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陳美伶事件看官僚政治
2008/08/12 00:14:20瀏覽694|回應0|推薦5

為陳美伶說點話 【廖元豪】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aobruce/3/1309381709/20080803053207/

看到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申請退休一事,感觸很多。這不只是陳美伶個人的問題,它牽扯到是黨派政治與公務員倫理的關係,更涉及了公部門內法律專業倫理的問題。如果行政院(或說國民黨)容不下陳美伶,我倒很想了解,劉內閣心中要的法律幕僚是什麼樣子的東西?
剛好最近美國司法部的內部調查,也查出白宮曾經直接要求司法部以政治忠誠來考量用人—包括移民法官與基層檢察官等應該政治中立,適用公務員法的位置。進而引起國會的關切,甚至可能導致包括總統在內的一些人負起法律與政治責任。兩相對照,劉內閣把陳美伶這個曾在「前朝」發揮重要功能的法律專業幕僚,當作眼中釘而除之後快,是合理、合法,或聰明的嗎?
從我對陳美伶的理解,她是第一位努力要當好「行政院專業律師」的法律幕僚。在她擔任行政院法規會主委期間,把法規會這個冷衙門給炒熱起來。法律專業人員不再只是比對文字、挑語病的文字校對員;也不僅是把「此一議題有三說,請長官裁示」的無肩膀官僚。「法律策略」( legal strategy )成為政府施政重要的依據,活潑而具有戰鬥性的法律人,開始受到重視。
我曾經在經建會「亞太營運協調服務中心」擔任研究員( 1997-1998 ,陳美伶當時應該在法務部吧),也參與了許多推動法規修改與適用的會議。親眼看過各部會的「法規會」以及行政院的法定專業幕僚機關「法務部」,在各種法規政策的討論過程中,是多麼的邊緣化。他們不敢、也沒有企圖心去積極建議哪一種法律途徑,最有助於行政院或各部會推展政策。少數敢說「不」的,通常也只從非常技術、僵化的角度分析法律問題。加上國民黨時代,政客們也沒把「法律策略」放在眼中,法律人在行政部門其實真的沒什麼地位。
然而陳美伶卻積極地要讓行政院法規會,成為行政院的 in-house 法律部門。她似乎有心要讓行政院法規會成為類似美國司法部 Office of Legal Counsel 的單位(參照我以前寫的一篇小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aobruce/3/1234736240/20031218103226/ )。或許也由於民進黨的高層多為律師出身,他們遠比國民黨更知道法律是多麼重要的武器。法規會在這段期間,當然也成為重要的火藥庫—提供對行政院需要的法律戰略。除了行政院法規會自己人員所提出的意見外,他們也積極找尋外面的資源(通常是法律學者)來打這些法律戰。在民進黨無法掌握國會多數,又總是無法說服國會多數的情況下,他們的釋憲與司法戰爭卻總是頗有斬獲。
除此之外,陳美伶也積極地接續經建會對於行政管制「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的研究,並試圖推動這套體制。企圖讓法規會、經建會、主計處等部門,結合起來審查行政部門的施政。在這樣的思維下,這些幕僚單位不再是永遠為長官或上層決策「背書」的假專業,而可以活潑的專業參與決策。這種視野,以前國民黨時期的法律幕僚是完全沒有的。(我個人在經建會的經驗是:要跟行政部門談各種法制改革,最難溝通也最無「法律策略」思考的,就是「法律人」 ... 現在其實也沒有太大進步)
我對於民進黨時期的一些法律論述(如:抵抗權、片面停建核四,以及動輒跳過立法院而亂搞),是很不以為然的。但從幾個訴訟的結果可以看出,他們的論述絕非「全對」,但往往也多少能說服法院與大法官。尤其是「總統大選訴訟」、「真調會」、「 NCC 」等案子,都頗有成果。這表示說,至少這些爭議,並不是「全對或全錯」,而是有爭議空間的主張。在有著「合理爭議」之範圍內,法律幕僚能為行政院打出這些空間,何錯之有?
法律幕僚與外面的律師一樣,一方面是中立的 advisor ,是堅守專業的把關者。但法律幕僚同時也是 advocate (倡議者、辯護者),要在「可能的範圍內」去為客戶與上級的利益全力辯護。陳美伶的作法,就是讓法規會的角色在兩者間求平衡。
如果國民黨與行政院,只因為陳美伶曾為民進黨時代的行政院打贏幾個案子,就要把她攆走。那不但是政治掛帥鄙視專業;純從行政院的觀點來看,丟掉一個好律師更是蠢笨不堪—當年她能幫民進黨打贏官司,今天難道不能為國民黨取得勝訴?當年陳清秀律師代表客戶告台北市政府,打贏了國賠訴訟,讓台北市賠了一大筆錢。時為市長的馬英九反而聘請他擔任法規會主委,開始在許多案件與中央進行法律戰。這樣的心胸與用人態度,才是正確的。
當然,律師固然要為客戶打拼,但也不能違背專業倫理,濫用法律及司法程序。這也是美國司法部惡名昭彰的「刑求備忘錄」(宣稱必要時對戰俘刑求,仍屬合法),成為千夫所指的原因。如果民進黨時期,行政院法規會或陳美伶本人(與手下)曾提出什麼惡質的法律意見,完全逾越了合理法律解釋的範圍。那麼這種違反法律專業倫理的行為,或許該遭到指摘與制裁。國會與行政院都可以就此進行調查,進而追究責任。但如只是因為陳美伶幫民進黨打贏官司而整她,那就荒謬了—打贏了,表示連法院都買帳,都認為國民黨錯了。事實上,據報載,即使在民進黨時期,陳美伶並不是一個曲意奉承的人。對於提拔她的長官,一樣經常提出不同意見。民進黨能夠容忍專業的不同意見(至少沒有攆人走嘛),國民黨呢?
或許,黨派成見(陳美伶曾為綠營效力)、政治利益(副秘書長是個可以安排的空缺,該給「自己人」),以及長期以來對法律專業的忽視(你們只要校對文字就好了,幹嘛反對本黨政策),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好不容易拿回執政權的國民黨,儘管可用政治立場撤換高官(當然,形式上還是要符合法律規定與程序)。但除非拿得出證據,說明陳美伶以前曾經出賣靈魂,提過荒謬而違背專業倫理的法律見解;否則請不要貶抑人家的成就。不敢承認自己的 politically partisan ,也不願承認自己討厭說實話的「烏鴉」,卻亂找藉口貶損別人,豈不令有心做事者心冷?

 

打造尊重文官的新政治文化

【聯合報╱蔡英文/民主進步黨黨主席(台北市 ) 2008.08.09 03:15 am

今年六月,馬英九政府上台不到一個月,國民黨立院黨團即要求行政院清查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人事,並獲得劉兆玄院長「會給大家一個交代」、「請大家拭目以待」的回應。七月初行政院又曾致電各部會,要求撤換所謂「舊思維」官員。在幾天之前,全國文官體系之首的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突遭毫無緣由的撤換而選擇退休。馬政府上台之後對待文官體系的作法,凸顯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今天的台灣已經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這個國家的常任文官竟然還必須經過特定政黨的忠誠或「思維」考核。馬英九政府的作法所引發的寒蟬效應值得社會大眾注意,因為這恐讓未來的公務員在工作崗位上唯唯諾諾,不敢說真話、任大事,以避免政黨輪替之後成為箭靶。

在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時代,「黨國一體」的執政過程中,國家文官體系徹底被國民黨私有財產化。不容否認,民進黨在二○○○年執政之後,也曾經針對一些文官做了調整與更動。在執行的手段與方法上,有一些值得檢討的地方,這是我們過去所犯的錯誤,我們自當深切檢討。民進黨執政這八年來,儘管與文官體系有一些摩擦,整體來講,我們讓台灣的文官體系朝著「國家化」的正確方向邁進。在民主時代中,執政黨會常常輪替,政務官勢必會來來去去。可是,常任文官卻不一樣,真正守住國家利益的就是這一批人,他們是國家長年培養的人才,是國家重要的資產,是國家得以順利運作的支柱。這一批人不應該被任何政黨汙名化,更不應該被整肅。

在民主政體當中,文官或是公務員體系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無論政權移轉與內閣改組如何頻繁劇烈,施政穩定度的維繫皆必須倚賴公務人員在專業崗位上的堅持與付出。台灣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多數的文官皆歷不同的執政黨所領導。現在他們絕大多數是具有高度民主素養與國家觀念的一群人,在他們的認知裡面,政黨輪替是民主的常態,他們不會效忠任何政黨,他們唯一效忠的就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台灣有著這樣一批優秀的常任文官,位居上位的政治人物難道忍心在他們心中製造隨時會被換掉的恐懼與不安嗎?

台灣民主的成果是令人驚艷的,然而,有許多地方仍然有賴我們共同加以深化。這就是民進黨此時此刻一直致力推動新政治文化的意義。我們認為,要終止藍綠惡鬥,要讓社會真正和解,就應該讓新的政治文化成為未來台灣人民所共同奮鬥的目標。

所謂新的政治文化表現在文官制度上面,就是建立一個專業的、穩定的、免於恐懼的、不分立場的、不為政黨勢力所左右的文官體系。文官應該是守護台灣的支柱,而不是政黨操作的工具。政黨可以輪替,總統可以換人,但是政府裡面有些人、事、物必須是不變的,這樣一來國家的諸多行政才能具有延續性及穩定性。盡忠職守,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服務的文官就是優秀的文官,他們不是什麼「前朝」舊思維的產物,更不是現今施政無力的代罪羔羊。

文官體系是一個專業、分工、合作的體系,它不應該分藍綠,更不應該有所謂是不是「自己人」的問題。整肅常任文官所傷害的將不只是公務人員的士氣,它所傷害的還是整個國家社會穩定的力量。我們衷心地盼望,馬政府整肅文官的作為就到此為止,讓這種舊的惡質政治文化永遠成為過去。就讓陳美伶的個案成為整個台灣文官體系裡面被整肅的最後一個個案。未來,不管任何政黨執政了都應該給予文官體系最大的尊重,政黨輪替之後新的政治文化就從尊重這些人的專業能力開始。

 

尊重文官? 蔡副院長怎不談?

聯合報 ╱ 陳清秀/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台北市) 2008.08.11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女士,九日以「打造尊重文官的新政治文化」一文,投書聯合報民意論壇,指稱行政院前副秘書長陳美伶因被調職而選擇退休,是在整肅前朝舊思維的常任文官,嚴重傷害文官體系云。本人拜讀蔡主席的這篇文章,覺得與事實有極大出入,有必要鄭重澄清。

新政府上任後非常尊重文官體系,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新政府不但主張建立廉能的文官體系,以提供全民良善的行政服務,並堅持行政中立法制,期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我們感到錯愕與不平的是,民進黨執政時代,並沒有做到「尊重文官」:用人常偏重政黨顏色,不論才德資歷,以致破壞文官體制。例如經濟與教育兩部,都有常任副首長被逼退的實例;民進黨高官更常常把「舊官僚」當替罪羔羊,嚴重打擊文官士氣;甚至大肆辦理「菁英入黨」活動,連沒有政務官的警界都不放過。而所提拔的某些常任次長等高階文官,不僅不孚人望,甚至還涉及貪污舞弊的情況,蔡主席也承認過去用人所犯的錯誤,應予以檢討。蔡主席曾任陸委會主委與行政院副院長,過去每週參加院會,為何當時不發出「尊重文官」的異議,卻等到下野後再來批評政府?

國民黨執政之後,秉持尊重文官體制、寬厚待人的原則,並不贊成所謂整肅清算的作法,力求維持文官秩序穩定。但對過去用人所犯的錯誤以及破壞文官體系,而有影響施政品質與效能之虞時,仍須予以適度導正,回復公平升遷制度,健全文官體系,以維護全體國民利益。因此,對於不當升遷而造成並非適才適所的情形,仍應作適當調整,而對表現優異的,則給予承擔更重任務的機會,使政府用人回歸尊重專業與中立的常態體制,這是很正常的人事革新作法,也是落實蔡主席所稱,對於民進黨政府時代用人應予檢討改進之必要合理措施。

至於有關陳美伶女士個案,並非蔡主席所說的「整肅」,而屬於一般文官職務輪調的常態作法。她具有法學專業,曾任行政院法規會主委,任現職已超過兩年,為借重陳副秘書長的長才,並基於常任文官的培育發展及適才適所之考量,規劃將陳副秘書長調任主管全國消費者權益保護之消保會秘書長。消保會主委是由行政院副院長兼任,該會業務實際上是由秘書長負責,且該會目前擔任行政院物價督導專案小組幕僚執行工作,足見消保會秘書長的權責,至為重要且繁重。另新舊兩項職務最高職等均為簡任第十四職等,同屬常任文官最高職等,因此並無降調或貶抑之意,反而是希望給予歷練發展的機會。惟陳副秘書長因個人考量不願接受,申請退休,行政院只能尊重她個人意願。蔡主席據此批評現任政府在整肅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官員,實有扭曲事實且誤導民眾之虞。

期盼在野黨及各界人士,能夠尊重新政府依法用人的人事權,不應對於任何正常的文官調動,均以整肅等不當的政治性語言加以批判,也希望全國常任公務人員秉持行政中立,安心任職,憑藉著文官的專業表現與品德操守,一定能獲得應有的保障與陞遷的機會。

 

《星期專訪》陳美伶:馬政府「體制外決策」不算真執政

自由時報 2008 8 11 日星期一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接受本報專訪,強調新政府至今仍在進行體制外決策,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執政者。

記者鄒景雯/專訪

中國國民黨執政兩個月,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將於十六日退休生效,她受訪時指出,不管誰執政,都要珍惜文官,尊重文官制度,才是一個民主的正常國家。她並透露,新政府至今仍在運用國民黨智庫進行體制外決策,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執政者。

克盡文官本分 調職意外無理

記者問:妳是非常專業的常任文官,這次提出退休令外界意外,在政黨輪替的這兩個月,行政院有沒有任何暗示?原因是什麼?

陳美伶答:事前完全沒有跡象,非常突然,那天是星期二,由於鳳凰颱風來襲,劉院長陪馬總統到花蓮巡視,回來後,院長就把我找去,開口第一句話就說要把我調整職務,前後他一共提出了兩個位子,我覺得很錯愕,因為他先說我很能幹,這兩個月幫忙很多,又說要調我的位子?因此我只說,能不能讓我考慮一下。

回到辦公室後,我就明確理解,我已經非走不可,沒有留的空間了!於是我打電話給我先生,告訴他,我乾脆退休好了。

第二天一早,我把退休申請送給秘書長,也寫了個條子給院長辦公室,告訴他我不適合新的職位。九點多,院長把我找去詢問原因,我告訴他,我期待用人、特別是文官,要有前瞻性,如要有異動,不要隨便找個空缺把人丟進去,否則將來會很難處理這些高官的去留問題。同時,我也認為,如果只是為了安撫,找個閒缺、沒事可做,只是讓人領薪水,這種事情我很不以為然。

星期四,有記者告訴我,秘書長已經對媒體證實我不想幹了,我想,既然你們都已經講了,那就沒有什麼好拖了,於是我從八月一日開始請休假,那天是星期五,近午十一點多,同事通知我,說院長已批准退休。

問:這件事從事發到確定只有四天時間,妳看到什麼?

陳:直到現在,我仍然十分好奇,究竟把我換掉的理由是什麼?我一直認為文官是絕對的中立與專業,尤其在政黨輪替的過程中,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必須協助新政府儘快過渡走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回想二千年時,當時劉玉山副秘書長也是做這樣的工作,其實他是輪替前一年才到行政院,所以我自認為,我有這樣的能耐可以把事情做好。

事實上,從三二二到行政團隊確定這段時間,我幫忙做了許多銜接的工作,譬如說,建議原來的秘書長要對新首長做簡報,因為當時很奇怪的是,總統府有交接小組,行政院卻沒有一個交接小組,而我認為文官必須中立,有義務協助其了解,第一次內閣研討會,也是我幫他們籌劃的。也許,他們認為我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他們已經上路,要用自己的人,這些我都可以尊重,我比較意外的是,他們並沒有給我一個很好的理由,是我有什麼地方得罪他們?或是我的顏色太明顯?他們沒有給我一個可以說服我離開這個位置的理由。

文官尊嚴蕩然 同僚私下抱屈

問:這不是一個個案,也更是一個制度問題,政務官隨時可以拎皮包走路,但文官是國家的基盤,妳的看法是?

陳:高階文官在五二○之後被調整,我並不是第一個,我想強調的是,不論誰執政,其與文官是密不可分的,真正所謂政府就是文官體制,政務官來來去去,文官才是穩定的力量,現在換人上來了,除非有重大錯誤,否則施政應該是延續的,不應是切割的,施政也不是你換人上來就一切從頭開始,況且這些年下來,台灣的主流價值,兩黨的差距並不大。

過去八年,難道沒有建立一些制度,這些制度是應該繼續延續下去的嗎?現在回頭去看,包括挑戰二○○八的一些計畫,蘇貞昌時候的五大套案,以及大投資、大溫暖,許多都值得做也正在做,可以微調,不應該歸零,或是非要與前政府去切割,這樣才不會讓文官體系錯亂,因為文官無論如何都在既有的制度、既有的規範下做事,不是為哪個政府,而是為國家與社會服務,若一政黨輪替,就說黨如何,這不是一個民主、正常國家的型態。

不管誰執政,都要珍惜文官,尊重文官制度。特別是我們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有個考試院,專門負責文官的考試與養成,這樣培養出來的文官,應該是國家的資產,不要把它變成負債。文官若像現在被詆毀、被貼標籤,那是非常可憐的。

問:馬先生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和解,但是上任至今,被外界說在政治追殺,妳認為這種氣氛有沒有蔓延到文官?

陳:我的例子是給文官體系一個很大的警示,我二十八年的年資,二十年在國民黨執政,八年在民進黨,我長期在法制部門服務,建立了自己的一些成果,沒想到民進黨沒懷疑我,卻是被國民黨懷疑,跟過我的同仁,為我抱屈,也有感慨。一個同事 MAIL 給我:「連自己對於未來的職場生涯都已經有不知為何而戰的沮喪,文官不該是抱著鐵飯碗的米蟲,更不該是跟著政治人物起舞的小丑,文官要有的是工作的尊嚴與成就感,如何領導常任文官為國效力,是政治人物治國能力的基本要件。」

甚至,有些同事不敢與我聯繫,怕被染上顏色,這種寒蟬效應,恐怕不是文明國家自豪的。

所謂的和解,我認為這是政治上的,他有沒有做到?我不予評論;至於與文官,則沒有和解的問題,應該把所有的文官,都納為自己的資源去好好運用,因為國民黨離開的這八年,國內的情況、國際的情勢,以及政府運作的機制上,與八年前已經有很大的落差,這些同仁有這八年的學習與成長,你八年後回來,難道不必了解他們希望這個國家應該怎麼做才好嗎?而不應該去猜忌這些文官。

基本上,我認為文官不需要和解,文官本來就會為政府效力。

智庫干涉決策 亂政令人憂心

問:五二○之前與之後,都是同一套文官,只是上層換了領導而已,為什麼外界看起來,好像以五二○為界,這個政府的表現好像判若兩人,甚至不如他們所鄙夷的前朝,這與運轉文官不當有沒有關係?

陳:以我的觀察,套句國民黨選舉的用語,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沒有準備好他們已經是執政者了!這兩個多月來,他們並沒有將所有的決策過程納入文官體系討論,他們還在運用智庫等外圍的力量,這是比較不適合的,因為這些文官才知道這八年做了什麼,我不否認現在提出一些方向都是非常好的,例如節能減碳,可是他們未必知道這八年已經做了哪些,這些計畫方案是不是應該拿來重新思考或如何。

這些都應該透過政府的體制,更有效的接合,而不是又回到智庫,去找自己喜歡的學者研究,這麼做,根本不是真正的執政者。

回想大投資大溫暖計畫,當時我們夜以繼日,不知開了多少次會,每一次會議都有詳細的紀錄,如果現在還用體制外做決策,你又沒有紀錄,文官全部在狀況外,可是文官卻要去分擔責任,因為文官是政府的一部份,因此,這兩個月如果做不好,你去問文官,文官會說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參與。這點是他們應該要趕快調整腳步的地方。

問:有沒有具體案例,是透過智庫在進行的?

陳:事實上,包括預算的討論、一些濟貧方案、兩岸鬆綁措施等,都有在智庫內討論。

馬缺法政專才 法制前景堪慮

問:我知道台灣法學會對妳的案子相當關切,與妳有一些討論,有沒有撞擊出一些想法?

陳:政黨輪替未來會很頻繁,法學會那邊是從法制、國家體制及公務員基本權益的保障上面,希望台灣能建立出穩定的文官體制,因此會跳脫個人案例,由學理方面來探討政黨輪替中的文官應有角色。這是制度面的、比較長遠的思考。

台灣法學會原本就有一個檢視新政府一百天施政的座談,這個月二十八日將舉辦第三場,會以政黨輪替與文官體制為題,當天會找一些學者與我們實務界的去發表意見。

人民不希望唱衰,希望他們做好,他們也有一些理念值得去落實,但台灣政黨的成熟度還是不夠,我想提醒兩點,第一點,在用人方面,國民黨長期以來都批評民進黨用人酬庸、看色彩等,我則期待國民黨要刮別人鬍子前,先刮好自己的!因為他們若干的人事安排與作業,與民進黨沒有兩樣。

第二點,現在內閣的組成裡面,絕大部分是學者,其次是市府團隊,還有一些社會形象人士,以及少數國民黨時代的文官,我不敢說他們能力不足,但綜觀來看,我覺得他們的行政歷練,以及對政府大機器的熟悉度、運作模式上面,還不是非常嫺熟。

另外,我特別擔心的是,他們的法政專才嚴重缺乏,民主國家所有政策的形成,涉及人民權利義務,必須以法制作為其堅強的基礎,過去國民黨批評民進黨學法的太多,甚至安上玩法罪名,但平心而論,過去八年許多主張,在司法的實務,包括大法官的解釋、法院的審判,被採納的比例相當高。例如,按捺指紋、NCC、三一九、公投法等,都做出有利判決。

同時,中央的法制,在過去八年有很長足的進步與變動,這是來自地方政府官員未必會了解的,如果缺乏這樣的人才,只有一些其他領域的學者,我很擔心會讓台灣的法制走回頭路。

 

文官輪調正常?雙陳隔空叫陣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 / 台北報導】

2008.08.11 03:02 pm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日前因被調職而選擇退休,這項變動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為是在整肅前朝文官。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陳清秀上午主動透過媒體投書,指民進黨執政時代才是用人偏重政黨色彩,破壞文官體制,陳美伶則是一般文官職務輪調的常態作法而已,將陳美伶調任主管全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消保會秘書長。新舊兩項職務最高職等均為簡任 14 職等,並無降調或貶抑之意。

巧的是,當事人陳美伶接受專訪內容也在上午刊出,她直言新政府的政策決策過程,並沒有納入文官體系討論,還是運用智庫等外圍力量,找自己喜歡的學者研究,根本不是真正的執政者。一投書、一專訪,意外成了「雙陳」隔空交鋒。

陳美伶說,她的例子(被調職)給文官體系一個很大的警示,她年資 28 年, 20 年在國民黨執政, 8 年在民進黨,長期在法制部門服務,建立了自己的一些成果,沒想到民進黨沒懷疑她,卻是被國民黨懷疑。她還說,甚至有些同事不敢與她聯繫,怕被染上顏色,這種寒蟬效應,恐怕不是文明國家自豪的。

陳清秀則在投書中表示,國民黨執政後,秉持尊重文官體制、寬厚待人的原則,並不贊成所謂整肅清算的作法,力求維持文官秩序穩定,但對過去用人所犯的錯誤,以及破壞文官體系,而有影響施政品質與效能之虞時,仍須予以適度導正。而對表現優異的,則給予承擔更重任務的機會,這是很正常的人事革新作法。

至於陳美伶對職務調整一事,她在專訪說,事前完全沒有跡象,是劉兆玄突然把她找去,開口第一句話就說要把她調整職務,前後一共提出兩個位子,她覺得很錯愕,因為劉兆玄先說她很能幹,這兩個月幫很多忙,但又說要調她的位子,於是她明確理解,已經非走不可了。陳美伶認為,文官若像現在被詆毀、被貼標籤,那是非常可憐的。陳清秀的投書,本是要反駁蔡英文的批評,但因時機巧合,反成了「雙陳」意外交鋒。

2008/08/11 聯合晚報】 @

 

薛香川:誰尊重文官自有公評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 / 台北報導】 2008.08.11 03:02 pm

即將在 16 日退休的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直到現在為止,他們(指上級長官)並沒有給她一個很好的理由,是她有什麼地方得罪他們?或是她的顏色太明顯?他們沒有給她一個可以說服她離開這個位置的理由。

對部屬的忿忿不平,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上午表示,行政院長劉兆玄很尊重陳美伶,消保會秘書長(欲讓陳美伶轉任的職務),在現階段物價問題備受關注下,是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劉兆玄當初是請她考慮,如果有其他想法,可以再談。針對陳美伶在媒體專訪中引述同事一席話,說「文官不該是跟著政治人物起舞的小丑」,薛香川說,他非常贊成這個想法,但為什麼立委、社會各界,對民進黨執政時期,很多文官沒有遵守行政中立,有非常強烈的意見,批評現在政府的人,應該好好想想,國民黨、民進黨誰比較尊重文官,大家自有公評。

 

官僚邏輯再見

2008-08-11 中國時報 【廖元豪】

 政府被質疑時,常會宣稱他們必須高度尊重公務員「 專業 」意見。許多部會首長要嘛是從該部會基層公務員一路做上來,對 業務 駕輕就熟;否則至少也是在公務員體系「歷練」過多年,熟悉行政部門運作。

 然而,政務官跟事務官,有著非常不同的邏輯。享有身分保障的永業公務員,的確熟悉官僚體系的運作,也比較了解一些基層運作的現實。可是不負政治責任的事務官,不能也不該做重大的「價值」抉擇,我們更無法要求他們「改變」現狀。因此,當遇上困難的問題時,事務官的訓練,會傾向於用最簡單且符合現狀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官僚的「 專業 」,是在努力維持既有的體系,或客觀地 分析 各種選項供政務官抉擇。但當我們遇上了新局面、新問題,需要不同的視野來因應時,官僚邏輯就不夠用了。在此時,如果政務官的骨子裡流的仍是多年公務員訓練的血液,或說政務官居然把政策的決定權交給官僚體系,那這種官僚型政客,就不配當什麼部會首長或政務次長。

 泰北孤軍的「身分」問題,就可以反映出那種「用官僚手段解決政策問題」的風氣:法律上,泰北孤軍的後裔根本不是什麼「無國籍人士」或「 外國 人」,而是百分之百的「中華民國國民」。從大是大非的角度,中華民國有義務排除萬難接納他們。怎麼會東轉西繞,要這些「忠良之後」去買假護照,假冒僑生,然後再要求他們自首,最後仍只是基於人道而暫時延長居留?荒謬的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居然似乎是目前最完善的方法!唯一不願承認他們的理由,就是他們沒有「證據」證明自己身分。天呀,孤軍後裔,歷經多年戰亂與慘痛,那能期待他們留著什麼證件?但在官僚的心態中,既然沒有證件,他們的地位就「什麼也不是」。即使明明知道「大部分」應該都是正港的孤軍後裔,也必須堅持「證明文件第一,是非靠邊站」的官僚思維: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

 然而,只要有是非觀念,有政治承擔,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應該是先確立基本方向:孤軍後裔「一個都不能少」,他們當然有權(而非施捨)回到中華民國領土!在這個前提下,政府應該積極調查並協助在台(甚至 海外 )孤軍後裔取得相關證據。如果原始證明找不到,部長或院長擔起責任,逕行承認他們的資格並核發國籍證書便是。官僚 系統 可以做的,頂多是建議長官在相關文件上附加切結書,同時明文提醒事後若證明身分不實,得註銷或撤銷國籍。怎能捨此不為,卻要這些「天朝棄民」花上無數心血、青春與精力,到處碰壁?

 這篇文章不是在譴責官僚 系統 ,因為公務員以最「穩當」的方式來做事,是很正常的。但政務官面對價值抉擇或是非問題,必須有自己清楚的定見與承擔。政務官不能把自己當成科長,用官僚的邏輯來辦事,還把責任推給細節的法令規章與下級職員。只要政務官有明確的方向,並且願意承擔責任,那麼官僚系統自然會在這個方向下幫長官找到出路。

 新任總統所揭示的某些方向,如人權、公平、多元文化,從來不是以往的公務系統遵循的主要價值。所以,在這些事項上,新政府的政務官,請帶領官僚系統走出新方向;而不是拿官僚邏輯來搪塞。

 

政黨輪替與文官體系

【聯合報社論】2008.08.26 02:51 am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調職事件,引發有關文官體系與政黨輪替如何調和的討論;對於一個新興民主體制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與擘劃的制度問題。第一次輪替以後沒有做好,產生極大的流弊,可以當作是應繳的學費,第二次輪替照理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後威權體制下的文官系統,因為長期浸潤在同一種意識形態下,至少有兩方面的問題,使得政黨輪替產生的新政府,在推行新政時往往受到掣肘,乃至舉步維艱。其一是某些公務員對於新人新政的排斥感,其二則是因為陌生而在執行上的力有未逮。換言之,就是在忠誠和執行力上都有調適的問題。第二波民主國家,在經歷政黨輪替時,幾乎都遭遇同樣的困難;比較起來,我國因為特有的考銓制度,以及大法官約莫從二十年前開始的服公職權系列解釋,使得這兩個問題在第一次政黨輪替時,反而未見太嚴重的發酵。

但無可諱言的,八年前新政府和文官體系之間的磨合,仍然花了很長的時間,且在制度上沒有留下多少值得稱道的建樹。最大的敗筆,就在當時民進黨政府的心態,幾乎在三個月蜜月期結束,施政弊端開始浮現之際,從總統以降的政治領袖,就把「舊官僚」掛在嘴上,讓數十萬公務員同感屈辱。民主化初期的新政府在享受勝利果實時,本來就必須承受此一歷史遺產;只有愚蠢的執政者才會以羞辱「舊官僚」來自我合理化,因為即使確實有一定比例的公務員跟不上民主政治發展的腳步,新政府的一切施政,從細節的規劃到資源的調動,仍然要靠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公務員齊心協力。如果從一開始就歧視前朝公務員,或為了給自己找下台階,不惜與自己的文官體系為敵,如何期待新政得以妥善規劃、有效執行?

二戰後第二波民主國家成功克服此一障礙的方法,除了在部會決策最關鍵的位子,能善用政治任命之權,找到足夠適才適所,長於溝通的人才進駐外,對於文官體系的主要領導幹部,加強新政理念的灌輸,使其充分認知施政目標,更是不可省略的步驟。這兩件事如果能在短期內做好,文官體系不但不是包袱,還可以轉變為新政府最大的助力。

可惜民進黨政府在這兩方面都沒有做好,我們看到政治任命「要綠不要專」的哲學,選戰功臣都成了國營事業的CEO,到後來竟連一些獨立行政委員會也變成選後安排出路的疏洪道;這些所謂的綠官沒有說服、領導部屬展布新猷的能力,徒貽投機逢迎者夤緣攀附之機,更進一步消蝕了許多公務部門的士氣和活力。在新施政理念的培訓上,民進黨政府同樣不夠用心,綜合許多參與受訓者的說法是,講課的重點全在黨同伐異,把政治認同放在政策理念之前,政治表態更重於政策的理解,甚至另設體制外的凱達格蘭學校,迫使處級幹部一一交心。其結果是,文官體系的施政能力未見增強,政治中立的原則卻已破壞殆盡。

從這個角度來看二次輪替後的國民黨政府,過去八年的民進黨真是一面現成的鏡子。媒體報導,馬政府的某些人事布局已經有重蹈民進黨覆轍之虞,基於對民主鞏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sabibo&aid=212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