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環保與經濟不應互為絆腳石
2007/05/23 22:42:34瀏覽145|回應0|推薦2
中國時報 2007.05.23 
環保與經濟不應互為絆腳石
中時社論

    最近有關環保的新聞非常多。先是行政院長張俊雄的新內閣上路後,新任部會首長中卻獨缺環保署長。在遍尋人選無進展後,最後才由民進黨僑選立委陳重信出任政務副署長,並暫代署長職務。出現這樣特定部會首長因尋覓不到適當人選無法隨新閣上任的現象,過去確實很罕見。

    在此同時,陳水扁總統出席工商協進會第二十二次會員大會致詞時強調:「經濟發展和環保不可能脫離,如果我們陳義過高,將環保的標準訂得太過嚴苛,迫使廠商出走,外移到環保標準比較低的地方,例如中國,然後我們再進口相關的產品。結果溫室氣體的排放不減反增,不但環保的問題沒有解決,更進一步妨礙了產業的發展,衝擊了就業的市場,這樣的政策是否妥適也必須通盤加以檢討。」說話的口氣彷彿台灣經濟發展成績不佳都是受制環保一樣。

    另一方面,甫卸任環保署長張國龍的夫人,也是環保媽媽主婦聯盟創辦人的徐慎恕則在環保署歡送會的現場直指,陳總統所謂「環保不能妨礙經濟發展」,的確是張國龍下台主因,因為她先生不會為了做官而扭曲原則。徐慎恕也感慨說,聽了陳水扁總統的話,真叫人傷心。既然政府決定要以經濟發展作為首要考量,張國龍當然屬於「非主流」,環保是他的信仰,理念不合,他怎會留在內閣?徐慎恕說,內閣改組時,就有人請張國龍繼續當署長、請他幫忙,但張國龍不要。她說,張國龍不可能為了繼續當官,而配合行政院或高層指示,進而扭曲原則與理想。

    將這些訊息湊在一起,凸顯當前政策治理上不少嚴重的問題。一個政府團隊同時擁有經濟部與環保署,主要是在於讓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更周全,畢竟不論是經濟,或是環保,都是在追求人民最大福祉,而不是在遂行個人環保或發展的理念,更不是讓兩者之間彼此牽制,甚至互為絆腳石,如果出現這種現象,那並不表示誰要犧牲誰,反倒是治理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以環保署為例,如果找來擔任署長的是一個以環保為終身信仰的專家或學者,他所遴選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中,民間的委員又比比皆是以環保為職志的基本教義派之士,試問這樣的組合,想要不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烈士,恐怕都很難。既然要找他們來,他們當然堅持原則絕不退讓,然後又以他們不配合政策而責難他們。結果是許多重大政策因卡在環評而進度落後,而擔任環評者又自覺不受尊重而紛紛求去,弄成了雙輸的結局。

    要知道,從一九九二年地球高峰會後,全球環保潮流,早已經擺脫了環保與經濟是相互對立的意識形態之爭,改以追求永續發展為目標。台灣不是沒倡議過這個口號,但顯然並沒有將這種理念融入政策規畫中。

    換言之,環保署和經濟部等單位都是屬於行政院同一團隊,環保與經濟孰輕孰重,以及碰到爭執時該如何解決?這是在內閣組成之際最先應該講清楚的,合則來,不合則去,一位政務官捍衛其理念與核心價值,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難道這都無法在事前就避免嗎?環保署長如果老是淪為攔路的石頭,誰還會願意幹呢?

    張國龍之所以下台,是否因其阻撓多項重大開發案擋人財路,甚至被產業界指為「絆腳石」而下台?外界仍無法得知,但環保署長找不到繼任人選,張國龍卻已先行去職,陳總統還大剌剌的強調經濟與環保不可脫離,政府未來經濟和環保孰重,似乎已有了清楚的答案。這一席話外界的解讀是包括國光石化、台塑大煉鋼廠等重大開發計畫,都有可能已獲得政府政策上支持,至於其所產生溫室效應氣體問題,似乎已不重要。

    經濟與環保都是以提升國人生活品質為目標,強調開發與環保二者衝突,只會模糊問題焦點,並將整個問題泛政治化,完全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事實上,政府應將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施政,化為建立永續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而目前全世界最關心的全球永續發展課題就是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暖化的課題,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有責任對人類的永續、地球的永續盡一分心力。但這不能只是說說而已,面對國光石化與大煉鋼廠等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開發案,該如何發揮智慧,影響並改變後扁時代政策,顯然才是永續發展最迫切課題。也只有這樣,環保才不會再次淪為悲劇英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sabibo&aid=97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