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商人真能治理好國家嗎?
2016/11/16 22:14:19瀏覽68|回應0|推薦0

 



美國富商川普在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美國許多城市發生了群眾抗議事件,這是過去的美國總統選舉很少見到的現象,這到底是川普在選舉中的口不遮攔惹禍,還是美國人民對富商當選總統的反動?
 
在20世紀後期,美國人可以選出種花生的卡特當總統,也可以選出演員出生的雷根當總統,他們都沒有引起群眾示威,但從1980年代雷根時代結束後,美國人民似乎偏愛政治家族的候選人,讓布希家族兩代可以擔任總統,至於柯林頓是來自阿肯色州的州長,也算是政治菁英出身,至於兩任的歐巴馬雖然有非洲黑人血統,但也沒有被美國人排斥,只有富商川普卻遭遇前所未有的示威待遇,這顯然是美國社會中的結構性問題,而不單純是川普個人特質的問題。
   
美國社會結構的問題,被撰寫「美國的民主」一書的法國政治哲學家托克維爾認為,自由結社和市民社會的形成會為民主提供較好的發育土壤,而新型政治文化的建構是民主社會形成和發展的催化劑和隱形基礎。
   
托克維爾還認為,個人主義的不良傾向是導致舊政治文化的衰落。在托克維爾的論述中,同時具有自我傾向和公益傾向的公民是民主社會形成的必要條件,具有民主精神--新型政治文化精髓的公民,必然會使得民主社會的有力保障。
   
托克維爾所說的「舊政治文化」,也就是歐洲大陸所形成的貴族政治,這種政治雖然可以抵擋王權的過度擴張,但是它終究要被民主社會所取代。
   
但是,民主社會還是有它的問題存在,主要是選民大致還是相信政治菁英可以治國,而不相信經濟菁英可以掌控國家機器,以致於在過去的美國總統當中,很少是由經濟菁英出來競選,這次共和黨提名川普之前,就有許多共和黨人士先行跟川普劃清界線。而川普競選的過程中,許多的民調還是看好民主黨提名的希拉蕊會當選,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
   
川普的當選並未因為他擁有「經濟帝國」,而受到美國人民的尊敬,反而激起美國各地群眾的示威,這顯示做為一個商人,美國民眾還是很難把他想像成可以把國家治理得跟他的「經濟帝國」一樣好,美國人民對經濟菁英的不信任感,由各地反川普的群眾示威應該可以看得出來。
   
所以,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後,他不會有蜜月期,因為反川普的群眾運動不可能就此終止,他首要的任務就是回歸共和黨的政綱,盡量撫平群眾的「創傷」,讓他們能接受川普也可以做一個好總統。
   
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在很多民主國家裡,很少會有經濟菁英能夠順利的轉換成政治菁英。以台灣為例,今年氣勢最弱的國民黨,在選舉最後關頭,他們勇於「換柱」,但推出來的人選還是政治菁英朱立倫,而不會想到郭台銘、張忠謀等台灣的大企業家,候選人沒有新面孔,這是導致國民黨大敗的主因。
   
同樣的,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也很少會出現綠色的經濟菁英,藍綠的經濟菁英只有一個共同的宿命,那就是提供政治獻金,至於想當總統,從台灣民主化以來,並沒有任何一位經濟菁英能夠突破這個關口,以致於讓台灣的統獨問題變成一個無解的習題。
   
所以,川普的案例恐怕會影響更多國家的富商,在政治面前止步,「商人無祖國」的觀念,恐怕還會繼續深入民心,讓再成功的企業家,最終還是只能望總統寶座而興歎了。

(本文寫給旺報,2016.11.14,d3)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8196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