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7-332. 分享「丹麥全世界最快樂的秘密  一週一小時學習同理心」
2017/12/16 09:22:30瀏覽498|回應0|推薦14


我的理解同理心是學習得來,至少學習可以更強化,就如同一般課程的學習過程,透過認知、理解、練習、養成、習慣等過程,跟學習音樂、美術、體育等一樣。(老漁翁攝)


  丹麥是全球最幸福國家的常勝軍,除了高所得和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之外,每週一小時的同理心課程,也是丹麥人快樂的重要因素。本文是天下雜誌2016.08.23「丹麥全世界最快樂的秘密  一週一小時學習同理心」的一篇好文章,值得一讀,內容整理如下:

  同理心,或者察言觀色理解其他人情緒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技能。但是這是可以學習的嗎?密西根大學針對將近1400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比起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大學生,現在的學生同理的能力減少了40%,教育心理學家Michele Borba認為那是因為「自拍症候群」的關係,現在的年輕人相對自戀,過度看重自己。

  丹麥,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非常認真地看待「同理心」,針對616歲的孩子,每週有一個小時的必修課,以「同理心」教育為主要課程內容。

上課時間,也許有些人被冷落,或者被欺負,或者有意見分歧的時候,「課堂上嘗試尊重每個方面和角度,希望能夠一起找到解決方案,」《丹麥人這樣養小孩》的共同作者Iben Sandahlm解釋,丹麥人在培養小孩自信與能力的上的努力,孩子們的問題被認真看待,「當你被認可,你真的覺得自己被當作一回事了。

  課程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氣氛,在課程當中,問題被提出來,小孩從中學習如何由不同的角度解讀。這堂課大家會輪流烤蛋糕,是真的烤蛋糕喔,如果不想烤,也可以帶喜歡的零食來,訣竅就在這裡,輕鬆吃東西的時候談話,更重要的是,聽別人說話。

  「我記得當我10歲還11歲的時候,女生常常有組成小圈圈的情況,」丹麥的中學生Anne Mikkelson分享,「這就可以是個討論主題,我們會一起想辦法解決,透過這樣的討論常常有所幫助,雖然可能只是大家意識到應該要多跟其他人互動。」

  「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聽到了,」丹麥中學老師Jesper Vang說,「老師的工作就是確保小孩們知道其他人的感受,並且理解為什麼別人會這麼覺得,透過真正的聆聽和理解,我們一起想出解決的辦法。

  這套方法在187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在1993年的時候被擴大,目的是為了幫助教師和學生,作為一個老師,你有機會創造一個包容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想要學習,並且加入,Sandalhm表示,這是讓團體一起成長的辦法。

每個禮拜,一個小時,學習同理善解,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要怎麼衡量課程的成效並不容易,丹麥屢屢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民,除了因為高所得水準,相對平等的兩性與貧富差距,和良好的社會安全網保障,讓人們知道自己有好的保健、教育和老人照護,也許也和同理心的教育有所關連。

  幸福是一個複雜的概念,也許這個課程的成功是讓人們了解「同理」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個人特質,跟體育和數學一樣,孩子們可以透過練習做得更好。

 

整理者讀後有幾點感想:一、總覺得我們教育目標,五育中的群育,較抽象,不具體,其教材較難著力,大多是教條式、口號式的教育,如團結合作、相親相愛、相持互助……等。而丹麥的同理心課程,就很具體,有目標,是實務課程。二、我的理解,同理心是學習得來,至少學習可以更強化,跟一般的學習過程一樣,也是透過認知、理解、練習、養成、習慣等過程,跟音樂、美術、體育等一樣。三、在台灣到處看到「自拍症候群」的人,不只是年輕美眉,連四五十歲的人,也在自拍到不行,還不斷PO到社群網站,唯恐全世界不知自己自拍自戀,現在的人真的相當自戀,過度看重自己,如此加重人際的疏離及社會的冷漠,令人擔憂。四、較有同理心的人,較能關心及幫助他人;較有同理心的團體,這個團體結構緊密而團結,較有同理心的社會,這社會是溫暖及幸福的。因此相當讚賞丹麥的同理心教育。

 

相片、整理及感想:翁志成  2017.12.15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16.08.23陳竫詒編譯「丹麥全世界最快樂的秘密 一週一小時學習同理心」

 註:本文屬公益分享與推廣,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095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