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訪仙跡岩 (By Laura)
2017/06/12 05:29:24瀏覽1839|回應0|推薦0

仙跡岩又名「景美山」,是景美的後花園。相傳八仙中的呂洞賓,曾在此留下足跡,增添了此地的傳奇性。

 

因位於景美溪與新店溪的匯流處,故又名「溪子口山」,當地人引圳水灌溉發達,阡陌旱田變良田,也帶來了欣欣向榮。

 

我們一行人,先參觀景美集應廟、進興宮之後,即往仙跡岩前進。左轉景興路238巷直行,過景興路,望見右邊「南聖堂」的牆面有一首詩:

 

眼中百事盡藏財

逃出樊籠且散災

今日山林吟嘯客

也曾紗帽紮袍來

 

從詩意來看,應是昔日達官貴人,拋棄名利,寄情於山林之中。我們雖非既富且貴,但一樣可以飽覽美景,洗滌身心,不亦樂乎。

 

因為我們是從景興路263巷進入,拾階而上,不久,即踏上了「登仙坡」。右手邊有一棵大構樹,綠意盎然,構樹又稱鹿兒樹,是一種糧草,可能這裡的昔日人家有養鹿吧。

 

向上爬坡一陣子,來到蕨類區。地上有蕨類圖樣,例如:滿江紅、鐵線蕨、三葉茀蕨,可惜今日趕時間,未能好好細看一番。

 

繼續前行,兩旁都有植物標示牌,例如,大葉釣樟、吊竹草、曼陀羅、大頭艾納香、野牡丹顯示這裡植物的多樣性。

 

經過「仙跡岩自然步道路線簡圖」,向左轉,景象頓時豁然開朗,遠山、快速路、賣場、科技大樓、學校……,一一映在眼前。

 

山徑左邊有一石底層的露頭,並有石灰質砂岩的「結核」,有心人士將之雕塑成人頭造形,可謂集自然與人為之大成。

 

走著、走著來到獅子亭,看見一隻松鼠在欄杆上穿梭,有人說,好像她們家的小狗在沙發椅背上行走一樣,輕巧伶俐,真是逗趣。

 

右邊欄杆下方,有一立牌,寫著「朽木」,「在哪?在哪?朽木是哪一棵?」有人四處張望要看「朽木是哪一棵?」其實天地間,任何樹種枯倒後,都只剩一種名字:朽木,此時,樹種貴賤已無關重要,通通化為養份,回歸大自然。

 

揮別「朽木」後,終於來到「漢鍾離-明遠臺」,此為絕佳景點,可眺望整個台北盆地,漢鍾離是漢朝的大將軍,故標示為「男」。

 

仙跡岩風景區,取材「八仙傳奇」,以「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為主題來營造景點。

分別如下:

●漢鍾離-明遠臺「男」:代表男性應有遠大胸襟與志向。

●何仙姑-桐花林「女」:每年清明時節,可賞桐花。

●張果老-樂活區「老」:健身活動廣場。

●藍采和-御風臺「少」。

●呂洞賓-仙跡岩「富」:仙跡岩及仙巖廟上方,上有仙人的腳印痕跡,相傳為呂洞賓腳印。呂洞賓有助貧之神的稱呼,是為富。

●曹國舅-根抱石「貴」。

●韓湘子-眺景嶺「平(貧)」。

●鐵枴李-自然步道「健(賤)」。

 

根據立牌告示,仙跡岩傳說有三:

一是:劉海仙翁雲遊至景美山,看到北方妖氣沖天,遂以魚竿收妖,但因用力過猛,因而留下腳印。

 

二是:呂洞賓於仙界欲追求何仙姑,一不小心,被何仙姑推下凡間,於是留下足跡。

 

三是:牧童腹痛,跪拜求神,奇蹟康復,人們四處廣為宣揚,爾後建廟以為念。

 

我們在此拍了團體照,就走木棧道下行,兩旁看見數棵油桐樹,也許下次清明時節,可以再來賞桐花。

 

到達仙巖廟,主神孚佑帝君仙公呂洞賓奉祀在二樓,廟宇門聯為:「仙在蓬島遊徧蟾峰恒從善願,跡近猴山名專梘尾廣締福緣」。

 

左右兩側並掛有對聯「仙氣此山中風光鍾秀,跡痕留石上靈樹生春」,被外界認為最能傳達仙跡岩的意境。

 

我們在此稍做停留,廟方熱心供應茶水,草茶清新,真是好喝。不久後,一行人即往回程走。

 

沿路兩側,滿是姑婆芋、千年芋,二者都是天南星科,但是姑婆芋有毒,千年芋卻可食用,真是奇妙。Tom說,若被虎頭蜂螫到,馬上塗抹姑婆芋汁液,會有效,我們笑說是「以毒攻毒」。

 

姑婆芋、千年芋,二者長得很像,以致常常有人誤食,那要如何分辨呢?可以先觀察葉子,葉基開裂到葉柄著生處,是為千年芋;又或者,把水灑在葉面上,會散成一灘水的是姑婆芋,若是水滴成顆粒狀,就是千年芋。

 

左邊山壁有一塊勒石:

 

破曉登山好處多

筋骸增健氣增和

世人欲得長生術

仙跡巖前日日過

 

此為「施學樵」先生所題,他曾是台灣詩社「松鶴吟社」的社長,應該也是常來這裡爬山健身吧。

 

我們下山後,走回景興路,進入市場吃冰,接著又從景美街走到「許興泉」,一棟高大的建物矗立在路口,心裡有點小失望,因為,完全不見昔日容顏,只剩一張照片供懷念,今昔對比,判若兩地,怪只怪自己,來得太晚。

 

參觀完「許興泉」,走右邊往景美橋前進,在橋頭立有一塊「開道碑」,記載瑠公圳改道後,舊圳道填平及興築木柵路的歷史。滄海桑田,石碑見證,也提醒著世人要珍惜此時此刻,因得之不易啊。

 

我們沿著景文街、車前路、羅斯福路六段慢行,最後在捷運站告別,圓滿結束這趟景美之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i0714tom0525&aid=1043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