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366. 將職業化的SBL人氣不如HBL、UBA與ABL,怎麼辦?
2018/12/30 08:02:09瀏覽903|回應0|推薦15

SBL開幕戰在桃園巨蛋登場,整個巨蛋觀眾席六分之五是空著 /中華籃球協會提供/聯合新聞網2018.11.18

   

      將職業化的SBL這一季,已開打一個半月,其人氣沒有預期的好,不如HBLUBAABL。昨日體育署長高俊雄指出,近來國內籃球包括UBLABL寶島夢想家賽事都受到各界關注,不論是球場氣氛還是收視率也都相當好,對於SBL來說是個壓力也是個助力,「政府投入SBL的資源相較於UBL與夢想家來得更多,但為何在現場與媒體的反應會如此,確實要好好討論。」

    以這樣人氣的SBL要職業化,感覺還很遙遠,確實是要好好討論。筆者認為:

一、「雙洋將」制效果未如預期

    本來傭兵洋將短暫來來去去,沒有歸屬感,很難接地氣,再加上新制附帶條件包含兩名洋將不得超過405公分、月薪合計3萬美元,以及「46人制」,第4節一隊僅能有1名洋將在場上。這樣應該難能有「美技」吸引人吧!

 

 金酒新洋將亮相  背後的觀眾席仍幾乎是空著  ( 圖:TSNA2018.12.29)

二、缺乏亮點球星

    24年前的中華職籃聯盟,一開始很轟動,那時就有好幾位球星,很吸睛,如:東方介德、鄭志龍、周俊三、陳信安等。而且塑造球星,以本土球星為重點,因為在地的感情,比較踏實,洋將來來往往,短暫停留,名字還沒記熟就已走人了。

    資深球評李亦伸提出, SBL其實從第五季(2007-2008)以後,球迷就漸漸減少,只是到了第九季大幅下滑,其原因是球星出走。如下圖:

 

  

SBL歷年進場人數變化圖。資料來源  教育部體育署   製圖  李湘

   

    筆者認為球星出走,是好事,代表球員有好出路,會吸引更多人從事這項運動,更能刺激提升水準,如職棒去了林子偉,又冒出王柏融一樣,今年王柏融入扎到日本火腿隊,相信明年又有人冒出頭來。

    如今,SBL要多一點如林韋翰一樣的球星,SBL相隔四年重返新竹體育館,首戰就有破紀錄演出,裕隆隊林韋翰繳出25分、20助攻,不僅刷新個人得分新高,並改寫前米迪亞洋將桑德斯締造的17次單場最多助攻紀錄,成為聯盟首位靠得分、助攻繳出「雙20」的球員,也是第四位單場「雙20」的本土球員,率隊以10698擊敗台銀隊。

三、未能發揮主場經營績效

   李亦伸認為,第一個原因是場地,球迷少了凝聚向心力之處。「1989年大火毀掉中華體育館之前,那裏是球迷聖地,許多比賽在此進行。」但在祝融之災後,政府與地主中華體育基金會未達成共識,至今仍未重建;失去中華體育館後,原先為台北體院主場館的「白館」成了籃球賽事的主要戰場,凡大專聯賽、中華職籃、超級籃球聯賽、瓊斯杯國際邀請賽等,都在白館舉辦,因而成了球迷另一個「聖地」,只是2007年配合台北體育場重建,將之拆除,而後,SBL賽事便分散在各個場館,球迷的向心力難以凝聚。

    賽事分散在各個場館是時勢所逼,也是職業化是需如此,所以,經營球迷及主場,這是要走職業化最重要的一步。

    因此,筆者大膽四個建議:

    一、政府不能光給魚:

    在推動初期,由政府補助經費,是免不了,是需要的,但已連續給了16年了,不能光給魚,還是要督促如何釣魚才行,否則永遠長不大,談何職業化,如再不長進,觀眾或球迷會逐漸流失,要職業化,會越來越遠。

    我的建議,給錢的是老大,補助給各隊的額度將由一百萬提高到三百萬可以,但要各隊提出新球季「營運」角度和市場導向、賽事採取主客場制、職業化包裝與行銷三大要素的實施計畫,送體育署審議,通過後才給錢。今年績效作為來年補助依據,未達標者不補助,代表是扶不起的阿斗,不要也罷,免得浪費公帑。

    也請體育署、籃協及各球隊能體會,要推動職籃,每年政府給的三百萬,七隊二千一百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畢竟這是老百姓辛苦納稅血汗錢,要能珍惜運用到刀口上,全民都殷切期待著,如光給錢拿錢,沒作為,沒創新,沒吸引,要推職籃將會泡沫化,國人將會很失望的。

    二、要積極經營主場及球迷:

    積極經營主場及球迷,這和訓練球隊同等重要,沒有球迷就沒有職業運動,所以有人說球迷是職業運動之母,一點不為過,而球迷不會天上掉下來,因此球團早就要主動積極經營主場,和在地各級學校:建教合作、協助組訓球隊、送入場卷、贈獎學金、社會服務等,和在地年輕人「搏感情」,製造一批又一批的球迷。

     三、球隊要強也要多:

    職籃推手立委高志鵬,他希望六都各有一隊,光「希望」沒有用,現在高志鵬因案坐監,新任主委要有魄力及實際作為,趕緊修法,祭出優惠方案,國營企業贊助鬆綁,租稅減免要大大落實等。先求有,再求好。

    四、要積極創新分工合作與行銷:

     SBL組織結構並不健全,因為是用業餘聯賽方式來組織,缺乏有效的市場行銷,市場包裝行銷不好、沒有自己的執行團隊、沒有決策可信,SBL也沒有基本社群、官網,沒有社群感染力,沒有聲量,難以經營。

    目前聯賽仍由籃協承辦,如果明年真的成立職籃公司,未來如何跟籃協劃分工作範圍,甚至分享利潤,這是非常重要課題,國內有職棒的前車之鑑,不能不慎重及提早規劃。

 

作者:翁志成2018.12.29

 

(本篇收錄到本館「體育政策」專欄,歡迎繼續點閱體育政策相關評論)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2286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