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9 17:07:05瀏覽259|回應0|推薦0 | |
從2007年我開始在《中國評論月刊》寫稿以來,這一次應該是最難寫的一次,因為台灣的「九合一」地方大選是訂在11月29日舉行,但是12月份的中評月刊,卻是在12月1日出刊,所以,如果是採用預測性的寫法,很容易會踩高空,如果不預測選情,讀者一定會認為我在逃避,所以12月份我的文章,就可以跳過去不用看了。 這當然不是故意在激勵讀者,從台灣各機構所做的民調來看,國民黨這次想大贏選舉,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在11月15日我寫完這篇文章以前,整個台灣的選舉氛圍還是怪怪的,年輕人不肯支持國民黨的候選人,中、壯年人被炒得快要一整年的「地溝油」事件,已經對國民黨執政失去信心。唯有老年人口為了他們的退休金不被民進黨砍去18﹪,所以還願意支持國民黨,所以說國民黨要大贏,說不可能就是不可能。 雖然「九合一」選舉要準確預測它很難,但文章又不能不寫,只好藉著別人的話來做文章,這應該很比較安全一點。那就以很少公開在政治上發表評論的台灣「摩根大通證券」來說,這次他們也不得不站出來評論了,他們的分析師就說,根據最新民調,泛綠陣營可望在6都大選中奪下4席。若選舉結果真是如此,象徵台灣民意轉向支持民進黨的「反中」(anti-China)、左翼思維,因此預期2015年兩岸政策恐缺乏催化劑,對應到台股,選股策略宜保守、側重防禦性。 「摩根大通證券」的評論攸關投資人金錢的問題,絕對不敢隨便無的放矢,但他們所說的這一句「象徵台灣民意轉向支持民進黨的『反中』、左翼思維」,卻是值得討論的說法。 另外,「摩根大通證券」他們既然說是「泛綠陣營」,當然是包括台北市長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那一席,泛綠如果能拿4席,等於國民黨在6都中,只能保住新北市、桃園市這2席,依照這個看法,那麼整個台灣勢必要翻轉一圈不可,特別是「摩根大通證券」認為台灣民意會轉向支持民進黨式的「反中」與左翼思維,這才是我們該檢討的地方。 ●民進黨式的「反中」 「摩根大通證券」既然使用了「象徵台灣民意轉向支持民進黨的『反中』」,這裡我們就必須先行了解「民進黨式的反中」到底是什麼? 其實,民進黨式的「反中」,可以用蔡英文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所說的「延續前朝政策」、「和而相同、和而不同」、以及敗選後所說的那一句「就差最後一哩路」等。但是那畢竟是2年前所說過的話,兩岸的涉台研究學者雖然追著這幾句話在思考,但2年來也沒有人能夠提出讓大家比較滿意的說法,所以真的要理解「民進黨式的反中」是什麼「碗糕」(什麼內容),真的不容易。 而更讓人想不通的是,這次「九合一」選舉,雖然蔡英文到處助選,但是她就是絕口不提兩岸政策,以免激化成藍綠的對抗,這就更叫人難以捉摩了。 事實上,「民進黨式的『反中』」,我想可以分成4個面向來解釋: 一、反對「九二共識」的存在。民進黨人認為「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那是蘇起在1999年偽造出來的「共識」,所以民進黨一直不願意把它當成是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這是陳水扁執政時已經確立的說法。而民進黨內的要角也不時提出一些他們認為可以替代「九二共識」的看法,例如謝長廷提出的「憲法一中」、「憲法共識」就是其中一例;而呂秀蓮也提出過「九六共識」,她認為1996年是台灣舉行第一次的民選總統,那可是劃時代的一頁。所以,不接受「九二共識」,基本上已經成為民進黨「反中」的一種思考。 二、反對大陸的「反台獨」。從陳水扁擔任總統8年間,他就已經提出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包含「統一、獨立、維持現狀」三種選項,但是大陸只願意接受「統一」,對於馬英九所提的「不統、不獨、不武」,大陸雖不滿意,但也不曾加以反駁。所以民進黨的「反中」,如果要簡單的解釋,那就是反對中國的「反台獨」政策。 但是,大家應該知道,在2014年北京所舉行的APEC高峰會中,習近平與蕭萬長的「習蕭會」,以及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所舉行的「王張會」中,都曾提出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互信基礎,亦即,國共至今還是堅持要把「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當成雙方交流的政治互信,未來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民共如何取得政治互信,恐怕還是有得吵了。 三、反對中國壓倒性的「惠台」、「讓利」政策。從馬英九執政這6年半來,馬政府和大陸已經簽署了21項協議,但是台灣的經濟景氣看不到起色,反而是讓台資更容易流出台灣,讓台灣的資金大量呈現失血的狀況,「缺血」的台灣經濟,廠商不願意也不敢加薪,使得台灣變成權貴的台灣,以及低薪的台灣,這是台灣年輕人與底層民眾不願意相信,大陸對台「讓利」能夠救台灣的說法。 而對於台灣低薪問題,台塑總裁王文淵就說過:「加薪要符合市場機制,景氣好、需要人才,自然會加薪,盲目加薪只會造成通貨膨脹」。所以,台灣景氣若拉不上來,低新的工作環境,將成為台灣年輕人的宿命。 四、台灣青年必須為自己找出路。2014年3月份的「太陽花學運」,很顯然的就是台灣青年在為自己找出路。學運的主軸雖然是在反對「黑箱服貿」,其實也在反大陸低價的貨物和低薪的人員到台灣發展,雖然這又是另一種「鎖國」的想法,但是台灣並沒走向完全開放的環境,這也是民進黨從反ECFA,到反服貿、兩岸監督的基本思維,年輕學生受到民進黨的想法感染,導致他們也相信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不能全部「鎖進中國」。現在許多年輕一代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很流行到紐西蘭、澳洲打工,之後再到美國、英國留學,這種打工遊學的作法,也是年輕人在為自己找出路的作法,跟他們父執輩一代不必擔心學費,可以直接到國外留學,有很大的不同。 從以上的討論中可以歸納,所謂「民進黨的反中」,應該包括:反「九二共識」、反「反台獨」、反「把台灣經濟鎖進中國」、還有青年人出國為自己找出路等4項。這4項當然以第一、二項最難解決,尤其是「九二共識」已經成為國共最大的共識,這就讓民進黨更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的存在。 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對2014年在北京舉辦的APEC會議中,有關「蕭習會」與「王張會」的評論說;「這次『蕭習會』與『王張會』的主要目的,是鞏固馬政府與中共之間所謂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一方面,習近平接受這樣的會面,顯示中共的確想穩定兩岸關係,不願另生波折;另一方面,也顯示國共關係重回原點,還再確認版本不同的九二共識,這正好說明九二共識的脆弱性與不確定性」。 既然民進黨人認為「九二共識」在國共之間有它的「脆弱性與不確定性」,這就叫民進黨人更不可能去接受它了。所以要打破民進黨人不去反對「九二共識」,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台灣的左翼思維 台灣到底有沒有「左翼」思維,這是很值得探討的課題,早期研究台灣政治轉型的日本學者若林正丈,他就認為台灣沒有左、右翼思維,而只有統獨的意識型態。但是,早在2001年我就出版過專書「全球化與台灣」反駁若林正丈的說法,我的論點是認為,統獨並非是一種「意識型態」,它只是政權爭奪的一種工具。如果要勉強的說統獨是一種意識型態,那麼它們也只是附加在左、右翼思維上的一種虛假的意識。 事實上,在台灣民主化的轉型過程之前,國民黨所主張的「大中華民族主義」,以及民進黨所主張的「台灣民族主義」形成相互震盪的情形,雙方所建構的權力基礎,國民黨這一方是來自於傳統的國家法統的繼承;民進黨這一方則是來自於社會自主性運動所賦予的正當性基礎。 雙方在不同權力震盪的基礎下,自然造成國民黨的政策,偏向於照顧掌握國家機器的資產階級;民進黨則偏向照顧中下階層的底層民眾,使他們在爭奪意識型態領域的主導過程中,必須採行相互否定的策略,才能維護自己在他們所佔有的領域中獲得合法性的基礎。 這也是台灣在民主化的轉型過程中,國民黨要不斷的從事「新國家運動」,改造政府的威權體制;而民進黨也需配合台灣的「新社會運動」,藉由社會的力量壯大成可以跟國民黨對抗的新政黨。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的是,國民黨雖然藉由「新國家運動」進行民主化的轉型,但它的權力基礎既然來自國家機器,它就無法脫離資產階級,沒有資產階級的支持,國民黨自然無法繼續擁有執政的權力來源,這也是為何同樣出自國民黨的新黨、親民黨無法取代國民黨執政的原因。 同樣的,民進黨的權力基礎既然來自「新社會運動」,它就不可能放棄照顧底層的民眾,兩者如果相背離,民進黨也不可能實現執政的夢。所以,國民黨權力的來源既然是國家機器與資產階級,它當然可視為是一種「右翼思維」的政黨。民進黨的權力來源,既然是來自「新社會運動」和底層民眾,它當然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左翼思維」的政黨。 從這裡民進黨人也注意到2014年在北京所舉辦的「蕭習會」中,雖然習近平兩度說到,要做好台灣基層民眾與年輕人的工作,但看到蕭萬長旁邊所坐的台灣代表團成員是陸委會主委王育琦、經濟部長杜紫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以及企業代表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與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等人,這正好展現一幅標準的、複雜的國民黨政商關係圖。 當然,民進黨在陳水扁執政的8年中,也曾嘗試要掌控民進黨的「政商關係」,但是台灣的企業家畢竟長期跟著國民黨壯大,所以不只民進黨學不會怎麼跟企業家相處,企業家也不知道跟民進黨相處的底線在哪,弄到最後變成雙方一起「腐敗」的局面,陳水扁下台之後,就直接被國民黨關進牢籠裡了。 所以擁有「左翼思維」的政黨,想要變成「右翼思維」政黨不容易,反之亦然。這也是為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從2012年之前參與的兩次選舉,她都絕口不提「九二共識」,對民進黨來說,「九二共識」不僅代表兩岸統獨的思維,也代表台灣資產階級的「右翼思維」。民進黨若想要由左轉右,如果轉型不好,選後蔡英文的下場,很可能又會變成另一個陳水扁。 ●左右轉型的困難 以上的論述,基本上是延伸台灣的「摩根大通證券」預測而來,但是,如果選舉的結果卻是大逆轉,讓大家跌破眼鏡,那麼大贏的國民黨,又會讓台灣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 可以想像的,台灣還是維持現在的台灣不變,那什麼是「現在的台灣」呢?前面已經說過了,習近平在「習蕭會」中,不斷的強調要搞好「跟台灣底層民眾和青年的交流」,但是好像國民黨就是不會做,但是說到兩岸交流,國民黨可是第一流。 習近平都知道國民黨最危險的權力基礎,就是底層民眾和青年對國民黨的離心離德,但是國民黨就是不知道怎麼去維持雙方的關係。看來國民黨還是需要出現一個「紅高粱」電視劇中「九兒」這樣的人物,儘管「九兒」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所虛構的人物,但是她絕對做得好底層民眾與青年的關係。 所以,國民黨如果在「九合一」選舉中大勝,兩岸的交流可以繼續維持下去,但是國民黨跟底層民眾和青年還是有可能站在對立面,誰也很難保證「太陽花學運」是否會再重來一次。 從這樣來評價國民黨,顯然有點不想讓國民黨大贏的樣子,套一句老話:非也、非也。我前面已經說過,「左翼」的民進黨要轉型成「右翼」的民進黨,結果不僅出現一個還在牢籠裡的陳水扁,還讓2008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大輸國民黨200多萬票,這可是比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還慘。國民黨若想要由右轉左,也可能遭逢同樣的命運。 其實,民主社會一個政黨執政再好,都會碰上人民逆反的難題,所以右翼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在第6年以後聲望早就趴在地板上了。而美國左翼的民主黨歐巴馬政府,在美國參、眾兩院的期中選舉中,也雙雙輸給了右翼的共和黨,這已經預示了2016年,美國的總統恐怕要出自共和黨了。 ●難以改造的台灣社會 現在不管誰輸誰贏,就以台北市長候選人國民黨籍的連勝文,以及無黨籍的柯文哲來說,他們在11月7日晚間舉行了一場電視辯論,其中連勝文感嘆台北市中產階級的消失,希望能找回中產階級;柯文哲期待找回公民社會,那麼台灣的中產階級或公民社會能找得回來嗎? 台灣中產階級的消失,過去討論的相當多,主要是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M型社會日益明顯,中產階級才會逐漸消失,如果把全球視為地球村,原本位居中段班的台灣,正面臨產業能否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刻,未來會不會也像M型社會的中產階級一樣,向下沈淪呢? 當然,台北市中產階級最活躍的時代是在1980年代,當時台灣風起雲湧的民主化,背後支撐的力量就是中產階級。而當時台灣社會只要兩個夫妻同時出去工作,要買一棟房子是相當容易的事。但是近10年來台北市普通的房價,幾乎都漲了近10倍,但年輕人的薪水,卻停留在14年前的水平,所以兩個夫妻再怎麼打拼,也還是要當一輩子的「房奴」。 所以,飆漲的房價和低新的工作環境,這是讓台灣中產階級消失的主因。尤其是現在的建商,他們新蓋的房屋,不是動輒上百坪的住宅,就是蓋一些外表相當華麗的豪宅,房價動輒上億,一般平民百姓就不敢、也買不起房子了。 住者不能有其屋,這是中產階級消失的第一個原因。沒有中產階級的存在,往上不能控制資本家的胡作非為,所以,從全統到頂新的劣質油到處賣,就沒人有控制的手法,即使發動幾個公民團體抗議,也無濟於事。 另外,貧富差距所衍生的問題,在台灣越來越明顯,因為,台灣的貧富差距,在80年代,平均是4.6倍,90年代惡化到5.1倍,進入21世紀,6.1倍,同時,M型社會問題也衝擊台灣,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變成只有高所得和低所得兩種主要族群。 但是,連勝文希望能重建中產階級,如果他當選台北市長,這絕對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因為這是要中央的政策配合,才能打造出新的中產階級,單獨靠台北市政府去做,最後可能會無功而返。 至於柯文哲所說的「公民社會」,它的意義包括,是指圍繞共同利益、目標和價值的,非強制的行動團體。公民社會一般包括不同的場所、人物和組織機構,以及多種程度的正規性、自治性和權力結構。公民社會通常運作於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婦女組織、宗教團體、專業協會、工會、自助組織、社會運動團體、商業協會、聯盟等之中。 從這說法來看,架構出「公民社會」必然要有很多社會團體存在,但是台灣的社會團體確實不少,可是在整個社會一直呈現經濟不景氣,在缺乏捐獻的資金下,每個公民團體都運作得相當為難,因此,柯文哲要打造新的「公民社會」,還是必須從拉升經濟景氣才能實現這個願景。 (本文刊登於香港「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12月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