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長期推動末期病人安寧療護,被稱為台灣安寧療護之母,她昨天表示,台灣的教育缺乏對末期病人的同理心,包括醫護人員也一樣;病人在得不到了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選擇激烈求死,「是可以被理解的」。
趙可式自己也是癌症病人,面對五次開刀,與痛苦的化療副作用,對病患痛苦特別感同身受。
「醫護人員都應該生病才對,」她說,她的好友罹癌,在北部醫學中心由一位名醫治療,開刀後化療效果不佳,醫師竟然告知「想吃什麼、想玩什麼,就盡量吧!」讓她覺得不可思議。
她說,不論是醫護人員或是親友都應永遠給病人希望,永不拋棄病人,以同理心陪病人走過;還好她的朋友在親友鼓勵下,換了醫師重新治療,半年過去現在狀況很好。
成大安寧病房的宗教師釋宏琳認為,一味避談死亡與病情,無法紓解末期病人問題。曾遇過一名榮民老伯伯罹癌,揚言「出院後就要自殺,你們不必幫我治療」,她接觸後才發現患者其實恐懼死亡,罹病後不敢躺在床上睡覺,只敢坐著休息;原來是一生戎馬,曾經殺人,擔心被索命,而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她以佛教救贖的觀念,協助誦經排解,最後病患安詳離世。她表示,親友應該努力了解患者心裡最怕的問題,還有人生最後有沒有其他遺憾,協助完成,才能讓患者安然面對人生的最後階段。
【聯合報/游振昇】再生墓
再生墓是一座空墓,有人因病痛或噩運不斷,生前為自己設再生墓,據傳此法可消災解厄、解噩運;方法是在空墓埋一個甕,內裝自己的頭髮和指甲、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