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父孫中山竟流下英雄淚!
2012/05/24 16:22:27瀏覽72|回應0|推薦1
國父孫中山竟流下英雄淚! NOWnews/ 2012/05/24 記者田欣雲/檳城報導 辛亥革命成功前一年,孫中山再度踏上檳榔嶼土地,明眼人都知道,他這趟是為錢而來;親近同志卻擔憂萬分,因為前方的革命道路,已近窮途。 清末朝廷窮,百姓更窮。想革命,錢從哪來?國內顧忌多,不如往國外募集,而籌款責任,自然落在精神領袖孫中山身上。一份英文報紙曾如此譏諷道:「他並不革命,......因為對孫中山先生而言,似乎任何時候都跟錢、錢、錢有關。」 1910年,眼看清朝國祚將終,但這年對孫中山來說,無疑是個煎熬:母親病逝噩耗、革命連連失敗、黨內責難四起,英屬香港、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日本和暹邏,近乎整個東亞都將他列入拒絕往來戶,唯一歡迎他的,卻是清政府的通緝令。 7月,孫中山抵達南洋的最後據點「檳榔嶼」,在同盟會南洋總機關部一場祕密會議上,孫中山聲淚俱下地發表演說:「每晤同志諸君,輒以勸捐為事,......。蓋海外同志捐錢,國內同志捐命,共肩救國之責任是也!」支持者紛紛慷慨解囊。這些錢,之後變成偷運進廣州的軍火,隔年黃花崗之役,海外的錢、國內的命,一起捐給了中華民國。 當年的南洋總機關部,座落在今日檳城喬治市打銅仔街120號,街屋正門上書「莊榮裕」,是第四代屋主的家族商號。1909年,革命團體以「檳城閱書報社」名義進駐,明著賣報章雜誌,暗地辦革命演說,像這樣的祕密據點,在檳城有好幾處,都是由當地華商資助革命黨人使用。 研究這些祕密據點的位置,不難發現它們都刻意與華人區保持距離。以打銅仔街120號為例,正門面對的小巷中文叫「打銅仔街」,是因為街上的馬來銅匠而得名;馬來名稱LEBUH ARMENIAN意為「亞美尼亞街」,說明這兒曾是亞美尼亞人的落腳處;打開後門,回教徒聚落水池村(Kampong Kolam)、卡卡村(Kampong Kaka)和印度區都在附近。遇到突發狀況,黨人可立即遁入族群混雜的巷弄,喬裝脫身。 雖然演說、籌款的對象都是華人,但海外華人不見得全都支持革命,保皇派與革命派勢力在僑界拉扯,殖民政府的眼線密布,清廷派出的刺客更虎視眈眈,在在危及革命領袖孫中山的性命。情節即使不像電影《十月圍城》那麼戲劇化,但驚險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如今的打銅仔街120號,距國父發表演說時已換過三任屋主,現任監護人邱思妮發現它的歷史價值,特別僱請老匠師細心修補,終於在1994年完工。 這棟狹長街屋是英屬海峽殖民地中,華商宅第的經典樣式,目前第一進以圖文方式,陳設孫中山與檳城的過往點滴;第二進天井旁,還保有1900年屋主喬遷時的誌慶牌匾。而牆邊那架超過百歲的英國鑄鐵夾萬裡,又曾藏過多少革命的大小祕密呢?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648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