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6/24 19:02:13瀏覽30112|回應2|推薦0 | |
今天(6/23)上課時,我們提到二個英文字,Doodle vs. Graffiti (亂畫vs.塗鴉)。 從中文意思來看,不易了解,但其實二者不相同。大略區分如下: ●定義不同:Doodle是心不在焉地亂畫,但Graffiti塗鴉是有意圖的。 ●工具不同:Doodle是以鉛筆或鋼筆在一張紙上或書本上亂畫;但是,Graffiti塗鴉,大多使用油漆或顏料。 ●範圍不同:Doodle是畫在紙上或本子上;但Graffiti塗鴉,通常在公共空間,例如,建物外牆、橋樑、電線桿、或街頭看板等等。 ●單複數不同: Doodle是單數,複數則加s,變成Doodles;Graffiti是複數形態,單數則是graffito
曾經有一項實驗,40人分為2組,一組人只聽錄音帶,未給與紙筆;另一組人則給與紙筆,並告訴他們,當他們在聽錄音帶時,可以在紙上的幾何圖形塗陰影。 當錄音帶結束,他們被要求回憶錄音帶的內容,結果,有塗陰影、亂畫的那一組,回答問題的準確度,比另一組高出29%。 於是,這項實驗宣稱,亂畫有助於記憶。
●亂畫真的有助於記憶? 有一種說法是,未亂畫的那一組,比較容易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作白日夢,以致精神不集中。 例如,當他們一邊在聽錄音帶時,一邊突然想到暑假出國玩,於是會在腦中開始規畫遊玩路線、吃美食、住五星飯店……如此一來,心思就飄走了,當然對於錄音帶的內容,記憶較不深刻。 但是,亂畫的那一組,心思雖未集中,但也未飄走,只是心不在焉地在紙上塗塗抹抹,因此,亂畫這個動作,阻擋了作白日夢,反而較容易記住錄音帶的內容。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 我們的記憶庫,如同銀行的保險箱,一格一格的,要將剛剛聽過的內容,從記憶庫中呼喚出來,需要線索,而這些「亂畫」的圖像,正是扮演這樣的角色。如同牽線一般,去記憶庫中,找到連結的那一格,然後將正確的內容,牽引出來。 舉例來說,當我們突然要說一個電話號碼,或是人名時,我們會說,就是那個那個…誰誰誰…,想了半天,話在嘴邊,就是說不出口,這時候,如果有一個人「提詞」給線索,我們可能就會想起來了,「對,就是他」。 當然,每一種說法,都各有支持者,也無關對錯。
個人曾經有一個經驗,有一次看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求去計算影片中人,跳繩跳了多少下?因此,我的眼球專注在運動員的腳,結果一分鐘結束後,主持人重新播放剛才的影片,我才發現,不但背景的顏色已經更換,而且,還有一隻大公雞(布偶)從右至左,穿越而過,但這些變化,我完全沒看見。 所以,我覺得大腦的運作很奇妙,當我們專注一件事情,對另一件事,可能就忽略了,這應該是一種保護機制,以免大腦錯亂吧! 總之,雖然有人聲稱,他在同一時間,可以處理三、四件事情,或者邊吃飯、邊看電視或報紙,但這樣只會加重大腦的負荷,為了健康著想,應該還是專一比較好。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