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見充滿韌性的存在本質
2024/03/09 13:02:32瀏覽91|回應0|推薦0

「欣賞並接納『過去』,可以增加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這是薩提爾女士的核心信念之一,也是她發展「家庭年表」、「家庭圖」工具的用意,探索、覺察、欣賞、接納,用來整合自己邁向未來,而這與挖掘、檢討、分析原因是很不同的。

    當你聽到探索、覺察「過去」,你的第一個感覺是什麼呢?身體緊繃、心情緊張、興奮、好奇,還是不舒服、想逃、害怕,這些反應或許都值得停下來體會,因為這似乎無意識的在表達「我對面對過去,是有想法的,這個想法可能是什麼呢?討厭以前嗎?還是覺得沒用」,當你可以聆聽自己的想法,你就可以對自己有多一份的尊重和理解,是不是要探索覺察過去,這是一個「選擇」,並非一個必經之路。

    我在還沒有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還沒踏入心理領域之前,從小小孩時期,我就喜歡觀察人,對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充滿好奇,我也對我自己的心情變化、言行舉止、關係反應感到好奇,就好像自己在觀察自己這個動物一樣。一直到高中,我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家族的相似性」,我觀察到的三代家族相似性,還用自己發明的圖表畫了出來,爸爸、媽媽的原生家庭,包含爺爺奶奶輩、祖父母、他們的手足、婚後的伴侶和孩子,很多特質、反應都有極高的相似性,譬如父親家族的男性多半是安靜的,母親家族雖然很多男性是活耀的,但是母親的爸爸是安靜的,而她嫁給了一個安靜的先生,其他長輩也有相似的地方;我也看到大家對事情反應的相似性,當重大事件發生,介入事情的人,以及遠離事情的人,就算是不同長輩的家庭,居然也有相似之處。我看見了代間的複製和傳遞,當時還小的我,其實驚奇但也擔心,因為我看見了重複的無效模式,而沒有人去打破,我幾乎可以預測若還有什麼大事發生,哪些人會有哪些反應,做哪些行動,以及說哪些話,這是我最不安的,我一直在尋找打破此模式的關鍵。我也注意到同學們的家庭變化對他們在學校心情行為的影響,同樣在他們身上,我也看見不同的重複循環模式,我太好奇了,所以,決定踏上助人的領域。

    但是,我忘了一件事,我在這個家族當中,我在整個系統當中,我的言行舉止、思想、表達,也貢獻了一些力量在重複的模式裡,我也是被形塑成跟家人相似的孩子,我的家族都很忍耐,我曾經也是,我的家族都以他人為中心,我曾經也是。在我的生命當中,若我沒有花時間好好地看向自己,只是想要打破我認為不安的家族模式,這根本是天方夜譚,我連自己的忍耐、以他人為中心都改變不了,我怎麼有辦法去讓別人改變呢?

    看向自己,是什麼讓我那麼希望家人改變?這些重複的模式,對我而言又代表什麼?我才發現原來我有非常多的期待,特別親近的家人,期待奶奶和爺爺親近一點,不要吵架,期待母親放鬆一點,期待父親霸氣一點,期待哥哥、妹妹、姑姑、阿姨、舅舅、表姊妹、表兄弟….,這些都是作為孩子的我想要的,要這些幹嘛呢?因為我渴望安全感、存在價值感、被愛,當年脆弱的我,想要一個穩定安全的家/家族。

    當薩提爾模式的「家庭圖」工具帶我重新理解我的家庭,我更深入地看見了我如何的討好、隱藏的指責、打岔、甚至後來的超理智,原來我不斷的想滿足孩童的渴望,即使長大,我不自覺地還活在不安的家族中,身體長大內心沒跟著長大。我想改變,卻始終如一,包括我對伴侶的解讀、對朋友的互動,都重複很相似的模式,我自然慌張,我那麼用心的成長,那麼想要不同,到頭來,我沒有成為我感到安心放心的成人,我也沒得到我渴望的穩定安全的家/家族,這多麼打擊啊!

    當我們發現自己好像停留在原地,而這個停留跟自己有關,這真的讓人感到挫折生氣失望,說不定也會覺得尷尬羞愧,我當然急著想改變,這是人性中渴望自己更好的動力,然而,薩提爾模式卻不急著要我們改變,而是「再看仔細一點、深入一點」,你有沒有發現你這些模式當中的美好、力量、和功能的部分,就好比慣性「討好」的姿態底下,是包容、彈性、耐性、溫和的特質在展現,這些特質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後天學習父母而被種下的種子,這些部分應對了當年的情境,也才能走到現在,對吧!如果我們都能欣賞經歷苦難後而成長的人,那,同樣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

    提到「接納」,這對非常多人來說就更困難了,當年的我也同樣困難,後來,我意識到會困難,是因為我們誤會了接納的意思,覺得接納就表示以前的苦要吞下,不能反抗;接納代表我以後也就只能如此;接納好像在說我不該抱怨。不是的,「接納」是面對生命全然尊重的態度,「我看到了、我知道了、我懂,沒事的」,你可以試著把手放在胸口上,對你自己說這些話,去感受內心深處的反應,你將會發現,內心深處的緊張緊繃會放鬆下來,有些人會有一些眼淚,有些人會想睡覺,或許你也會聽見內在在說:我好怕、我活得很用力、我好累,我真的那麼不好嗎?我要做到什麼時候?你聽見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了嗎?或許你想要的是改變,但內心深處或許想要的僅僅只是被聽見與看見。

    我們都想更好,但是我們沒有注意到,我們只是用舊有的模式更用力地去更好,而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到底有了哪些資源、能力、智慧,那個「做不夠好」,催促我們快點改變,快點、再多做一點,反而阻礙了我們「欣賞接納過去」的機會,甚至與內心深處的渴望背道而馳。或者這就可以解釋,何以我們總是努力卻一直感到空虛失望的可能原因。

    運用「生命年表」或「家庭圖」看自己,不是挖開過去的傷口,而是去認出自己是如何生存與成長,學習到那些模式,讓過去已經有的學習和資源能力,有機會被自己統整起來,重新覺察現在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調整期待,接著邁向未來,這才是薩提爾模式更加重視的。

     人充滿著無限資源,這些資源都是自己的寶藏,等著自己去看見與運用在切合現在的期待渴望,開展新的心樣貌。

( 知識學習健康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terClaire&aid=18037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