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0 12:12:23瀏覽1269|回應0|推薦2 | ||||||
爭議不斷的台北市內湖保護區慈濟開發案 爭議不斷的台北市內湖保護區慈濟開發案歷經十年、七次專案小組開會,今年5月11日又嘗試送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試圖闖關,還爆出關說疑雲,會議中知名建築師、都委會委員姚仁喜意外爆料遭受慈濟基金會關說,他公開在會議中表示,會議前一晚接到自稱慈濟基金會人員的電話,要他「能不發言就不要發言」,姚仁喜說,「我很吃驚,慈濟基金會是外界認為的模範生,希望不要再做這樣的事。」 這段震驚全場的正式發言,印證當天陳情民眾余鐘柳律師、溫炳源先生等人的指控:慈濟無所不用其極地動員會員、關說當地里長、民代與都委會委員護航此開發案,甚至連第四權媒體高層也在慈濟關說下,對於該開發案睜隻眼閉隻眼,不僅對於關說疑雲隻字不提,對於開發案的嚴重性也避重就輕,正如台灣生態學會教授廖本全所說,慈濟真是「人定勝天」集團! 由於慈濟案牽涉北市保護區開發政策鬆綁,以及市府是否圖利特定團體等疑慮,長年來備受外界矚目,財團法人慈濟基金會在1997年向市府申請內湖4.6公頃保護區土地變更案,欲設置「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建蓋十層樓高、足以容納二千多人的國際志工大樓,總開發樓地板面積高達四萬五千平方公尺! 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內湖當地居民,他們為了保護家園,集結組織「台北市內湖區還我家園促進會」,他們世居在北側山坡地以及北基地相夾在中間的低窪地,過去山坡地集水區下大雨,水患至少可以漫延至平坦的北基地,順利排水,一旦慈濟將北基地開發,建蓋出龐然大物,居民居住的低漥地就變成兩邊高地的「蓄水池」! 「台北市內湖區還我家園促進會」副會長陳添賜就說,慈濟開發案的北基地,原本是連結成功路與大湖的「溜地」,也就是不得開發,只能做為集水區,後來違法開發為公車處、停車場,每換一個業主就將土地墊高,原本也是低漥地的北基地現在已經足足高出後方農田兩公尺,農田變成北基地的洩洪區,每一次淹水,當地農民辛苦一季的收成全都要泡湯,陳添賜說,賀伯與納莉颱風時,淹水足達兩百公分,很難想像慈濟開發案一旦通過,會淹得多嚴重。 雖然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要求慈濟基金會在南基地旁的東湖聯外山區道路橋下增設滯洪沉砂池,北基地得以採工程方式導水至南基地,就不用擔心北基地淹水,然而,該工法是否能有效排水,引發都委會委員多次質疑,當地居民因此要求市府承諾,「假如市府強行通過慈濟開發案,屆時淹水死人找誰算帳?」 5月11日當天草山生態文史聯盟代表徐美女痛心疾首,因為她也是慈濟人,她慷慨陳述,「我也是慈濟人,但我不苟同在保護區開發的作法,在不對的地方做對的事也不能苟同!誰能保證現在的開發對於十年、二十年後的環境沒有傷害呢?」都委會委員姚仁喜則在會議中表示,「以我個人經驗判斷,內湖慈濟案的開發量體太大,包括容積率與建蔽率都太高。」他甚至認為,「慈濟要回饋社會就不要蓋一千多平方公尺的量體,應該要保護大地、復育土地,不做比做的建設性更大!」其他都委會委員包括郭瓊瑩、蘇瑛敏則力陳劃設為保護區就不應該開發,蘇瑛敏更說,「此開發案量體太大,但簡報內容談太多社福志業,他希望此開發案應回歸專業,不要談太多志業。」 雖然當天都市計畫委員會尚未正式通過該開發案,但是台北市政府官員包庇慈濟,為此開發案背書說話,讓內湖區居民無法忍無可忍,「慈善單位竟然弱肉強食,強硬把保護區變更開發大規模的國際志工中心」,過去馬市府時代完全不聽居民的反對聲音,儼然是「馬英九開發公司」,現在他們只能向新市府求助,希望環保出身的市長郝龍斌能挽救內湖的好山好水。 「內湖慈濟開發案」都市計畫委員會暨專案小組意見摘要(2004年~2007年5月)
資料來源: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會議紀錄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