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2/21 16:45:19瀏覽399|回應0|推薦0 | |
馬總統希望台灣能與東協洽簽貿易協定,早日與東協達成「東協加四」(即東協加三加台灣),以避免台灣經濟邊緣化。其實,早在馬英九當選總統前,北京就已經知道「東協加四」將是馬政府的重要目標。 台北能否加入東協貿易協定,關鍵在於北京的態度。在通往「東協加四」的道路上,北京是必經之途。以北京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使個眼色即可使台灣難有立錐之地。除非北京首肯,否則不但「東協加四」不可能,就連只欠臨門一腳的台新(新加坡)FTA也不會成。 馬來西亞前外交部長丹斯里賽哈密說:台灣若想改善跟東協的關係,首先必須改善兩岸關係。這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就事論事,東協礙於北京老大哥的面子,幾乎不可能有不一樣的表態。台北若真想達成「東協加四」,終須及早與北京協商。 東協加三是以主權國家間的關係為基礎,但台北現階段的要求是與東協洽簽貿易協定,這並不直接涉及主權與安全課題。以務實名義簽訂的各種雙邊及多邊貿易協定,包括台灣已經加入的WTO,皆不涉及最為敏感的主權爭議,但卻攸關台灣的經濟生存與發展。相對於外交休兵和WHA觀察員,經貿層面的台新FTA及「東協加四」顯然更不具政治性。 既然北京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如此鉅大,也早知台北渴望達成「東協加四」目標,又為何遲遲未能主動展現大度?過去,北京以外交強力封鎖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包括經濟活動空間,其主要理由是為了圍堵台獨。但馬政府既不搞台獨,且致力於兩岸和平發展。那麼,為何北京仍未能展現「惟仁者能以大事小」的王道風範,主動協助台北參與東亞經濟整合? 北京擔心的似乎是:在缺乏政治保證的情況下,要是給予台北更多的國際活動空間,後者會不會因政黨輪替而被利用為搞台獨的工具?恰恰好,島內也有部分急統派論者表示:除非馬英九上政治談判桌,否則連「東協加四」這點和平紅利也給不得;再由於民進黨不無可能重新執政,那更千萬給不得了! 如果北京聽信了這類不利於和平發展的主張,而持續以外交強力阻擋台灣的區域經濟參與,甚至以此逼迫馬英九上政治談判桌,那很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助長了台獨勢力。質言之,若要使島內支持和平發展的輿論更具影響力,北京恐怕得主動釋出更大的善意與和平紅利,尤其必須改變目前「以外交強力進行經濟圍堵」的非王道手段。否則,台灣淪為「亞細亞的經濟孤兒」的主要責任者,終將被指認為是北京。 馬政府執政已近兩年,「東協加四」仍未被提上兩岸協商議程。眼看東協加一、東協加三即將啟動,此事已不宜再拖。而如北京有容乃大、展現王道,「東協加四」將是兩岸和平發展更上層樓的重要指標。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