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國民待遇 有助解決台流困境
2018/02/14 16:03:00瀏覽69|回應0|推薦0

 
大陸河北省日前公告,將鼓勵招聘台灣居民到河北省事業單位就業,在崗位晉升、職稱評聘、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子女教學等方面,將給予等同大陸民眾的「國民待遇」。這是大陸第一個省市為落實中共19大之後新的惠台政策,也是解決過去「台流」在大陸處境艱難的新措施,這對台青到大陸就業將會是一項「致命吸引力」。

台流早就存在

從1980年代開始,在兩岸尚未開放交流前,就有不少台灣人到大陸做生意,有人衣錦還鄉,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流落異鄉,由於缺乏社會保障,如果創業失敗,或是失業,都可能變成大陸的遊民,甚至在各地流浪。大約在2002年有人就注意到這群失意人,「台流」的專有名詞才出現。

一般估計台商目前在大陸的人數約150萬人,而台流至少有5萬人,分布最多的地區是在廣東珠三角,其次是福建閩南一帶,上海、北京也有不少。而過去以傳統產業台商聚集最多的廣東東莞,全盛時期東莞台商、台幹至少30萬人。近年傳統產業不景氣,不少台幹離職後又不適應台灣生活,不肯回到台灣,因此就滯留在東莞,當地的「台流」估計也有數萬人,其中以厚街鎮最多,一度被戲稱是「台流村」。

中央社日前報導,近年來的台流還包括已在大陸定居、成家,後因故失業的台灣人,他們成為「隱性台流」。過去這群人因為台灣人的身分,在大陸找工作相當受限,在兩岸沒有任何一方政府願意提供的社會保障或奧援,他們仍在掙扎求生。

過去大陸因為在戶籍制度的區別之下,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有相當不同的社會福利保障措施,國家機關對城市人口是極盡能力的提供市民生活、社會上的保障,農村人口只能靠集體的力量自保。後來戶籍制度雖然取消,但是城市與農村的各種保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過去會有相當多的「農民工」到都市求生存的現象,現在城市又有「低端人口」的名稱出現的原因。

而台流在大陸既不是城市人口,也沒有農村的集體保障,只能靠各地台商協會救助,在兩岸關係好時,台灣政府還可能透過各種交流團體幫助他們,現在兩岸關係不佳,政府與交流團體的手伸不到大陸,即使新黨在上海成立台商服務處,也很難對台流有實質幫助,讓台流的處境就更加艱難。

為此,在中共19大之前還未推出台灣人享有等同大陸民眾「國民待遇」的政策時,許多在大陸就業、定居的台灣人都已經申請擁有大陸戶籍,以保障自己和家人在大陸的生存與權益。雖然台灣人在大陸為求生存不得不申請大陸戶籍,但在盧麗安因為被選為19大代表,導致她的大陸戶籍曝光,而被台灣政府取消台灣戶籍,這也讓許多已經申請大陸戶籍的台灣人惴惴不安,許多人生怕因此回不了台灣。

中共19大推出台人可以享有大陸的「國民待遇」之後,他們不必申請大陸戶籍,各種大陸的社會保障也可以擁有,避免他們因為失業,而可能變成台流的窘境,這對吸引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就業,將是一大利多。對於習近平講求兩岸人民要「心靈契合」的目標,應該是更為接近了。

台灣還剩什麼

但是,面對大陸不斷祭出吸納台青的政策,蔡英文政府似乎無所作為,除了會阻撓之外,就是放任楚材晉用,當有一天台灣的高端人才都被大陸吸納殆盡,台灣還剩下什麼呢?尤其是當河北省提出以省為主體的吸納台青的第一步,未來更多省市應該也會跟進,民進黨政府除了繼續阻擋台灣人西進之外,能有其他跟大陸競爭台灣人才的招數嗎?還是繼續聽之、任之。

(本文寫給旺報,2018.2.14)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1032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