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CFA勿蹈美牛覆徹
2010/01/08 16:47:37瀏覽417|回應0|推薦3

      牛雜進口,違反《台美議定書》,這是行政部門所簽署的涉外協議,遭到國會否決,由於未來兩岸ECFA的簽署,同樣程序也要走一回,是否會重蹈「美牛」覆轍,外界高度關注。

     原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範,ECFA的簽署未必需要送立法院做實質審查,但總統已公開宣示會送立院審查,因此,當兩會簽署ECFA後,立法院將進行審議,這勢必涉及到行政立法部門與朝野間的攻防,以ECFA的敏感性,其激烈程度絕對不下於美國牛雜的進口,屆時統獨議題很難不被搬上檯面,讓問題更加複雜化。

     美牛雜進口因涉及民眾健康問題,社會取得共識容易,政治人物隨民意起舞,何樂不為,固然有像「美國人不吃牛雜」、「美國人把不要東西賣給台灣」等民粹式煽動又不具常識性語言,這時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然而ECFA爭議大,社會的支持度雖說過半,惟重點是,這個議題複雜程度非美牛可比擬,因為一般民眾無法立即感受到與切身的利害關係有關,所以多半只是跟著政治人物與談話節目的民粹調子,「跟著感覺走」,是可以理解的。立法院在審查ECFA時,場內外吵成一團的場景勢必出現,其衝突性所造成社會的承受的壓力之大,可以預料得到。

     政府對於美牛一事的衝擊,也擔心會波及到ECFA的簽署,現刻正強化屢遭抨擊溝通不足的問題,特別是針對黨籍立委的溝通。馬總統也親上火線,將ECFA改名為「兩岸經濟協議」,讓民眾可以一目了然。

     以國民黨在立法院佔三分之二的席次,作為執政黨,美牛雜進口案遭立法院否決,就政黨政治倫理來看,是完全無法難想像的。國民黨、執政團隊、馬團隊本應是「三位一體」,結果卻相互掣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最重要的原因,是權力分享的不足。

     權力的分享不必然窄化為權位的給予,事實上溝通就是權力分享的具體表現,因為溝通的先決條件為資訊的提供,擁有愈大的權力者,就擁有愈多的資訊,因此提供快速且正確的資訊就是一種權力的分享象徵,所以封建王朝時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會被奉為帝王之術的瑰寶。

     馬團隊執政快二年了,顯然仍未能領會個中的道理,像涉及產業利益,與弱勢農工保護的ECFA早期收穫清單,國民黨黨團書記長呂學樟就不滿地指出,目前立法院ECFA的內容只有目錄和章節,完全沒有內容,遑論是早期收穫清單。ECFA簽署在即,黨籍立委卻無法獲得充分的資訊,未來要如何取得他們的支持?

     美牛事件衝擊台美關係,而ECFA不僅攸關台灣經濟發展,也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中之重,若未能簽署,後果實在令人難以想像,馬政府應不致於讓美牛事件重演才是。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tdaily&aid=366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