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政治的「左左、右右」
2015/04/05 00:15:01瀏覽126|回應0|推薦0

 

從2014年11月29日台灣的「九合一」選舉之後,由於國民黨的大崩盤,使得台灣媒體的焦點都往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身上放,不管他講的話是對是錯,只要他肯講話,在媒體上就有賣點,所以從柯P勝選以來,大家都以為他是在當總統,不是當市長,馬英九總統的身份反而被邊緣化了。

其實,柯P並沒有馬英九帥,他身上所穿著的都是一般廉價的夾克,不像馬英九總是西裝筆挺,那麼一個不講究穿著,也不太修邊幅的台北市長,為何會受到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歡迎呢?這恐怕得先從蔣經國時代談起。

●台灣人民感念蔣經國

1970年代蔣經國從行政院長到擔任總統,他總是穿著一件灰色的夾克,下鄉去巡察鄉情。他所到之處,隨時都可能抱上一個小孩,並與鄉民握手聊天,表現得相當親民之風。 蔣經國雖然常下鄉,但對台灣經濟發展,也不會漠視,所以他所推出的「10大建設」,奠定了台灣從進口替代轉型到出口導向的工業基礎,也是台灣經濟轉型最快的時期,所以台灣人民感念蔣經國不是沒來由的。因此,當綠營人士不斷的在拆解蔣介石的銅像,或對蔣介石銅像潑漆時,蔣經國並沒有遭到同樣的命運,連台獨人士也要敬他三分。

而馬英九原本是在「蔣經國大學」訓練出來的一個政治人物,但是他畢竟是留學美國的,跟蔣經國年少時期在蘇聯當「人質」所吃的苦,顯然是相當不同的經驗,以致於兩者的領導風格完全不一樣。

馬英九沒有蔣經國質樸的風格,也沒有蔣經國寬大的胸懷,導致馬英九的聲望一直在10趴左右徘徊。就以新任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為了替國民黨內鬥解套,所以撤回立法院長王金平的黨籍之訴,馬英九對此在國民黨中常會中,直接表示對朱立倫作法的不滿。 還有他選擇在台灣有名的祭拜呂洞賓的廟宇,也就是台北市的指南宮諷刺朱立倫「不識好人心」,讓人看了也不得要搖頭。當總統沒有寬大的胸懷,難怪馬英九執政的聲望,會一直趴在地板上。

甚至他所任用的陸委會主任王郁琦,也會因為檢察官不起訴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的洩密案,憤而辭職。 在「九合一」選舉挫敗之後,國民黨中央的執政團隊,不僅沒有思考挫敗之因,反而還在大搞內鬥,這只有讓支持者更加挫折,實在找不出一個繼續支持國民黨的理由。

 ●台灣人民不再鄉愿

從這裡應該可以比較柯P和馬英九不同之處,柯P雖然嘴巴也是胡話一堆,但是他所說的都是人民所關心的事物,例如他為了打房,說出買第二棟房子不准貸款,甚至還說一個人居住只能擁有20坪,一家5口最多就是使用100坪,如果還擁有其他的坪數,那就要課重稅。

柯P後來修正說這個點子還不夠完整,但這明顯的是他在修理連勝文,因為連勝文在選舉時,說他自己只擁有200坪的房地產,連勝文的話當然被婉君(台灣的網民稱「網軍」為婉君)修理得很慘,如果這200坪的房地產是位在台北市最貴的「帝寶」,那它的價值就要超過一般房地產的好幾倍,在台北寸土寸金的地方,200坪的「帝寶」房地產,恐怕是一個年輕人不吃不喝一輩子,也不見得買得起的房子。

除了房地產之外,柯P還修理台灣最大的慈善團體「慈濟功德會」,因為「慈濟功德會」想把台北市的山林保護區,變更為「開發區」,理由是要製作救濟衣服工廠所用,但是「慈濟功德會」為了「大愛」,就要去破壞台北市區的山林,這當然要遭到許多人的不平。所以柯P一點火,婉君就接二連三的砲轟「慈濟功德會」。

總不能為了救濟災民的「大愛」,就去破壞山林的「小愛」,台灣人民從這次的爭辯中,就可以看到護家護土的決心,而不像以前濫開發山林,導致山林崩毀,土石流淹沒民宅的悲劇一再發生。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柯P是講人所不敢講的事物,這才是他的聲望能夠一直維持在高峰之故。其實,從「九合一」選舉之後,台灣人民已經不再鄉愿,也不再讓政客牽著鼻子走,這種覺醒應該是台灣民主化最好的結果。 尤其是綠營的「官二代」,原本想趁這次民進黨在「九合一」的大勝,也紛紛跳出來要參選立法委員,但是在民調中,卻有7成的台灣民眾反對綠營的「官二代」出來競選,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得不說「政黨政治」在台灣已經變成一個負面名詞。

 ●如何給「人民」意義

這句「政黨政治」在台灣已經變成一個負面名詞,是蔡英文2月15日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領表初選總統時所說的,文字則出現在她競選總統所用的「開創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時代」的發言詞裡。 蔡英文在「九合一」選舉中領導民進黨大勝之後,才想到「人民」,可見台灣的「政黨政治」,並不見得存在「人民」這個概念。這跟中國共產黨就有很大的不同。毛澤東在領導土改時期就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所以在毛澤東看來,只有作為革命主體的人民,建立了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自覺意識,才能進行人民戰爭,才能組織人民投入改天換地的革命戰爭,推翻舊的社會制度」。 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強調,要灌輸人民無產階級思想,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使革命主體自覺的為推翻三座大山而奮鬥。 毛澤東在講到「人民」,絕對是有他的思想存在,但蔡英文說到「人民」,卻是軟趴趴的沒有賦予「人民」應該有的特別意義,所以這句「開創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時代」,怎麼開創法?什麼樣的時代?其實都是含糊不得,否則蔡英文會說,國民黨也可以說,那在台灣的「人民」,最後還是會變成政黨操縱的「人民」,這跟蔡英文想賦予人民「開創性的時代」,就會出現落差。

 ●國民黨的政治雄才哪裡去了

其實,台灣政黨政治的運行,通常是以候選人為依歸,「人民」很多時候是被看成只是投票的機器,所以陳水扁的氣勢旺的時候,人民就把手中的選票投給他;爾後,馬英九氣勢旺之時,人民又把手中的選票投給馬英九。

現在呢?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勝之後,原先被柯P認為是民進黨內「兩個太陽」的蔡英文和蘇貞昌,最後敢出來爭取民進黨總統初選者,也只有蔡英文一個人,蘇貞昌這顆太陽早就隱滅了,所以他只能推自己的女兒出來參選立法委員。

同樣的,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崩盤以後,所有的人也都退到第二、三線,只有新北市長朱立倫敢出來爭取國民黨黨主席的席位,即使是副總統吳敦義,台北市長任滿兩任而剛下台的郝龍斌,都不敢出來跟朱立倫一較短長,而選輸的台中市長胡志強,更很快就落跑去擔任中國時報系統的副董事長。

從這些情形來看,台灣其實沒有「人民政治」,只有「菁英政治」,菁英的出現是靠人民手中的選票製造出來的,所以人民可以製造菁英,也可以用他們手中的選票毀滅菁英,這就是台灣選舉的特質。 就因為這種特質,2014年的「九合一」選後,原本氣勢很旺的國民黨,選後就像洩了氣的氣球,所以就讓人問說「國民黨的雄才都跑到哪裡去了」?國民黨不像民進黨,民進黨即使在最貝的2008年,外界還是可以看到「四大天王」存在,但是國民黨一潰敗之後,就看不到「天王、天后」了,這是國民黨跟民進黨最大不同的地方。

再者,國民黨過去是很重視倫理的,所以處處充滿「老人政治」的性格,但是九合一失敗以後,兩個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他們推出的第二代雙雙落選,導致連戰、吳伯雄好像也就不存在了。兩個榮譽主席不存在,那麼過去每年都會舉辦的「國共論壇」,也變成沒有帶隊的老人,於是國民黨的氣勢就不像以前那麼具有威力,這也是國民黨讓人看來最為挫折之處。

反觀,民進黨從2008年總統選舉潰敗之後,先是靠著外圍團體「台灣社」舉辦街頭運動,嘗試拉台綠營士氣,等到這股氣勢拉台上來以後,民進黨再由黨主席蔡英文當「帶頭大姊」,把綠營的支持者再拉到街頭上「練兵」。畢竟,民進黨是從街頭起家,也就是台灣所謂的「新社會運動」,民進黨當初是藉著「新社會運動」崛起,所以街頭民眾的冷與熱,是測試民進黨能否再起的最佳溫度計。

但是街頭運動也是有它的危險性,所以失控的群眾,常常也會燒到自己。就因2008年後民進黨的幾次街頭運動常有失控狀態,導致蔡英文被稱為「暴力小英」的綽號。但是,蔡英文也是在街頭運動中修正自己,讓她最後變成一個真正的「街頭領袖」,並一直在民進黨的領導層中穩定的變成一個「太陽」。

所以,民進黨來自街頭的新社會運動,每個領導者都必須到街頭接受磨練,沒有街頭的經驗,就不可能成為民進黨真正的領袖。 這種經驗當然是國民黨比不上的,國民黨來自廟堂,他們長期掌握國家機器,比較少有街頭的經驗,只有在2004年陳水扁挨兩顆子彈險勝之後,連戰曾把藍營的群眾帶到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抗爭,其他就很少看到國民黨有帶動群眾抗爭的經驗了。

可是,國民黨沒有街頭抗爭的經驗,卻有「內鬥內行」的經驗,最早的內鬥導致新黨從國民黨脫離出去,2000年宋楚瑜因為爭著要選總統,導致藍營分裂,讓陳水扁有機會上台執政。

爾後,宋楚瑜又另成立「親民黨」,這是國民黨內雖然沒有派系,但只要撕破臉,就會造成分裂的局面。 而民進黨內雖然派系凌立,但他們從組黨以後,就學會「雞兔同籠」的耐性,誰也不願打破雞籠,毀了一個新成立的政黨,所以民進黨派系鬥歸鬥,在面對外在的壓力之時,他們也會團結抵禦外侮,這是民進黨在惡劣的內外鬥爭環境中,能夠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到處遊走。

●蔡英文往哪走?

 2000年總統大選以前,陳水扁因為競選台北市長連任失利,他曾跑到英國去向英國的學術大師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請教民進黨該往那個方向走。由於當時紀登斯寫了一本「第三條道路」聞名,所以陳水扁就把紀登斯的「第三條道路」,改成「新中間路線」,期望能化解台灣內部的統獨爭議。

陳水扁取了「新中間路線」這部「經書」回台以後,剛好又碰上國民黨連戰與宋楚瑜分裂競選,讓他有機會選上總統,所以到底是經書有助陳水扁,還是國民黨分裂有助陳水扁,甚至是否馬英九打斷陳水扁台北市長的連任之路,才讓陳水扁有機會提前選上總統呢?

在一部大陸有關明朝末年的電視劇台詞裡,有一句值得思考的台辭,台辭是這樣的:「英勇的男人、偉大的男人,往往都死在平庸的、無能的男人手中,這就是英勇的男人、偉大男人的悲哀,也是一種無法解脫的宿命」。

在歷史的命運裡,這也許是一種宿命,但是在現實上呢,恐怕就很難辨別了。例如,被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的蔡英文,她的屬性又該如何定位?同樣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選黨主席,沒人敢攖其鋒,那他是偉大的男人,還是平庸的男人呢,宿命也是很難界定他的屬性。

兩人恐怕還得等到2016年總統大選結果,才能看出他們的韌性。 所以,歷史對英雄的界定,大多是以成敗論英雄,當代以選票來論英雄,意義也是一樣的。如果蔡英文明年能選上總統,那麼她雖然是女性,一樣可以英雄論之。

問題是,在台灣選上總統,他們的宿命還是得看中國大陸如何對他們做出定論,而不僅是人民手中的選票。因此,蔡英文帶著綠營執政,她到底要祭出什麼樣的兩岸政策,才能對她做出評價。

這種情況猶如台灣有一對雙胞胎姊妹,她們的父母給她們取個小名叫「左左、右右」,這對雙胞胎姊妹雖然還在念幼稚園,但是兩人跳起舞來,左右可是相當的一致與和諧,所以才會經常被電視台請去表演。

 同樣的,蔡英文如果2016年當選總統,那麼她的兩岸政策,是否也能像「左左、右右」那樣,跳起舞來那般的左右有序,如果沒有,蔡英文又怎麼在兩岸政策上做出左右有序的定位呢?這恐怕是她最難的地方。 因為從她2012年敗選之後說出「最後一哩路」至今,她並沒有繼續在兩岸關係上持續做過思考,以致於到現在,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還是空白一片。

反而是蔡英文在二二八事件紀念會上致詞時說:「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最大的傷痕,台灣人民不能忘記,但台灣結束威權統治時代不過20多年,很多推動轉型正義、本土教育與公平正義的努力還沒完全成功,常遇很多保守勢力挑戰」。這個「轉型正義」一直是民進黨人隨時放在嘴巴的,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說出;而「本土教育」,其實就是「去中國化」的教育;至於「公平正義」是指原先是某些由國民黨所佔據的特權,民進黨都要一一打破。

從這裡可以看出,蔡英文念茲在茲者,還是要把台灣建立成一個「國家」,一個具有「轉型正義」的國家,所以,如果蔡英文真的能夠贏得2016的總統大選,她的兩岸政策,恐怕還是會成為空白一片,甚至可能比陳水扁還要倒退,這是蔡英文若執政,兩岸關係可能更讓人憂心的地方。 如果蔡英文分不清左右,沒有未來感的兩岸政策,只會把台灣帶向一個無知的未來,這是蔡英文更應該徹底反省得地方。

台灣的未來應該更寄託在清楚的兩岸關係上,而不僅是轉型正義、本土教育與公平正義而已,沒有和平的兩岸關係,只會加深台灣政局的動盪,一個動盪不安的政治格局,就更別談什麼轉型正義、本土教育與公平正義了。

所以蔡英文應該不要再我行我素,認為台灣民眾要的只是「轉型正義、本土教育與公平正義」,台灣人民最終要的還是有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沒有和平的兩岸關係,再多的轉型正義,也不可能對人民有意義,所以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應該才是台灣人民最基本的訴求。

因此,蔡英文應該不能倒果為因,以為現在大陸一直在喊和平的兩岸發展,就認為大陸對台政策不可能再改變,就怕大陸把和平改成不和平的兩岸關係時,不只民進黨會措手不及,全台灣的人民也會措手不及。

(本文寫給澳門九鼎月刊,2015.4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220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