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合一之後 兩岸議題可能被虛級化
2015/02/07 21:54:02瀏覽190|回應0|推薦0

 

在沒有分裂性政黨與個人強而有力的瓜分之下,2014年11月29日台灣所舉辦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竟然會出現藍綠地方版圖大翻盤,這是在全球政治中少見的案例,如何解釋這種案例,現在已經變成許多兩岸專家學者最具有高度興趣探討的課題。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兼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在選後一場研討會中發表觀點認為,台灣「九合一」選舉意味著台灣兩黨體系正在由不對稱的權力關係走向相對平衡的權力關係。國民黨仍然控制行政權力和立法機構的多數席位,但失去了在22個縣市的執政優勢。如果民進黨在2016年地區領導人和立法機構改選中獲勝,台灣選舉政治將進一步呈現出周期性政黨輪替的明顯特徵。

●人民的選擇

其實,不必等到2016年民進黨再次贏得總統與立法院的多數席次,才能形成周期性的政黨輪替,在台灣「精省」之後,中央和地方就已經形成二級治理流程,如果一方掌握中央權力的優勢,一方卻掌握地方的優勢,這就有點類似傳播學者拉札斯菲爾(Paul F.Lazarsfeld)所提出的「兩級傳播模式」。

拉札斯菲爾在他所著的「人民的選擇」(The people’s choice)一書中提出人際傳播的二個流程,認為信息傳遞並非直接的,而首先抵達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然後意見領袖再把自己所讀、所聽到的訊息,再傳遞給其他的人。所以掌握傳播訊息的人,除了傳遞訊息經常隱含著選擇性、說服性,才能成功的達成傳播效率。

從這裡可以了解,1998年12月台灣實施「省虛級化」(有稱精省或廢省)之後,台灣省長取消民選,在國土規劃下,2010年又調整為「五都」,即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5個直轄市,2014年底又增加一個桃園市。

這「6都」的出現,已經完全取代過去省政府的功能,而且也變成主導台灣政治的最重要的改變,亦即這6都的市長如果配合中央執行應有的權力,那麼中央權力就可以下達到地方,否則總統只能變成跛腳或空洞化的權力。

所以,這6都的市長,就會宛如拉札斯菲爾所稱的意見領袖,他們可以執行中央的政策,也可以只是執行自己所想要的政策,讓中央與地方可以形成和諧的關係,也可已變成對抗的關係。

●「九合一」選舉以後的兩岸關係

「九合一」地方選舉確實是跌破所有人的眼鏡,原先綠營的構想有三:一是確保高雄市、台南市,並以此認定為「小輸」。

二是,除了高雄市、台南市之外,還能進取到台中市,這樣民進黨就認為是跟國民黨打個平手。

三是,如果台北市也能讓無黨籍的柯文哲拿下,那就是民進黨的大贏。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連桃園市也被鄭文燦攻下,而且其他幾個普通的縣市,也從台灣頭的基隆市,到台灣尾的屏東縣,甚至離島的澎湖縣等總共13個縣市,也一一變天,這是民進黨所難以想像的大贏局面。

當然,民進黨取得13個縣市的大贏家,他們所面臨的責任也越重,這之間除了內政的問題之外,兩岸關係這6年多來的轉變,已經讓台灣執政的縣市,無法脫離兩岸關係而獨行。

例如台北市和上海市每年所舉辦的「雙城論壇」,這已經為兩個城市奠定良好的交流基礎,但是大陸國台辦在「九合一」選後的第一時間,就為台北市長劃定圈圈,也就是柯P必須承認「九二共識」,才能讓他登陸。可是柯P從選前到選後已經超過3次刻意問說,「九二共識」的內容是什麼?顯然柯P現時並不想承認「九二共識」,那麼「雙城論壇」是否能夠繼續舉辦下去,恐怕還要依靠兩岸涉台單位的智慧交涉,才能打開僵局。

畢竟,台北市是台灣最重要的政治城市,兩岸關係如果不能從台北出發,而是從其他城市開始交流,那也不過是在過場而已,對兩岸交流並無法形成新的格局,所以台北市能夠變成「兩岸化」的城市,這才能讓兩岸交流最具有意義的模式。

●兩岸交流的虛級化

當然,兩岸交流掌握多數的泛綠營縣市長,如果他們都不願意配合中央所簽訂的21項協議,那麼有些協議很可能就會變成「虛級化」。過去台灣的兩項修憲中,使原有的政治體制虛級化的有台灣省政府和國民大會,這兩個體制的虛級化,最後在藍綠各自讓步,才修成現有的「雙首長制」,表面上國民黨還是想維持「五權憲法制」,但是在「國家改造」的過程中,民進黨是希望逐漸走向三權分立的「總統制」。
   
但是,在中央執政的國民黨仍堅持要走五權憲法的「內閣制」,希望把現有的「雙首長制」做比較大規模的調整。這就是朱立倫在同額競選國民黨主席所提出的政見之一。
   
不管未來修憲會修成什麼制度,只要民進黨不配合,不只修憲無法完成,而且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長不予配合,國民黨所持續推行的兩岸政策,最終還是有可能變成「虛級化」,兩岸政策如果被「虛級化」,那麼兩岸關係想要往「深水區」發展,必然會遭到很大的阻礙。

●如果民進黨全面執政

從「九合一」大勝以後,民進黨認為2016年的總統選舉與立委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民進黨應該是有利的,「九合一」選舉許多民進黨勝選的縣市,都比國民黨的選票差距相當大,這是增強民進黨信心的根源,所以過去「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一般都認為有利於國民黨,但是從這次「九合一」選舉的經驗,民進黨相信2016年的立委選舉,民進黨過半的可能性會大增。
   
就是因為對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的信心增強,所以在2016年投票之前,民進黨絕對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因為人類行為的特性是贏者不可能讓步,只會在失敗時才會進行反省,所以「九合一」勝選,民進黨就更不可能讓步了。
   
但是,民進黨若不讓步,那麼是否會影響他們的勝選機率呢?恐怕不見得會有太大的影響。在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就像切香腸式的作為,也就是一段段的放出來,這種作法徒然讓選民感到焦慮,這樣反而讓蔡英文的選票無法集中,這是蔡英文敗選的主因之一。
   
所以,在選舉中政見可以一樣一樣的端出來,但是同樣的一項政見用切香腸似的作法,反而逼走中間屬性民眾的選票,因此 2016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的參選人既然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他必然會說得一清二楚,避免再像2012年因為採取太多模糊的話語導致最後的敗局。
   
因為,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民進黨已經有「九合一」選舉的優勢存在,所以多談台灣內部的問題,少去處碰兩岸政策議題,這對民進黨是比較有力的作法,也讓大陸無法借力使力的幫助國民黨。

其實,2008年馬英九在選舉中能夠大贏,那是陳水扁家族貪腐的問題,影響了選民的投票意向,2012年是選民要再一次給馬英九機會,但是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人民已經對馬英九的執政感到不耐煩,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洩氣式」的投票方式,提前讓馬英九總統跛腳,有關兩岸政策的議題在總統大選中,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議題,所以朱立倫在競選國民黨主席的政見,完全不提兩岸關係,只談台灣內部的政治、經濟、社會事務,既然如此,民進黨的總統參選人,就更無須主動去碰觸兩岸議題了。

(本文刊登於台灣「組國文摘」雙月刊,2015.2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2078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