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是棋手 還是棋子?
2018/04/13 21:27:35瀏覽54|回應0|推薦0

 


美中貿易大戰情勢緊張之際,台灣人民擔心台灣是否會為成為美國總統川普的「棋子」?蔡英文總統在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說,不要小看台灣,台灣本身有相當的實力,不要忘了,「我們自己也是棋手」,可以順勢操作。這是蔡英文底氣最足的一次談話,但難免會讓人聯想美國總統川普反而變成是台灣的「棋子」,為此還惹起一個小小的風波。
 
蔡英文4月11日在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現場名嘴提問,很多人解讀台灣變成美國的籌碼、棋子?台灣會不會變成川普的棋子?蔡英文回答說,前一陣子有國外的年輕人問她,台灣會不會變成別人的棋子,她說「不要小看台灣」,2300萬人不是一個很小的一個人口數,台灣在經濟、國防有相當的實力,很多人說我們是別人的棋子,不要忘了,「我們自己也是棋手」,主持人追問「所以川普是我們的棋子?」,蔡英文說:「我們在兩大之間,就順勢操作」。
   
這段對話被台灣的紙媒中國時報報導成「蔡總統說:你不要忘了,我們自己也是棋手,所以川普(Donald Trump)是我們的棋子」。台灣世新大學傳播學者游梓翔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就據此引用,卻引來總統府指謫為「失格散布不實訊息,應公開為不實言論向社會道歉」,顯然把川普說成是台灣的「棋子」,應該是一個很嚴重的外交問題,逼得總統府不得不正視這一錯誤的傳播,還要求引用評論的學者道歉。
   
事實上,從川普上台以後,由於有諸多親台的政策,讓民進黨政府相信他們採取「聯美制中」的戰略是一種國際政治正確的作法。特別是從去年12月由美國參、眾兩院整合後通過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在經由川普總統簽署之後,美國可望強化美台軍事交流,讓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並考慮重新建立美台海軍艦艇互訪的適宜性與可行性。
   
美國國防授權法的通過,讓兩岸關係掀起第一波的衝擊,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對此曾經表示,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台軍艦互訪,違反中美建交的基本精神,他告訴美國國會:「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李克新的說法是否代表北京的意思姑且不論,因為台灣認為大陸對台的恫嚇是一種常態,但是美國通過保台法案卻是一種非常態,所以蔡英文政府更是珍惜。
   
接下來是今年3月16日由美國總統川普親自簽署的《台灣旅行法》,被台灣方面認為這是自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以來,美台雙方在外交上的實質突破。台灣總統府還直接感謝川普的「親自簽署」,也意有所指的表示,未來將與美國行政部門進行密切合作,讓美台關係能更加強健。台灣外交部也發佈聲明感謝美方,並表示將持續以「穩健踏實步伐,深化台美互惠互利的堅強伙伴關係」。
   
可以見得,美國的兩項友台法案相繼通過之後,讓蔡英文政府獲得最大的滿足,而忘了自己可能是美中台關係中的「棋子」,誤以為可以扮演操控者的「棋手」。而蔡英文認為台灣可以扮演好「棋手」角色的本錢就是台灣的經濟和國防實力。但是台灣的經濟實力經過10幾年的停滯與低薪化之後,經濟發展相對於大陸的蒸蒸日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台灣的國防實力方面,早在2005年之前兩岸軍力失衡已經是全球公認的事實,何況這幾年大陸在航空母艦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台灣還有什麼本錢說自己可以扮演「棋手」呢?
   
所以,「棋手」之說,只是蔡英文為了滿足台灣人民虛幻的想像,刻意把自己坐大罷了,真實的情況,恐怕身為三軍統帥的蔡英文,應該更為清楚。
   
其實,執政者即使身處在弱勢之中,也要把自己吹得很大。像台灣民主基金會所做的民調,就聲稱如果大陸對台採取「武統」措施,台灣有7成的年輕人願意提槍為保衛台灣而戰。這個民調真實與否,先不用辯論,但是前不久台灣媒體刊登一個台灣軍官在超市前的大太陽下,揮汗擺攤募兵的圖片,就讓人於心不忍,台灣的國防部還不得下令禁止上述的募兵方法,也就是台灣年輕人都寧願接受低薪的工作,也不願意接受高薪有保障的軍事工作,真的兩岸發生軍事衝突,誰敢相信台灣的年輕人真的會有7成人願意提槍上陣。
   
所以,誰都可以自我催眠,但是總統卻不可以,因為國家安全繫於他的一身,如果他不能清楚的判斷國家的角色,就容易把國家帶向危險的深淵。
   
因此,當蔡英文說出台灣可以扮演「棋手」的大話時,還好台灣的總統府卻沒有跟著頭殼發燒,還很清楚的認知不能把美國總統當成「棋子」,否則惹惱了川普,不僅可能帶來台美關係的巨變,也會變成國際社會的大笑話,這也是蔡英文政府要以總統府的高度,要求一名低端的傳播學者道歉的主因,也就是說蔡英文政府並非每一個人腦袋發熱,相信自己可以扮演「棋手」的角色。
   
其實在美中關係裡,台灣有時可能連「棋子」都搆不著,可別輕易相信自己還有能力扮演「棋手」,否則最後可能連怎麼被賣掉了,都還不自知呢!
 
(本文刊登於多維新聞網,2018.4.12,http://blog.dwnews.com/post-1015748.html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1149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