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妮嘉》救贖進行曲
2016/08/03 09:29:43瀏覽1506|回應0|推薦7

本文發表於8月號新視聽雜誌

 

    前陣子,我到捷運忠孝復興站轉車,途經廣告螢幕看到一個電影預告,畫面約略是恐怖份子劫機,空姐藏躲於緊閉的廁所,外頭是砰砰砰砰捶打門板的拳頭……單這匆匆一瞥,當下我心底震懾不已,隨後,該片空降我暑假必看片單前三名。

    妮嘉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23歲的年輕女子妮嘉巴洛特,在脫離前夫家暴及光鮮的女模身分後,轉職為空姐,後因為表現出色而迅速晉升為座艙長。198695日,她登上孟買飛往紐約的班機,飛機轉機時,卻不幸於機場慘遭四位恐怖份子所劫持。

   長達十七小時的對峙,數百名乘客的安危,衝擊著人性,也嚴峻考驗了妮嘉的機智與勇氣。

    這部由《貧民百萬富翁》發行團隊聯手策畫的力作,試鏡了上千名演員,海選出約二百五十位外型登對的「乘客」——不同於往常災難電影群眾演員的是,這群演員各司的角色,皆有扎實的「前傳」基礎。主人翁妮嘉則由索南卡普爾飾演,雖是新面孔,然其外型乃至演技上的清新、專注、全力以赴,昭示這位貌美女星的內外兼備,走紅絕非偶然。

    可是,問題來了!陸面飛機上發生的劫難,在物理層面,觀眾視不視之為空難?又會否投以錯誤的娛樂期待?

    這在電影在起飛前三十分鐘,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比起以往如《國際機場》這種大堆頭的空難電影,開頭一律鋪排登機在即龐雜的乘客關係。反觀《妮嘉》,不尋常地聚焦單一主角的人生觀、內心風景,從妮嘉前一晚意猶未盡的家族聚會,同家人相處的種種溫情細節,到搭坐愛人的車,前往機場報到,一來一往的濃情蜜意,溢於言表……直到歹徒登場,一切風雲變色。

    說穿了,其眼熟的脈絡,讓人聯想到近年同為取材真人真事的《聯航93》、《慕尼黑》,除了高熱、緊繃的敘事節奏,看點更是那命懸一線的巧妙銜接,將人性光輝,融揉在勇氣、犧牲的大愛之上——該說離地越多英呎,就更有神格般的情操嗎?

    耐人尋味是,「情操」二字,也讓《妮嘉》拒絕不了音樂山雨欲來的披戴了……

    大多飽食好萊塢奶水的影迷,面對印度寶萊塢這條充斥歌舞的狂野道路,若非興趣缺缺,至少對其不尋常的片長望之卻步。

    偏偏《妮嘉》敘事的鋪排,乃至體質上的轉化,顯然有意朝這群昔往並非主客群的歐美觀眾靠攏。神諭式的華麗音樂還是會很不乖的插隊進來,以「造神」為前提的溫柔策略,又是在宗教信仰如此穩固的印度大國,音樂鋪天蓋地的滲透,成了拿不掉、也不必拿掉的標記。

    問題又來了,這場平地進行的空難,背後是國家形象、航運門面、道德底線的諸多考量,想放手來個「機上歷險」式的改編,自是困難重重。妮嘉不是《異形2》的蕾普莉,其闖關之路的進與退,既不能太像個女超人,又難違反邏輯徒手殺退恐怖份子。加上正副機長、技術人員的缺席,影迷以往可從機件設備空間裡獲取的鬥智趣味,可說縮減到極低。在這種情況下,音樂的存在,與其說喧賓奪主,不如說巧妙填補影迷們解密、探險這塊情緒的落空,這也使得電影不再那麼像你我所悉的「正統」災難片,反像一首長達兩小時的救贖進行曲。

    另外,眾知印度國族民情裡,涵蓋了太多陋習、偏見,尤其種姓制度、男尊女卑,令國際詬病已久。加上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頭來,電影要奮力追趕的,終究還是男女平等的普世價值,試想,彼時彼地的既有價值,要用現代的美學語言,試以承平、潤飾,乃至輸出一部不致牴觸先進社會觀感、又讓印度官方接受得下的電影,談何容易?是故,比起災難型款的形塑,我倒覺得國族自省的尺度拿捏,才是妮嘉》真正的內憂。

    這麼說好了,作為一部體態不狂亂、橋段不猛爆,又難無中生有、以免對本尊不敬的災難電影,本片想當然聰明採取今昔交錯,一表一裡,疊印、交撞出主人翁內心世界的煎熬。敘事線條的接合,固然不掩高明之處,然而處理妮嘉擺脫前夫家暴的篇幅,其輕描淡寫、避重就輕的筆觸,削薄掉而稍顯傾斜的,正是「架構」。

    如果說拯救乘客的是妮嘉,那麼拉了架構一把的大功臣,可說是妮嘉的媽。飾演妮嘉母親的莎芭娜阿茲米,以母愛強大地撐起了副線,其綿密、厚實的催淚演出,宛如為電影鋪上一層魔毯,實踐了73號班機未能成行的起飛。

    它煽情嗎?當然。比起好萊塢諸多拋頭灑血之作,我甚至覺得這是一部輕裝打扮的空難片,以淚水輕鬆穿越「國族」、「認同」等無形負荷。回到前面說的:「此片空降我暑假必看片單前三名」,有沒有辜負我這一番期待呢?走出戲院一開始有,後來沉澱一下,想想也不算。它本採取偏離航道的一種拍法,有如《機密真相》丹佐華盛頓憑著優異駕駛技巧讓失事的飛機倒立降落,各種障礙、難處的權衡下,自取一種誰都不得罪的規格。倘若有觀眾要詬病它不夠緊湊、甚至說它拍砸,我只能說:「或許你該去搭別的航班。」

    換句話說,與其問一部災難電影拍得不夠刺激驚險,算不算失手?我寧可說,妮嘉》是一幅畫得清淡的水彩畫,儘管不時被強大的音樂給趁虛而入,輕盈得風一吹就起——然而其輕盈之姿,反給了坐困陸面的飛機,一種減壓的微妙況味。

    這也是為什麼,妮嘉作為一部取材敏感的災難電影,仍可輕鬆提取印度、巴基斯坦兩國錯綜複雜的分裂情仇,消弭於一個以愛、以勇氣為前提的安全外皮下。

    少見印度片攀上國內暑期強片檔期,這份自信,固然跟華航罷工話題連成一線,讓妮嘉難得搭上「順風機」。至於台灣發行公司福斯將一部人道為懷的電影,當作空難片來行銷,是權宜之計,賺到的眼淚反多過尖叫聲,也算是擦板得分囉!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yne119&aid=6879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