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文明大國崛起
2010/01/04 17:10:31瀏覽304|回應0|推薦0
「2010願景中國」系列社論四之一
過去十年,大陸經濟奇蹟世人有目共睹,甚至嘖嘖稱羨。以「經濟崛起的黃金十年」形容之,並不為過。這是中國特色發展模式取得的重要成果,值得高度肯定。未來十年,我們期待大陸繼續經濟崛起,更希望大陸能夠漸進落實人權保障、憲政法治、社會公正和民主自由。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的大陸,是在鞏固史達林主義體制的大前提下,發動市場化經濟改革。此種中國特色「市場史達林主義」體制,以低人權、低福利、低工資的競爭優勢推動經濟發展,其他國家皆難以匹敵。這是中國經濟奇蹟的來源,也是社會危機的來源。

  這一政經權力高度集中的發展模式,加深了種種危機趨勢,包括《零八憲章》所指出的「官場腐敗,法治難立,人權不彰,道德淪喪,社會兩極分化,經濟畸形發展,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到雙重破壞」等。

  中共體制下,一切權力源自中央。中央政府以GDP成長率作為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硬指標,激活了地方政府的發展積極性。而中央下達的另一項硬指標是「維穩」,亦即要求地方政府維持穩定,盡可能消滅一切不穩定因素於萌芽狀態。

  問題在於:集政經大權於一身的地方政府,經常以「發展」和「維穩」為理由而掠奪、盤剝、欺壓民眾,圈地、圈錢、唆使黑幫截訪等情事層出不窮。近年不斷激增、漸趨暴力化的「群體性事件」(社會抗議、自力救濟事件),皆與黨國體制的權力運作邏輯密切相關。

  平心而論,高度集權的黨國體制並非長治久安之道。中共黨國體制的維穩方式及其背後思維,幾乎把「黨權」與「民權」對立了起來,彷彿「維穩」與「維權」水火不容。誠如中國社科院學者于建嶸所指出,大陸各級政府所致力追求的,是一種高壓式的剛性穩定,一種很難與「民權」相容的鐵腕穩定,而非可長可久的韌性穩定。

  展望未來十年,大陸能否從黨國體制下的剛性穩定,逐漸轉軌至與「民權」相容的韌性穩定,無疑將是一大政治考驗。但無論如何,漸進地落實人權保障、憲政法治、社會公正和民主自由是必要的。

  不久前,中共當局重判了《零八憲章》發起人劉曉波,令許多有識之士不解:一個經濟崛起的大國,如果不能擁有相匹配的政治大國風範,如何贏得世人的尊敬?2009年中國公民社會快速崛起,民眾勇於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們高度期待2010年代的大陸,能夠啟動漸進的政治改革,積極推動各方面的政治進步,從而為中華民族「政治文明的崛起」打下良好基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tdaily&aid=3653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