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1 16:11:24瀏覽1834|回應3|推薦3 | |
我從學生時代到現在,雖然一直是政治圈中人,卻總不肯提什麼過激的主張。對他人講什麼主義,我寧願沈默也不肯表示態度。因為我總認為切實可行的東西優於打高空,具體做得到的事勝於畫餅充饑。 但最近某位朋友提點了我一下,他說,魯迅講過: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這話不僅適用在政治上,日常生活的討價還價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塊,可以拿到五毛,單要五毛,可能連一毛都拿不到。 所以,矯枉必須過正。對不義的事,必得提出看來過份的要求,才能獲得最低限度的改革。對於自已也不確定的主張,也必得裝做真心信仰一般,才能獲得最低限度的信眾。 我反覆思量這其中的道理,卻還是沒有直接了當的答案,有些事卻是如此,有些事未必盡然。 且暫記下來,權做提醒自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