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6 08:10:41瀏覽523|回應3|推薦48 | |
旅遊活動中安排了屏東縣的“山地門”景點,我向解說員問起心中單純的疑惑:台灣的原住民為何都要住在山上,或偏遠的東部,是為了保有一份大自然的原始?是為了更親近疼惜她們的上蒼嗎?解說員並沒有嘲笑我,反而耐心的告訴我:原住民是在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下被驅趕進入山區與東部的。
透過介紹才了解原住民在台灣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她們是台灣這塊土地真正的始祖,我們外來客用移民墾荒和戰勝者的姿態入駐,占據了大部分土地,沒有文字的她們則被外來文化融合之後用漢字紀錄自己的歷史,用行動保留自己的語言和習俗…… 幾乎與世隔絕的生存環境使部落得以保有與大自然最貼近的生活方式,保留自己的服裝和舞蹈。大部分原住民好酒量,也好歌喉,她們用渾厚原始的歌聲和生動熱情的肢體舞蹈,表達對自然、對天地禮敬的情懷與濃厚的感情,進行與土地神祇最直接的溝通。她們樂天、單純、善良,在神祇的眷顧下保留了許多人性的光輝。 現在台灣四大族群裡原住民人數最少,他們卻是這塊土地真正的主人。當我們一起在這塊土地落腳時,主人和外來客都經歷了幾乎相同的命運。 長篇小說《走過》,描寫的正是一位台灣原住民老兵的故事。一個失怙的十七歲少年“屈納詩”肩負著對家庭的責任,帶著改善家庭經濟的夢想,踏上異鄉的土地,誰知道這一走就是將近半個世紀!善良的“屈納詩”在槍林彈雨中存活下來,在兩場重病中躲過死神,在軍旅生涯結束後開枝散葉,終於在六十四歲時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重溫兒時的山林,重話故鄉的母語。不禁讓人感嘆這是動盪社會的捉弄,還是命運之神的玩笑? 書中最令人震撼的情節是屈納詩所屬的國民軍部隊戰敗後被敵軍俘虜,竟戲劇化的加入解放軍為共軍效命——或許對於一位原住民來說,國軍與解放軍對他的意義都不大,他直接的感受是從軍以來雙方對待軍人不同的待遇,解放軍人性的關懷讓他看見未來的希望,和努力的目標,並矢志為廣大農民、工人努力奉獻。 回顧歷史,當年屈納詩被國民政府以做工的名義騙去當兵,行騙的未必是國民政府,而是執行命令的人,而今天目睹大陸廣大農工利益被輕忽的現實,難道又揭露出另外一個騙局嗎?彷彿我們在謊言中度過人生大半的歲月,深深感受到一種真相事實不能公開的悲哀。 生於斯,長於斯,台灣這塊土地已經成為我們各族群共同的故鄉,我懷念中央山脈那一頭的故鄉,濃烈的思鄉情懷在劇場表演的歌聲與文字中被挑起,眼淚就像斷線的珍珠一顆顆的滾落,是一股刺人的痛楚與離家的辛酸。那深植內心的回憶是我們挑戰人生的精神後盾,是不會枯萎的生命泉源,也是生命走下去的原動力。我們的光榮是鄉情所打造,我們的容顏是鄉情所雕塑;累了倦了,耳邊更是故鄉日日夜夜的呼喚,鑽進身體的骨與肉,吞噬思鄉的愁緒……落葉歸根成了生命最後的企盼,我們的身軀、我們的靈魂終會回到故鄉…… 在戰爭的災難中,廣大的小老百姓往往成為政治的犧牲者,相信歷史終會還原真相。讓我們用人類最真摯的情感和對土地的愛、對族群的情,用對自然與家人最原始的依戀,重新尋回人類善良美好的生命價值。我們是歷史巨輪中小小的一個螺絲,大時代牽引著我們往前奔去,我們將腳印留在身後,用生命寫下歷史的一頁。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