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海仲裁案 美承受壓力上升
2016/07/02 03:19:06瀏覽17|回應0|推薦0

 

菲律賓向國際仲裁法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美國原本希望能夠在6月30日菲律賓總統換屆之前完成仲裁,但時間已經過去,卻還沒有出爐,顯然仲裁法官要維持世界秩序,也不敢輕易論斷。但是仲裁案聲聲慢的過程,仲裁案的壓力反而加諸在美國的身上,大陸反倒是可以脫身一陣子。
 
菲律賓提交國際仲裁法院的主要訴求有三:一是仲裁中國「九段線」的合法性;二是「九段線」內天然資源的利用;三是海上執法的合理性。

美國塑造輿論群效應

這三條仲裁案,主要都是針對大陸所主張的「九段線」,於是大陸為此強調「不應訴、不承認、不接受」的「三不」立場。我國在馬英九執政末期也提出「不承認、不接受」的「二不」立場,這和大陸「三不」的立場,主要是差在「不應訴」的立場上。

當然,不管中國提出多少「不」的立場,美國仍然以他們提出的國際水域和自由航行權做為他們在南海周邊國家打出的「輿論群效應」,期待周邊國家能夠加入美國的「輿論群效應」之中。

但是,美國原先希望國際仲裁法院能夠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有個仲裁結果,以避免菲律賓新當選的總統杜特蒂一直主張南海的爭議,應該由中菲兩國進行雙邊協商。

如果南海的主權爭議要由中菲進行雙邊協商,那麼美國主張的國際水域,可能會一夕瓦解,這並不符合美國在南海的國家利益。事實上,在菲律賓進行總統大選之前,美國就不斷地在南海興波,

美國在南海興波的例子相當多,最早在2001年4月1日解放軍的F-8截擊機衝向美國的EP-3偵察機,導致解放軍的截擊機墜毀,美國的EP-3偵察機迫降在海南島,美軍的24名機組人員被中國大陸關押了10天,這是首次出現的中美軍機擦撞的案例。

在2013年12月5日美國考本斯號飛彈巡弋艦與大陸護衛艦在南海對峙,因為雙方互不相讓,也差一點發生對撞的情況。

2014年8月19日中國大陸殲-11戰鬥機在海南島東方空域,近距離接近美國P-8反潛機後,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8月22日表示,這是令人深深關切的挑釁之舉。

而2015年8月19日中國大陸殲-11戰鬥機在海南島東方空域,對美軍例行性偵察的P-8反潛機,做出挑釁的舉動,才引發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的抨擊。

中菲不可能雙邊協商

另外,2016年6月18日,美國航空母艦「斯坦尼斯號」及「雷根號」在菲律賓提出的南海國際仲裁案或將宣布結果之際,於菲律賓海展開防空、海上偵察,以及遠程攻擊演習。可見中國雖然對南海仲裁抱持「三不」的態度,但是美國卻是以兩艘航空母艦進行部署,一旦仲裁出籠,美國將依照仲裁的結果,馬上維持南海的航行秩序。

由此可見,中國想要以「三不」維持南海的主權範疇,恐怕無法達標,除非中國敢向美國進行軍事挑戰,否則要維持傳統的「九段線」恐怕很難。

同樣的,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蒂想要以中菲雙邊會談來解決南海主權議題,應該也是很難實現的夢。因為美國根本不會支持他的政策。而中國既然有「三不」政策存在,也絕不可能跟菲律賓進行雙邊協商,在兩面不討好的情況下,杜特蒂再怎麼身段柔軟,也不可能有好果子吃。

(本文刊登在旺報,2016.7.1,d4)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6432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