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次金改 蔡英文才煞車,阿扁又踩油門
2007/05/26 08:09:33瀏覽352|回應0|推薦3
中國時報 2007.05.26 
二次金改 蔡英文才煞車,阿扁又踩油門
中時社論

    去年曾宣稱要下放權力的陳總統,這陣子又再度展現威風;他在出席台大一場研討會致詞時表示,二次金改要繼續推動。他同時還宣稱二次金改目標絕對正確,之前不成功是不斷遭到非經濟因素的干預和阻撓所致。

    而幾乎就是在同時,人在立法院備詢的財政部長何志欽,卻一臉錯愕地承認對二次金改將大復活的說法並不知情。而先前金管會主委胡勝正也坦言,陳總統宣布之前也沒有先知會他。既然兩大財經首長均不知情,這場二次金改的續集戲碼,似乎是阿扁逕自從官邸廚房直接運到行政院主桌上菜;這種操作模式不論是在內閣制或總統制體制下,都是極為罕見的事。雖然總統已宣稱權力下放,但顯然是其所作所為卻完全不像退居幕後之人。此時此刻再推二次金改也許成效不大,但畢竟事關重大,不能不在這裡把話講清楚。

    先談二次金改的來龍去脈。記得在民國九十三年十月,陳水扁宣布二次金改的四大目標,一謂九十四底前促成至少三家金控市占率超過百分之十、二謂九十四年底前公股銀行減半、三謂九十五年底前十四家金控減半、四謂九十五年底前至少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至國外上市。金改宣布之後,輿論一片撻伐之聲,皆認為這些建議大概出自於不通財經學理的愚痴之輩。即使不論外界詬病極多的「限時限量」,這四項目標都牽涉到許多市場操作的「結果」,既非政府能管之事,亦非政府該管之事。

    金融機構併來併去,都涉及併購溢價。只要買賣一方在政策催逼下有強烈的成交慾望,那麼這溢價就會扭曲而偏離市場評價。其結果,往往就是國庫收入的減少、或是國庫向財團的利益輸送。以實際結果看來,在政府金改符咒聲聲催逼之下,金融亂象頻生,有的是工會強力抗爭(台企銀)、有的是條件談不清楚(台新與彰銀)、有的是以董事長換民股而偷天換日(兆豐、華南)、更有內線插旗意圖蛇吞象(中信與兆豐)。不但併購家數政府難以掌握,由政府宣布一年後的市占率該有多少,更是匪夷所思。市占率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全世界有哪一個民主國家,可以由政府把市占率當成目標的?

    二次金改不但目標荒誕,其做法更是左殘右缺。我們的政府一方面鼓勵金控擴充地盤,另一方面又不准我們的銀行去最有商機中國大陸設據點。最近,又傳出央行與證期局干擾拖延海外基金審查的消息。政府兩岸政策的緊縮,無可避免地壓縮國內銀行的業務,卻又以二次金改鼓勵業者在島內廝殺併吞,除了不必要的腥風血雨之外,也根本是內外不一的矛盾施政。

    二次金改的缺失一籮筐已如前所述,輿論撻伐、民代批評、官員也知道闖了大禍,終於在去年四月,由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踩下煞車。以常理判斷,檯面上相關的財經官員應該沒有人昏瞶到呼籲再行啟動二次金改。以事實來看,何志欽、胡勝正滿臉茫然的無奈表情,今上顯然也沒有與他們商量過此事。於是,人民自然會懷疑:陳水扁是從哪一位幕僚或親信處得到這樣的奇想式建議?這位親信幕僚如果不是專業上愚痴到「低標」,就必然是有其他非專業的考量。難道是為了五鬼搬運、替民進黨二○○八募集經費?難道是綠色新黨國資本主義事未竟功,還需要再收一次尾?無論如何,當官邸大廚跳過金管會與財政部,直接推車到行政院第一桌上菜時,外界當然就會產生許多質疑。

    當然,最令我們感慨的,還是那些財經官員。九十三年二次金改討論會議,胡勝正時任經建會主委,也是總統經顧小組成員,應該是二次金改的大推手。謝長廷任院長時,胡主委受命做電視辯論,強調限時限家是為了方便行政院管考。去年四月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時,蔡副院長將二次金改煞車,胡先生也順勢配合力踩煞車。今年陳總統要把金改列車再度啟動,胡先生轉任金管會主委,是金融事業的牧羊人,這回他又表示「贊成二次金改的方向」,但家數與時間又不再強調了。我們的總統大人信口發言已不是新聞,但是一位從政的學者、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年來的專業態度一再轉變,只有做官的意志不變,這要我們說什麼呢?

陳水扁請節制,勿再妄論金改!

二次金改紛擾兩年多,頭緒至今猶未能完全理清,始作俑者陳總統最近突又重申要繼續推動,對自己的錯誤及衍生的弊端卻一無反省。

這是陳水扁的選擇性失憶,還是他以為人民的記憶太短暫?或者,他要趁著大權在握重新主導金融資源分配,加速利益輸送,以回饋親近的金主和財團?

陳水扁也許忘了,但民眾並沒忘記,二次金改最主要的結果只有兩項:一是國家資產被賤賣,二是金融市場加速淪入少數財團之手。此外,在激烈的兼併過程中,一些企業因貪功而捲入違法交易,政府官員則因無能或勾結致使公股權益遭到鯨吞蠶食,一批裙帶商人更忙於進出府院後門而演出關說醜聞。第一夫人吳淑珍近月以健康為由避不露面,但她在官邸插手財團爭逐之事,不仍歷歷在目嗎?

陳水扁自稱,二次金改目標正確,只是執行上有許多需要改善。短短一句話,把自己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過錯全都推給行政部門。但問題的癥結果真如此簡單嗎?大大不然。

二次金改之所以荒腔走板,除了執行上的無能及疏漏,其根源更在政策目標本身即明顯失當。陳水扁當時不徵詢行政部門意見,即擅自設定金融機構「限時」、「減量」的目標,不僅嚴重扭曲市場運作,更等於宣示總統才是金融大餅重分配的主導者,使政策及執行均遭到架空。二次金改亂象頻生,後遺症不斷,主因正是總統以「政治權威」強暴了「行政專業」。

回顧兩年多來的金融市場變化,充斥著欺罔和不公。為了達到他欽定的逾放比下降目標,行政部門須以延長提列呆帳年限來達成,這是自欺欺人;因為特定公股金融機構被鎖定出售,市場上空禿鷹盤旋,不斷演出小吃大、私併公的反常現象;而包括兆豐、中信、第一、華南、彰銀等金融機構,都因金改而爆發關說、賄賂、內線及其他不法醜聞。這些,皆是陳水扁對行政和市場的雙重扭曲所致。

如果陳水扁對金融問題素有鑽研,也就罷了;但他完全是財經、金融的門外漢,只不過聽從親信金主或身周策士之言,即率爾端出近乎五鬼搬運的蹊蹺政策,遂成了昏庸亂政的禍首。再說,根據雙首長制的分工,總統主要權責在國防、外交和兩岸;陳水扁不徵詢內閣意見即逕插手金融,已嚴重撈過界。更何況,已有過一次臭不可聞的演出,陳水扁仍要一犯再犯,這是多麼怙惡不悛的領導人!

這正是憲法一修再修,造成總統權責完全失衡的惡果。從李登輝到陳水扁,一方面把自己當成「萬能元首」,一切國家大政一把抓;但一論及責任,又把自己當成「萬年不沾鍋」,任何責任都不必承擔。這樣「權責分離」的制度,國家如何能維持常軌運作?

而陳水扁較李登輝又愈發變本加厲,利用不斷對內閣改組、撤換,六任閣揆及上百名政務官皆成為他愚昧執政的代罪羔羊。試想,二次金改在蘇內閣任內喊停,蘇揆一下台,政策立即敗部復活;如此反覆,金融如何健全發展?永遠處於「狀況外」的政務官,又如何擋得住五鬼搬運的操作?當這類忽生忽死的「殭屍政策」橫行,台灣政經體質豈可能健康?

沒錯,台灣金融仍需要改革,但這需要理性的評估和專業的執行,絕非一個惡績昭彰元首的獨白即能推動。進一步看,若不設法打通血脈,讓銀行及金控從企業向海外發展的大趨勢中找到壯大的活路,光在島內論整併,不管能成就多少家當權者的親私財團的霸業,終究只是對內巧取豪奪,在國際金融市場仍然不可能有競爭力。這也正是陳水扁最嚴重的作孽:他該想想自己掐著金融要害的那隻手要何時鬆開?

這七年,陳水扁揮霍掉所有的「改革」契機,現在他自己已成了「被改革者」,他以為拿著魔棒嘶吼「改革」就可以「點石成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回。在任期即將屆滿前,他若還不忘要回饋他自己的金主財團;憑著這個記性,他著實該想想自己給人民的承諾還有多少沒實現的,別再玩弄國家政策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sabibo&aid=98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