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7-205. 運動員有沒有前途?看看張嗣漢從運動員做到分區總裁的故事
2017/08/01 09:37:19瀏覽2816|回應0|推薦7

從一位籃球運動員做到好市多亞太區總裁的張嗣漢(東森新聞雲)

 

    籃球運動員出身的好市多亞太區總裁張嗣漢,從球場打到商場、從籃球員做到經理人,一次次離開舒適圈,將球場智慧運用到職場與生命,也鼓勵大家做自己的人生教練。

    他是球場明星。1985年,大學三年級的他從美國回台打瓊斯盃。不怕衝撞、打法強硬的籃下作風,在球場颳起一陣「美式強力籃球」旋風。

他也是商場明星。帶領好市多登台二十年,不論各式賣場來來去去、電商怎樣來勢洶洶,台灣不過十三家店的規模,仍牢牢抓住九分之一台灣人的心,讓他們成為會員;三家店也擠入全球七百家店的單店獲利前十名內。

現在,他總管台灣、日本與韓國好市多,並擔負起開展中國市場的任務,第一家店預計在二○一九年於上海開幕。

由球場到職場,好市多亞太區總裁張嗣漢相信,人生就是一場賽局,自己就是最好的教練。二十多年的運動生涯,張嗣漢從運動場上學到太多。至今,他仍維持著運動習慣,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半游泳或到健身房跑步,七點半進公司。出差、壓力大,都不改這個習慣。

張嗣漢的信念是:運動是最好的教育。在運動場上,自然可以學到什麼是競爭?什麼是領導?什麼是團隊合作?這是在課堂裡難以學到的。從小,他的父親從沒缺席過他任何一場球賽;他自己也鼓勵與陪伴兩個小孩打球,孩子小時候,他還在假日時去擔任球隊的教練。

在職場,他歡迎運動員應徵公司,因為他相信,運動員有著不同的訓練與特質,例如有目標、願意挑戰,能忍受孤獨,也願意團隊合作等。除了周海容,台灣好市多有聽障奧運舉重國手的員工,也有游泳隊的實習生。

張嗣漢喜歡和家長分享,必須把運動真正當作教育的一部份、認真看待,而不是今天爺爺奶奶請吃飯、要補習了,就不到球隊練習。「其他的球員在等你,你不來我們怎麼練球?你沒有聽到新的打法,比賽時跑錯位子了,這對團隊很不好意思,這在社會上不也是一樣嗎?」張嗣漢說。過去他們在學校練球,就算聖誕節也只放一天假,十二月二十六號,就必須回學校報到。

也曾有人主張,孩子運動時不要計分、鼓勵參與就好。但張嗣漢認為,競爭在球場、社會,都是一個現實。他反而鼓勵年輕人面對競爭,更應該要有「Why not me」的思考:為什麼不是我?為什麼不是我拿第一?為什麼不是我得到想要的工作、升遷?這個想法,球場到職場都相同。

「在球場上,輸贏常只差一點,但是為什麼差那麼一點?就是因為有個人認為自己要贏,而有個人認為自己可能不會贏,」他說,一定要有這種心態,「Why not me?」這是不斷定義自己的旅程、看清外界與競爭的勇氣,更是不服輸、不斷往前一步的格局。

以上就是張嗣漢從一位籃球運動員做到好市多亞太區總裁的故事,提供給各位老師、教練做為教材的參考,也給各位運動員的家長看看,現在是舉重選手,以後事業發展不是只有舉重,靠著「吃苦耐勞、高強鬥志、很抗壓力及強壯身體」,做任何事情無往不利。奧運或世界金牌,可領國光獎章獎金,也沒有保障就業,就業就是靠自己運動訓練賺來的「吃苦耐勞、高強鬥志、很抗壓力及強壯身體」優渥的本錢,去拚事業或就業,這就很值得,是別人沒有的。

 

整理: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現從事體育評論與觀察)2017.08.01

資訊來源:謝明玲 2017-07-18 天下雜誌627期「好市多總裁張嗣漢:人生如球賽,最好的教練就是自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0764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