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8/24 17:43:15瀏覽121|回應0|推薦1 | |
2011/08/24 | 蔡宏明媒體報導,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共同參與制訂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畫」即將上報國務院。由於「金融十二五規畫」將確定未來5年大陸金融業發展和改革的目標、原則和路徑,兩岸如何藉由金融合作機制,開拓兩岸金融的合作與共同發展空間,值得兩岸當局重視。 整體而言,大陸在十二五時期,除了面對歐美主權債務危機不斷擴大和蔓延,歐美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加劇,以及全球流動性氾濫及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膨壓力等不確定性之外,大陸金融基礎設施依然落後,存款保險制度還未建立;資本項目並未完全開放;利率市場化仍需攻堅等都是極大的挑戰。 對此,「十二五規畫綱要」強調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並提出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完善金融調控機制;以及加強金融監管等4點要求。 草擬中的「金融十二五規畫」將提出未來5年大陸金融業改革、金融監管、利率市場化和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具體化政策。 促進銀行綜合性發展 在金融企業改革方面,雖然2001年度中國大陸共有14家銀行進入全球1000大之列,但相對於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已實現從傳統金融業務向融合存款、貸款、投資、證券、保險業務一體化發展的現代金融業務轉移,對以傳統金融業務為主之中國銀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制約。因此,「金融十二五規畫」將進行「綜合經營試點」,在宏觀審慎的既定監管原則下,對大型金融機構的綜合經營進行個案試點,以促進中國綜合性銀行之發展。 在金融監管方面,將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提升金融業穩健標準,也可能針對近年來城商行、農商行和信用社的過度膨脹與地方債權人危機,強化地方政府對這些中小機構的處置責任。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存貸款的利率市場化是未來5年的重要目標,預期將「逐步擴大利率浮動區間」,而不是一次性完全放鬆利率管制;同時先允許部分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試行市場化定價。 在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大陸除持續「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外,「十二五規畫」中更明確表述,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RQFII推人民幣國際化 特別是2011年8月17日,大陸財政部正式啟動在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同日,大陸副總理李克強在香港舉行的「十二五規畫」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宣布,支持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等新的政策措施。 其中,人民幣結算範圍擴大到全國,允許以RQFII方式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為200億元人民幣;鼓勵香港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以及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都顯示大陸希望以借道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其中RQFII所建立的境外人民幣的回流機制,尤其意味人民幣資本帳戶全面開放的進程將加快。 面對上述趨勢,台灣應盡快與大陸完成貨幣清算協議之簽署,才能有利於台灣金融業進一步辦理存款、兌換、匯款及信用卡個人人民幣業務。同時,在人民幣加快國際化的過程中,台灣對於銀行業開發人民幣相關金融市場及產品,以及工商業有關人民幣貿易結算之需求與業務,也應及早規畫,才有利於未來人民幣境外中心之發展。(作者為師大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