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志工故事團/半隻拖鞋的啟示
2014/03/03 14:01:55瀏覽99|回應0|推薦2
志工故事團/半隻拖鞋的啟示

【聯合報╱余妍慧】
2014.02.10 01:10 pm

歷經幾個國際志工計畫,我才有機會踏入未知的世界;透過教學服務的過程,我一層層看見教育的本質……

「噹噹噹!」聽到上課鐘聲,孩子迅速衝回教室,踏進暗灰色硬水泥地板前,孩子快速脫掉他們的老式夾腳拖鞋。定神仔細瞧,好幾隻拖鞋的鞋底因長期使用,磨到只剩下半個底膠板。

給孩子充分自主的權利

這裡是菲律賓東緣,坐車、轉船十多個小時才能到達的火山小島。若不是參與志願服務計畫,要在這偏遠村落的小學擔任夏令營老師,我們這群台灣年輕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來到這裡。
「這裡是台灣,在菲律賓的北方……」我試著以最簡單的英文、8到10歲能夠了解的程度,告訴他們台灣和菲律賓的相對位置:「台北是台灣的首都,在台灣島上北端這個位置……台灣的最高山──玉山在這裡。」我畫了一個小山,標上3,952m,而孩子們也充滿興致地跟著我標畫著。

雖然比起大部分村民的茅草房子,坐擁幾間水泥建築的校園看來很現代,但教室裡的孩子自然地趴在地上,以地板當桌子,緊握削到剩下3公分的迷你鉛筆,仰頭抄寫黑板上的字句。他們眼神發光、專注,這樣認真的學習態度,竟和我在芬蘭特殊學校裡感受到的,十分相似。

回想起更早年,在芬蘭教育被大吹大捧之時,我帶著20公斤的大型行李與台灣教育圈打滾數年的眼界,頂著剛過26歲的思維,極熱切地想要知道:在這個被稱為「教育理想國」的芬蘭,人們是怎麼看待教育這件事?

我被「國際青年交流協會」(簡稱ICYE)分配在芬蘭中部的一間特教學校,擔任課堂助手,這裡主要有國中到高中程度的特殊生,雖分屬不同的身心障礙別,但只要是同一年紀的學生,就自然地分配在同一個班級上課。一年的觀察期間,我發現芬蘭教師的授課方式相當平實,常常就是一枝筆、一面黑板,講述教材、指導學生,沒有激昂的語調,也沒有浮誇的教具。

雖然是特殊生,這裡的孩子卻能夠保持長時間的專注,聽老師講話並適當回應問題。同樣的情形,要是在台灣一般的課堂,學生早就精神渙散了!我一直覺得,是芬蘭文化給孩子充分自主的權利,教會他們為自己努力的意義,就算他們是特殊生,也一樣懂得什麼叫「學習」。

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

從芬蘭回台,還沒到菲律賓之前,我一直以為,要見到如此自主性高、樂在學習的孩子,一定要在芬蘭這樣有理想又有經濟優勢的高度發展國家才可能。沒想到,在菲律賓,眼前那些踩著半隻拖鞋,卻抬頭努力抄黑板、用力舉手搶著回答問題的孩子們,著實讓我嚇了一跳!我才了解,孩子學習的快樂與否,其實無關經濟,無關老師的教法,更無關環境優劣,而是孩子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

每當有機會再度站上學校講堂,看到台灣孩子們渙散迷惘的神情,就會想起芬蘭與菲律賓的孩子。和他們相較起來,有多少台灣孩子,是受到體制、環境壓迫,而不得不待在學校,被迫去認識「學習」這件事?又多少人認為,辦教育一定需要砸大錢,要有好設備,要有超級優秀的師資,才能成得了大事?

然而,在芬蘭的特殊孩子,他們的生活有社會福利保護,就算不必讀書求學,仍可過得安穩,但是,他們依然發自內心、渴求自我成長而樂在學習。在菲律賓,那些穿著半隻拖鞋的孩子,對學習機會甚至任何生活資源都十分珍惜,所以,上課時老師不需要管秩序、提醒發呆或打瞌睡的孩子,他們自動自發、認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

熱愛學習的心態,並非靠國家有強大的經濟與能力支持才得以養成。當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質,會發覺,其實,只要學習者珍惜與看重學習這件事,自然就會驅動想要學習的慾望。

歷經幾個國際志工計畫,我才有機會踏入未知的世界;透過教學服務的過程,我一層層看見教育的本質。這些可遇不可求的經歷,就像是上天賜給我的報酬,透過無償付出,反而得到更多預料之外的禮物。如同那些張大雙眼、努力舉手、認真抄寫學習的菲律賓孩子,雖然只穿著半隻拖鞋,卻無意間往我的心裡,踢進了最強大的一股震撼。

【作家小檔案】余妍慧(Popo,Yu)

ICYE國際交換青年、伊甸服務遊學團志工、世界公民島第一屆十大青年旅行家。著有《芬蘭繪生活》。現為專職圖文工作者,並持續志工服務。

【2014/02/10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1147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