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2/17 12:50:39瀏覽536|回應0|推薦3 | |
台灣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與地緣政治,統獨問題是無法迴避的,從國府遷台以後,這個問題一直牽動著台灣內部的社經發展,在可預見的將來,情況難改變,因此朝野政治領袖都應該嚴肅面對,逃避只會使問題惡化,讓台灣處於愈來愈不利的局面。 解嚴後,從李登輝時代開始,朝野政治領袖每每談到統獨問題時,都愛用:「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決定」。這是相當討好的一句話,但卻也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空話,當初李登輝推行「兩國論」與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何曾徵詢過2300萬台灣人民的意見? 然而,即便如此,李、陳兩人的確曾試圖以國家機器的力量,為台灣前途找出路,而兩人的立論基礎,有其國際與兩岸大的政經背景,前者是「中國崩潰論」,後者則是「中國威脅論」,只是中國與國際的形勢不是如他們所預期的發展下去,所以註定失敗。只是因而形塑出台獨的「政治正確」,以及民眾反中、脫中情緒,進而帶給台灣社會更加的挫折。 作為台灣的政治領導人,對於台灣前途未來的走向,本應該指引民眾一個可行的方案,帶領社會走出困局,否則就會遭受這個困局的反噬,施政上左支右絀,導致領導威信蕩然無存,社會就很難安定下來。顯然,目前馬政府已面臨這樣的局面。 李、陳的路線已經證明不可行,民眾等著看馬英九總統如何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回答記者詢及兩岸統一問題時指出,兩岸能否如大陸所期待的達成統一,得看未來數十年情勢的發展。自由時報以「十年」來扭曲這個報導,接著綠營政治人物如獲至寶,表示馬已訂出統一時間表,再次印證「終極統一論」,將不惜流血對抗。 有人評批馬英九這一次又去觸碰統獨問題的馬蜂窩,徒然製造機會給綠營拉高分貝批判的空間,現在的問題是,馬英九對於台灣前途未來的發展方向論述是躲不掉的,自己不談,國際媒體也會問,因為這個問題對世界新格局的變化,是會帶來重大影響的,不只台灣人關心,國際社會也同樣的關注。 何況,馬英九現在不談,明年的五都選舉,以及後年涉及政權輪替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就不會是選戰的題材嗎?俗話說,躲的了一時,躲不了一世。馬英九因為沒有清楚明確表述台灣前途未來可能的發展,光是要去澄清綠營質疑的投降式「統一論」,就不曉得要粍費多少時間與精力,然後政務根本推不動,擺在眼前最具體的例子就是ECFA的簽訂。 馬英九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被2300萬人選出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而在沒有制訂新憲的情況下,本來就沒有「統一」的選項,因為國家主權從未分裂過,在野黨追求獨立的立場可以尊重,但看台灣民眾、對岸與國際社會接不接受。 馬英九實在沒有理由老是與綠營在一中的議題上糾纏不清。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