學學會李勝義理事長、全誼公司郭忠斌總經理等與十多位台灣藝大的學會教師,還有很多不克與會的朋友,如廉兮教授、黃增榮教授、北縣教育局潘文忠局長與頂溪國小吳淑芳校長等,除了肯定探究式教學之餘,並誠意恭賀,是學會成立莫大的榮耀。 探究式教學-似乎一個對台灣而言很陌生的教學方法,早在民國八十六年一月,筆者於美國伊利諾大學受教於Dr. Baroody教授就已經開始。從當時的學習到現在,幾乎只要談到探究式教學就會有說不完的話題。還記得,Baroody在上課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的老師是啟發還是抹煞了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令我驚訝的是現場三十位學生,只有三位贊同啟發,其他都是抹煞,我還記得是用英文murder這個字。心中想著,這樣的問題,我從來沒有思考過,以前數學學不好,總認為是自己的錯;Baroody的提問,不但挑戰了老師的權威,更直接點出了老師在教學專業的不足。從只有三個同學暫成,也可以看出數學老師在美國的問題很大。讓我不禁想到台灣,台灣的老師有沒有問題?那時我不知道,因為從美國的文獻中,提到亞洲國家的老師如何引導孩子思考,讓教學更有創意等等;但據我所知好像不是如此,台灣或許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多數的孩子在經過學校教育後,並不喜歡數學,關鍵到底在那裏?這個解答我現在才慢慢發現。 回國後,於八十八年七月進入康軒公司,了解到數學課程的現況,之後積極尋找教學研究的夥伴老師,以進一步落實探究式教學的方法,看看是否與教科書的結果有所不同。同年的十一月與北新國小蔡老師合作,進行四年級括號概念的教學研究;之後八十九年二月進入台灣藝術大學,與大觀國小郭老師進行合作。那時因為沒有經費,常自己帶著攝影機與角架,邊拍邊和老師進行課程討論。白天時間不夠,晚上繼續用電話與老師溝通教案。最後於民國八十九年九月與頂溪國小王老師等教學團合作,一直到現在,已有五個年頭。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歷經了不同的困難,在缺乏相關研究經費的支持下,要對老師的教學觀念進行犛清,例如在教學方式的引導用語與設計課程等。於頂溪與大觀國小的經驗中,一週約有兩次的到校視導,週五固定有教學討論以檢視教學的過程。我出現在頂溪與大觀國小的次數不下於在台灣藝術大學。當然,於此期間頂溪國小王修亮老師等非常的忙碌與用心,同時在學校與家長中都承受了不少的壓力。還記得,有次看到師院的同學消遣我說,幹嘛這樣辛苦,花錢又花精神,把研究室的門關起來,做個輕鬆教授就好了。當時我舉了一個故事回答,在美國念書時,曾經當了一位特殊教育系退休教授的研究助理,這位教授做的是學習遲緩兒童的研究。還記得有一次在下雪的冬天,我在路上看到他騎著單車到小學做兒童的晤談。有一天,在這位教授用他發抖的雙手撰寫記錄時,我問到,「您都退休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認真的做研究?」他回答說,「如果我多做一點,別人就可以少做一點,而且這是我的工作,我做我該做的事」。過了幾年,我才知道他因癌症過世了。也就是,在我與他做研究那段期間,他早就知道他的身體狀況,他用他最後幾年的時間,繼續做著他該做的事。我想我從他身上學到的不是多麼深厚的學問,而是這位教授做學問的態度。在美國近六年的時間中,我了解到這些教授們教給我的,不是只有言教,而是令我深刻的身教。 與頂溪國小老師的合作過程中,我一直用「如果我多做一點,別人就可以少做一點的」的態度,在經過了四年多的努力後,從九十三年六月邀約台北縣政府教育局長潘文忠博士到校參訪,直到同年十一月局長蒞臨指導。還記得,在與局長觀摩王修亮老師的數學課時,王修亮老師問說,「最少幾點才能形成一個平面?」,有一位學生回答說,「兩個點,劃一個圓從開始到結束就是兩個點。」這樣的想法,讓我們與會的十幾位教師都大吃一驚,因為我們都被教導三個點形成一個平面。看到學生展現的創意,我想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教師應該啟發孩子的創意,而不是埋沒。之後在進行教學檢討時,局長及與會的官員均高度肯定並承諾在經費上的支持。於此之前,這些年間所拍攝與分析之教學錄影帶,已逾一千小時,所參與頂溪國小討論與教學見習的次數更無法計數,由我所提供的硬體設備支援約有三十餘萬,研究人力之耗費更近百萬。 在與頂溪國小王修亮老師等教學團隊的堅持下,學生學習的成效倍受肯定,到今年升小五的學生中,他們的進度約到達六年級,這樣的成果,我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最大的遺憾就是,現在只有五個班近一百五十位孩子受惠,要如何能讓全台灣近兩百萬的小學學生,都能受到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極需努力的方向。當教學已經出現效果時,教育的改革不能再慢如牛步。於此研究過程中,我們認知到體制內的改革是辛苦的,應該說是非常的辛苦。比較務實的做法是,我們應該讓實驗班群以外的孩子亦能有機會受到探究式教學的洗禮。所以於民國九十三年六月我們結合了民權國小的家長林怡伶小姐,用非營利的方式讓社區的孩子用低廉的價格感受到了探究式教學的精神,目前已有六個班的設立,同時也讓很多家長接受了這樣的教育觀念。現今,我們期望學會能對目前的教育改革,凝聚更多的共識,不但要能肩負起師資訓練、教具研發、測驗診斷、課程研究與教師分級等任務,對於社區家長與補教業師資的進修,義工媽媽的認輔訓練,現職教師工作坊與教學研討會的方向,均應進行具體之規劃與實踐。 最後,我們稟持著烏龜的精神,一步一腳印來累積成果,頂溪仍有五年要走,而學會有更長遠的道路要前進。但現在與以往不同了,我們不會是默默的在走。而是要用學會的力量結合更多的資源,大步向前。看到教授們、教育局的長官、學校的校長、主任及一些好友的支持,我知道教育改革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堅信成功近在咫尺。 附註 謝如山教授教學研究年表 83.1-88.5 獲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數學教育博士與教育測驗統計博士候選人學位 88.11-89.1與北新國小蔡老師進行探究式教學課程 89.2-90.8 與大觀國小郭老師進行探究式教學課程 89.9-90.6 與頂溪國小王老師進行探究式教學課程 90.6-94.6 與頂溪國小王老師等教學團進行探究式教學長期研究課程 91.9-94.6 與大觀國小、中山國小合作義務認輔低成就數學兒童已逾400人次 93.6-94.9 與林怡伶小姐成立台北市民生社區非營利數學教室 92.9-94.9 編製3-9yr標準化數學成就測驗 90.9-91.9 宜蘭數學科輔導員數學工作坊課程120小時 91.9-92.9 桃園數學科輔導員數學工作坊課程120小時 92.9-94.9 與經國學院附設幼稚園研發幼小數學課程 93.4 成立中華兩岸教學研究學會 94.8 成立中華兩岸教學研究學會推廣中心 94.8-94.9 桃園數學基本學力測驗規劃與執行
學會網址 http://math123.ntua.edu.tw/~sysop/ 台北縣永和市文化路192巷4弄2-1號1樓 (02)2929356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