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9 10:12:51瀏覽383|回應0|推薦0 | |
凱撒的面具-別讓內閣改組果真以無感收場 作者: 王健壯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2月10日 上午3:01 中國時報【王健壯】 內閣改組雖然號稱有感改組,但其實祇是補缺改組,其中讓人稍覺有感者,一是李鴻源接掌公共工程委員會,另一是至今仍懸而未決的朱敬一出任政務委員。 馬政府用人一向保守,初掌政權時,府院人事的組合以擁有高純度的藍色基因者為主,再搭配少數淺綠基因者略作點綴,以象徵所謂的全民政府。 但這種組合的執政團隊,因為同質性太高,多數人相濡以沫的結果,不是傲慢到自以為是,就是集體催眠到自我感覺良好,很快就出現與民意嚴重疏離的執政危機,美牛風暴與莫拉克災變,就是馬政府無感執政與執政失能的證明。 吳敦義取劉兆玄而代之後,內閣之首雖然由技術官僚換為專業政客,但執政團隊的組合卻並未出現結構上的變化,府院人事的異質性不但仍然偏低,而且唯馬吳之命是從的府僚閣員,個個不動如山,經濟成長的假象數字,更成為少數不適任閣員的保命符。 內閣中少數幾位略具異質性的閣員,例如楊志良與賴幸媛,不是政策被長官一再否決修正,就是被別有用心人士頻扯後腿,這次內閣改組前,楊志良毅然決定掛冠求去,以及賴幸媛被人背後放話即將下台,就是異質性閣員在馬吳團隊中至今仍處於權力邊緣的證明。 從治理的角度而言,一個同質性過高的執政團隊,雖可應付常態的治理,卻難以因應變局的治理。以歐巴馬為例,他剛上台時組成的執政團隊,雖然已被人比喻成有如林肯當年組成的敵對團隊,但一則為了因應國會改選後的國內政治變局,再則為了處理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國際變局,歐巴馬仍然決定大幅更動白宮人事,而且他這波改組所延攬的人,個個都是敵對人士,改組後的白宮團隊比改組前更具異質性。 但馬吳的改組邏輯卻與歐巴馬正好相反。歐巴馬與馬英九雖都已決定競選連任,但歐巴馬尋求連任的前奏是大幅改組人事,馬英九卻是盡量維持人事穩定。另外,台、美兩國雖然都靠執政初期組成的團隊,驚險度過金融危機,但歐巴馬決定以全新的人事布局面對後金融危機時代,馬政府卻決定以同班人馬應付後金融危機與後ECFA時代的變局;簡單說,歐巴馬是以「改變再改變」尋求連任,馬英九卻是力求「穩定再穩定」。 穩定掛帥的邏輯讓府院這次人事改組出現三個特色:其一,改組以補缺為主,幅度小到不能再小,並非功能性的改組;其二,少數被公認老成馴化但並無謀國之能的閣員,仍然安居其位,可見也並非回應民意的改組;其三,執政團隊的異質性並未因改組而增加,有些人對異質性新血加入執政團隊,甚至更多所疑慮。 以朱敬一入閣為例,政務委員一職,雖被曾任此職不到一年的沈君山,調侃形容是「在前清是正二品,有資格戴雙眼花翎,乘紅呢大轎」,但政務委員終究還是個「正牌的特任官」,有心想要做事的人,例如沈君山的前任政委李國鼎,就曾在這個職位上做出許多成績。 但政務委員易為也難為,李國鼎當政委時,因為有效結合了科技與產業兩個不同領域的資源,才奠定了台灣現今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但自李國鼎後擔任科技政委者,卻少有人能具備像他那樣的能力,馬政府的六大新興產業之所以至今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就不能不歸咎於內閣中缺少一位能結合科技與經濟的閣員;馬吳之所以相中朱敬一,以及期待他入閣扮演的角色功能,想必也是著眼於此。 但政壇近日卻傳言指稱,馬吳最初雖屬意朱敬一出任科技政委,但後來卻因故變卦,改為希望他接財經政委,如果傳言屬實,不但證明此次內閣改組果真是無感改組,既無感於內閣閣員專業不足之嚴重後果,更無感於科技產業未來發展之迫切所需,同時也證明了馬吳執政團隊,至今仍然怯於引進異質性的新血。 馬政府如果真有決心打破用人祇講同質性、代表性與酬庸性的舊有格局,就該以功能為導向,大膽引進異質性人才,不要讓那些「尚思為國戍輪台」的人,徒留像陸游與沈君山那樣的遺憾。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王健壯:馬英九不能讓閣員變成烈士 · 名家評論 2012-02-03 11:49 (台灣)馬英九連任後的第一波政府改組已經完成,雖然外界有不同評價,但與前兩任內閣相比,陳沖內閣的陣容不但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味道,也顯然比較具有改革的可能。 如果用馬英九宣稱的脫胎換骨來形容,政府改組其實祇是脫胎換骨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政策與施政態度,才是影響脫胎換骨成敗的關鍵;當然關鍵中的關鍵還是馬英九能否自我脫胎換骨,徹底改變他第一任時的領導風格。 陳內閣有一個被外界忽略的特色是,其中有幾位新舊閣員,例如龍應台、朱敬一、管中閔與李鴻源等人,都是頭角崢嶸之輩,個性稜角分明,都不是唯諾馴順之人,願意入朝為官,圖的並不是個人權力野心,而是專業與理想的實踐,可以想見在為官之後,也絕不會凡事承望旨意甚至阿諛逢迎。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幾位閣員將來勢必也會有許多衝撞體制的言行,包括因為執著堅持專業理想,與閣揆或總統的想法不一,以及跟立法會對抗唱反調等,這些不符目前官場文化的言行,如果不能得到馬英九的背書支持,結果必然是讓能人變成廢人,一旦這些人出現不如歸去的挫折感,所謂脫胎換骨也將頓時變成泡影。 其實,馬政府未來在政策脫胎換骨過程中,可以預見還有許多爭議課題必須面對:例如開放美牛問題、縮短貧富差距問題、推動12年國教問題,以及發展以創新為導向的科技產業問題等。這些政策不但需要相關閣員的政策規劃能力,鍥而不捨的道德勇氣,以及說服民眾的政策行銷策略,更需要馬英九對他們的支持,否則每一項政策的推動,都很可能犧牲掉一位閣員,到最後脫胎換骨未成,內閣中反而倒下了一大堆壯志未酬的烈士。 馬英九初任總統時,為了謹守雙首長制的憲政權力分際,曾經宣稱要退居二線,但他當二線總統的結果,不但讓他背負不沾鍋的罵名,在許多政策推動上,也證明二線領導其實祇是無效領導,無效於不能領導民意,也無效於不能領導官僚系統;馬總統說他過年期間在家閉門思過數日,但不知對“食憲不化”退居二線之過,是否也列為思之改之的項目之一? 過去幾年許多跟馬英九共事的閣員都有同感:他的決斷力不夠,過度謹小慎微,在很多人事與政策上經常當斷不斷,但許多民怨與爭議卻往往就在應斷而未斷的那段空隙期間爆發;連任後,馬英九如果仍然不改“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的領導作風,那些懷抱滿腔熱血入閣的閣員將很難放手作為,遑論脫胎換骨。 內閣改組完成後,馬英九除了要召集全體閣員,宣示他脫胎換骨的藍圖與決心外,更該與部份攸關脫胎換骨成敗的閣員一一單獨面談,傾聽他們的興革意見後,再交付他們每個人一份施政清單,例如財政部該推動哪幾項稅制改革,內政部該何時完成國土規劃,國科會與經濟部應如何攜手加速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等,並且保證做他們的後盾,替他們排除改革障礙,絕不會讓他們孤軍奮戰。 奧巴馬日前發表國情咨文時講了一段很感人的話,他舉獵殺奧沙馬那次軍事行動為例說,這場行動能夠成功,是因為參與行動的人都彼此信任,他們之所以敢置身於黑暗與危險之中,也是因為知道有人在他們的背後看著他們,當他們的後盾;他也以這次軍事行動為例,期待華府的政治也能如此。 這也是馬英九對陳內閣閣員應該說的一句話:請你們放手改革,我會站在你們的背後,替你們掠陣,當你們的後盾;當總統,其實本該如此。(作者是台灣資深報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