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昭亮:理性運弓 掌控情緒
2011/12/21 10:05:56瀏覽823|回應0|推薦0

小野對談 林昭亮:理性運弓 掌控情緒

  • 2011-11-30
  • 中國時報
  • 【專訪籌備:楊舒媚、何榮幸;執筆:楊舒媚】
 

▲作家小野(左)好奇林昭亮如何以細膩琴音及卓越技巧、音樂素養,贏得許多國際樂迷的心。(鄧博仁攝)

 

▲父親去世之後,母親俞國林(右)持續培養林昭亮(左)走小提琴之路,圖為1979年林昭亮和母親。(本報資料照片)

 

從小就發亮▲工研院至今保存林昭亮新竹光明新村故居,並找出他6歲練小提琴的照片掛在屋中,令林昭亮十分感動。(本報資料照片)

 

理性琴音▲林昭亮認為,拉小提琴天分很重要,但更要緊的是用大腦思考。(黃國書攝)

 十月十六日,三千座位的旗山公共體育場擠進八千人。滿滿人潮秩序良好地或坐或站,只為親耳在自己的土地上聽到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名家林昭亮演奏。林昭亮從小就被視為天才、神童,但他在滿檔行程中抽空接受作家小野與中時採訪團隊專訪時卻強調:「我從不相信天才,也從來不喜歡被當成天才。」

 台灣土生土長的林昭亮,十七歲於西班牙馬德里蘇菲亞皇后小提琴大賽一戰成名,曾被譽為小提琴樂壇的莫札特、「小提琴之王」海飛茲接班人,更與馬友友、小澤征爾被視為最有名望的三位東方音樂家。近年為了回饋故鄉,頻頻回台,與這片土地有了更緊密的連繫。

 專訪時,小野不諱言,他比平常還緊張,因為清楚要能成為世界級的小提琴家有多難,「我跑去唱片行搜刮你的唱片,一遍一遍地,一直聽,反覆研究。」

 自己是有才能 但不喜歡被當天才

 小提琴的難度世所公認,所以經典級的小提琴家,如帕格尼尼、海飛茲,常被世人以「與魔鬼交易靈魂」等字眼,來形容其不可思議的天分。林昭亮從小就能拉出凡人不可及的琴聲,也常被以「天才」、甚至是「天才中的天才」對待,但令人意外地,林昭亮說,「我從不相信天才,也從來不喜歡被當成天才。」

 林昭亮表示,「練小提琴當然需要天分,我是有才能,但不是天才。」他說,「加上如果我相信自己是天才,就可能自大了,會有反作用,所以我根本不相信(天才)這個事。」

 林昭亮坦承,小時候他是靠直覺、天分拉琴,但遇到了海飛茲、歐伊斯特拉夫過世後僅存的代表性小提琴大師艾薩克.史坦,自己產生了改變。

 林昭亮說,十八、九歲時,有一天恩師德蕾教授突然說,「我想帶你去拉給史坦聽。」。史坦是一個非常嚴格的音樂家,他不斷挑戰林昭亮,「為什麼這個樂曲是這樣拉?這個樂章為什麼要選這個速度?」在此之前,林昭亮從沒想過史坦的問題,還反問史坦,「這樣不是很美嗎?我聽帕爾曼的錄音這樣拉,我就這樣拉啊。」

 沒想到史坦繼續問他,「現在拉的音樂是什麼顏色?」林昭亮心頭一驚,因他從未在意過手中的曲目「是什麼顏色」。林昭亮說,史坦要求他,「一定要用大腦去想,去想出來為什麼要做這個絕技。」

 用大腦去拉琴 史坦為他開了新門

 林昭亮表示,那次史坦為他開了一個新的門,也就是受到這種挑戰,往後他拉琴,會「用大腦去好好想」。林昭亮認為,「理性分析非常重要,因為靠直覺的演奏,一段時間後就沒戲唱、沒內容了。」

 儘管如此,林昭亮的「理性運弓」音樂哲學,仍然遭遇「是否縱放情感」的感性挑戰。「有一次我看了一本書,講的是爬聖母峰遇挫折的故事,不知為什麼,一個禮拜後,在演奏柴可夫斯基協奏曲最後一段的地方,那幾個登山客那種掙扎、奮鬥的畫面,突然跑到我腦袋裡...,他們到底怎麼活下去?」林昭亮強調,他一輩子沒在舞台上掉過淚,那一次卻幾乎要抑制不住。

 小野好奇地問,「在台上演奏要專注,但你也說會有畫面,那麼這些畫面會不會影響你的專注?」

 成就小提琴家 首重找到自己人生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林昭亮表示,「做為一個演奏家,要能控制自己的樂器。感情完全投入是對的,但總是要有一點保留、有一點客觀、冷淡一點,才能控制琴。」

 他解釋,「完全投入或冒險,會有失去控制的可能,所以,即便是情感,在上台前、排練中,都是要算好的,就像跑馬拉松,這一段得跑多快,要算好距離的。」也因此,林昭亮指出,他那次在萬分激動中,為了維持穩定,還是把差點兒掉下來的眼淚,硬壓下去。

 除了情緒掌握,要成就一個小提琴演奏家,林昭亮認為,「還需要才能、家庭、知識、教養、好老師、學校...各種條件的配合」。不過,他強調,「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你的人生」。

更多人物專訪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595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