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30 15:27:22瀏覽402|回應0|推薦0 | |
淡江開講062910 民國 90 年左右 , 我駐診於淡水馬偕醫院第一線 , 每天處理各式各樣的事故傷害 , 有鑑於北海岸層出不窮的事故傷害, 周而復始之頻繁發生 , 我體認到醫師對於社會之教化責任 , 不應只在急診守株待兔 , 所以自告奮勇在真理大學開創 ” 意外傷害防治 ” 課程 , 並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 定期投稿於報章雜誌 , 三年後完成 ” 意外傷害防治 ” 一書 ( 五南出版 , 2004). 我的學生給我很大的回報 , 連續三年選課都是高朋滿座 , 很多同學加入 119 鳳凰志工 、 成立校園安全巡狩隊 、 舉辦心肺按摩術 、 主動通報校園內安全死角 , 教學相長以外 , 學生 、 學校與醫院保持密切關係 , 學生生病或受傷 , 會透過教官和巡狩隊長 , 先通知我在急診待命 , 得以按部就班地處理 , 這真是很理想的就醫方式 . 我一直希望能將這樣的模式擴及到所有北海岸的學校 , 嘉惠學子 , 包括聖約翰 、 淡江中學 、 聖心中學 、 真理大學 、 海洋大學以及淡江大學 . 我等了十年 , 終於等到淡江大學的邀請 , 很榮幸應邀為淡江大學講授校園事故傷害防治 , 這個題目受到教育部和學校當局的重視 , 讓我真的很開心 . 只是 , 現在的我已離開淡水馬偕醫院 , 開創自我更廣闊的急診生涯 , 轉任台北大學 , 開創 ” 安全教育與急救 ” 課程 , 十年內歷經各大醫院急診洗禮 , 今年終於完成 ” 急診醫學 ” ( 五南出版 , 2010), 並考上犯罪防治研究所就讀中 ; 我對事故防治的視野 , 也從過去單純在急診的守株待兔 、 亡羊補牢 , 進化到更加深入社會 , 教育民眾 , 乃至於今 , 訓練自我見微知著 、 曲突徙薪的能力 , 我也體認到 , 更進一步的創傷復健和社工輔導 , 才能完整地涵蓋事故傷害救亡圖存的工作 . 人生本是福禍相倚 , 遇到事故就要勇敢面對 、 處理 、 放下 , 迎向未來. 以平常心來面對各種事故變化, 事故傷害防治三級預防之概念 n 一級 : 預防保健 n 二級 : 急救減災 n 三級 : 復健療養 總是會周而復始地循環出現, 所以說, 福兮禍所倚, 禍兮福所伏. 面對危機 , 要勇敢面對, 反敗為勝 , 才是英雄. 就如同有一次期末最後一堂課那樣 , 突然全校大停電 , 教室內一片漆黑 , 一座譁然 , 事故意外 , 真是無所不在 . 課講不到一半 , 被迫中止 , 我只好要求大家安靜下來 , 且聽老師來空口獨白 , 做一場期末考總複習 , 我閉起眼睛 , 靜默心思 , 回想從頭 , 一堂課又一堂課的內容重點娓娓道來 , 配合考題方向 , 就這樣 , 隨機應變地為同學們從頭到尾複習一遍 , 很順利地講完兩堂課 , 為事故傷害課程 , 畫下一個圓滿的結局 . 校園常見事故傷害議題 , 包括傳染病 ( 流行性感冒 ) 、 交通事故 、 運動傷害 、 事故傷害 、 動物叮咬傷 、 食藥物中毒 、 校園霸凌 、 犯罪行為等等 . 我們通常花一個學期十八堂課 , 分門別類地講授 . 配合急診實例 、 新聞媒體 、 電影 , 而以漫畫 、 實物 、 時事來加強印象 , 同學則以上台報告 、 讀書心得來回應 , 教學相長 , 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 l 傳染病 --- 從 SARS 到流行性感冒 , 有關快篩 、 疫苗與暈針 、 隔離病房 、 居家隔離等論點 l 交通事故 --- 從機車強制安全帽到拒絕機車車禍 、 腳踏車之悲喜禍福 、 火車和汽車車禍等防制 , 校園內車速管制與開大燈要求 l 運動傷害 --- 校園內最常見意外事故 , 從初步處置 PRICE 到搬運法 , 預防在於適度運動, 運動前熱身, 保護裝備, 適度休息 l 動物叮咬傷 --- 淡水地區特有傷害 , 包括海生動物叮咬傷 , 流浪狗予以結紥訓練, 成為校園保護狗, 阻絕其他動物入侵 l 事故傷害 --- 校門意外 、 電 擊 、高處墜落之處置 l 食藥物中毒 --- 初步處 置 、通報 l 校園霸凌 --- 全校師生都要重修的課程 , 國中最常見, 但是大學校園也不得免, 特別是排擠行為 l 犯罪行為 --- 暴力 、 毒品 、 偷竊 、 破壞 結論 l 安全是永不妥協的要求 , 僅次於生理需求 . 校內安全除了警衛外, 還要增加外包保全的第二道防線. 警民熱線為第三道防線. 加裝監視器和照明, 緊急求救鈴. 在運動場和水池邊設置緊急搶救設備 l 事故傷害絕大多數可以預防 , 而防治工作則是永不休止的努力 . 透過網站和佈告欄, 時時提醒同仁注意 l 警覺 、 教育 、 訓練 、 團隊合作 , 就可以及早發覺危機 、 及時處理 , 以度過種種挑戰和難關 . 平時要藉助海報, 漫畫, 徵文和演講, 取得校內同仁之共識, 同心協力於杜漸防微之工作. 在個人方面要訓練自衛和急救技術, 隨身攜帶口哨和電話以自保. l 創傷後如何復健, 及早恢復常態, 有賴各跨部會科際之協調整合, 身體醫療以外, 心理安撫與諮商也有必要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