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行對抗恐怖主義 法國錯誤的戰略
2015/01/16 23:05:02瀏覽108|回應0|推薦0

 

法國巴黎1月11日下午舉行反恐大遊行,主辦單位宣稱,參加者人數超過150萬人。而且有來自44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長,與法國民眾走上街頭參加遊行,法國總統奧朗德宣稱:“今天巴黎是世界反恐的首都”。意大利總理倫齊在參加遊行時誓言,歐洲將“贏得對抗恐怖主義的挑戰”,倫齊又說:“我們今天都是法國人”。
 
其實,法國以遊行的方式來對抗恐怖主義,這絕對是錯誤的反恐戰略。因為當代的恐怖主義會不顧一切的殘害手無寸鐵的人員,就是希望利用不分青紅皂白的手段,殘殺無辜的人民,再透過媒體的傳播,對人民造成恐懼的意象,並對政府施壓,以達到恐怖份子所要求的政治目的。

在這麼長的定義中,主要的關鍵詞包括:殘殺、恐怖意象、傳播和政治目的等,所以恐怖份子越看到對方感受到壓力,就會越覺得離他們要求的政治目的越近,他們就越覺得發揮功效,所以利用遊行的方式來宣示反恐,而且不僅有150萬法國人民站出來,還有44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長參與,恐怖份子就越會雀躍不已,搞不好參與遊行的群眾中,還有大批的恐怖份子跟著遊行呢!
 
恐怖事件發生最猖獗的時代就是在1970年代,當時西方國家時常就有綁架、劫持人質、爆炸、劫機等恐怖行為發生。但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卻以綏靖的方式,任恐怖分子以取以求,即使使用特種部隊搶救人質,也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卡特總統就是對付恐怖份子不力,使他在1980年尋求連任時敗給“牛仔總統”雷根。

雷根上台以後,他對付恐怖份子的戰略,就是以“擒賊擒王”的策略,他把一些支持恐怖主義當成戰爭代理人的國家一一列舉出來,並在1986年派遣轟炸機襲擊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在一夜的襲擊之後,美軍只針對利比亞的軍事基地進行轟炸,並未傷及無辜。

雷根的大動作,以及美軍精準的轟炸能力,致使一些背後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不敢再繼續支持,爾後才會出現賓拉登成立基地組織,吸收一些散兵游勇的恐怖份子。

可惜的是,1990年代初由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在波灣戰爭之後,美國總統克林頓一直把恐怖主義的發生,鎖定在伊拉克總統海珊的身上,完全忽視了賓拉登的基地組織,正在醞釀大規模的恐怖襲擊,這是2001年911事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了。

美國發生的911事件,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恐怖攻擊,美國總統小布什也很快在2001年10月8日首先派出特種部隊進入阿富汗進行反恐戰爭。2003年又派軍進入伊拉克,不僅打垮了海珊政權,最後還在海珊家鄉的地洞中把他抓出來槍斃。

在美國嚴厲的反恐戰爭之下,一些沒有恐怖組織支持的“獨狼式”恐怖份子,又到處肆虐。2015年1月7日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攻擊行動,3名蒙面歹徒闖入《查理週刊》對著該週刊的員工開火,導致該週刊的員工12人死亡。

為此,法國警方也在1月9日同時針對《查理週刊》恐怖攻擊案,以及猶太商店的持槍挾持人質事件的兩地凶嫌藏身地展開攻堅,其中《查理週刊》案的2名凶嫌庫阿奇兄弟和猶太商店案的凶嫌阿美迪.庫勒貝里都遭擊斃,另有一嫌在逃。總計有4名人質喪命,其餘生還的人質已平安獲救。可以見得,這次巴黎的恐怖攻擊事件,應該是屬於“獨狼式”的恐怖份子,背後沒有組織的支持。

所以,法國一方面派警員對恐怖份子攻堅,一方面又發動民眾與國家元首舉行大遊行,這必然會激勵那些懷有“英雄主義”的獨狼恐怖份子繼續作案,而法國總統奧朗德宣稱:“今天巴黎是世界反恐的首都”,只會吸引更多恐怖份子把注意力從美國轉移到巴黎。因此,以遊行方式想達到反恐的目的,只怕會越反越恐。

(本文寫給中評網,2015.1.16)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2021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