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西方戰爭觀對台灣人的影響
2021/03/31 02:20:33瀏覽519|回應0|推薦1


從美日「2+2」到美中阿拉斯加「2+2」會談,美國一直把維護台海安全作為對抗中國霸權的工具之一。中國外交部不僅抨擊美日狼狽為奸,楊潔篪更在美中會談中對美嗆聲:「中國人不吃這一套。」中國不斷祭出戰狼外交與美日對陣,恐怕已經不擔心把美中關係推到崩潰的臨界點。而台灣人現在竟然把兩岸和平寄望在中國身上,而不是美國,這是否太不現實?但是民意的反應卻是如此,半點不假。

3月20日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舉辦的「拜登新局與台海安全」民調發表會,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數據有兩項:一是在「美國是否真心幫助台灣」問題上,高達61.1%認為美國是想利用台灣,僅21.3%認為是真誠的要幫助台灣。二是在「是否支持開啟兩岸對話」方面,高達77.9%的民眾表示支持,僅13.7%不支持。

這兩個數據說明一件事,過去美國一直強調台海緊張,中共可能隨時會攻打台灣,所以必須把台灣武裝成一個「刺蝟島」。但是,台灣人顯然是不相信美國「狼來了」的說法。

反觀,在中共的文攻武嚇之下,台灣多數人認為兩岸應該開啟對話,甚至在問到「中國六年內攻台的可能性」時,民調也顯示有63.3%的受訪者認為不可能,只有29.1%認為可能。這等於是間接否定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對國會作證說「中共可能在六年內攻打台灣」的說法,這是台灣人對拜登政府防衞台灣的說詞沒信心,還是傾向相信中國會堅持和平統一的政策?

這是相當弔詭之處,也許是美國用西方的戰爭邏輯來解釋東方的戰爭與和平的關係,並不相容所致。西方的戰爭邏輯最典型的是古羅馬人所說的:「想要和平,先準備戰爭。」但是,東方的戰爭邏輯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在西方為了和平,戰爭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但是東方卻認為,能夠不發生戰爭,而能維持和平,這才是最高的戰略。

票投「抗中派」但仍想避免戰爭

為此,中國人就特別講究戰爭的「正義性」,正義的來源是不先攻擊別人,軍事準備只做防禦性的作用,這也是毛澤東所創造的「積極防禦」的戰爭理念。當然,西方也有防禦的概念,就是在受到第一擊時,才做第二擊的反應。這是核子時代「相互保證毀滅」的戰爭觀,問題是冷戰時期從來也沒有發生過核子大戰,所以西方的第二擊防禦,似乎是無效的戰爭觀。最後還是只能利用傳統戰爭的模式,在沙漠之地追逐敵人,這個結果讓人看到美國積極的攻擊性,而沒有「積極防禦」的人權價值觀。

因此,美國一方面到處講求人權的價值觀,一方面又不斷的在中東的沙漠地帶發動戰爭,這不僅是戰爭與人權的矛盾性,也是戰爭與和平無法共容之處。台灣人也許看到這些矛盾之處,所以擔心拜登政府一方面斥責中國不重視人權,一方面又要把台灣武裝成「堡壘」,想要以戰止戰,這種作法可能讓不必要發生戰爭的兩岸關係,最終必有一戰。這才會衍生出不少人認為美國其實只是為了「利用台灣」。

東西戰爭觀的不同,也自然導致台灣人寧願相信中共會維持和平,而美國一再武裝台灣,並不能真正帶給台灣和平。因此,台灣執政者在選舉時高唱「親美抗中」,其實只是一種假象,在選舉激情的催化之下,人民會把選票投給「抗中保台」的主張者,但是回到現實生活,大家還是比較能夠理智的思考誰才能真正帶給台灣和平。

在這種現實的環境之下,台灣人把和平寄望在中國之上,而不是美國,必然有其中的道理,除了東西方的戰爭觀不同之外,也許民族所凝聚成的「想像共同體」,以及血緣、風俗習慣的相同,也是原因之一。

(本文刊登於香港蘋果日報,2021.3.26,王崑義】東西方戰爭觀對台灣人的影響 - 洞傳媒 (taiwandomnews.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5874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