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6 08:01:31瀏覽453|回應3|推薦48 | |
今天讀書會的主題是孩子的教養問題。郭老師拿最近月考中的一道選擇題與我們分享,題目是:以下哪一個答案是錯誤的?
1.自己收拾玩具。2.幫媽媽洗碗。3.爸爸叫我的時候不予回答。 班上大部分小朋友都寫3,只有兩位寫了不同的答案,於是老師在下課時候找他們了解情況,其中一位因為題目看不懂,只好隨便選擇;另外一位則說出自己作答的理由:有一次她幫媽媽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碗,不僅被罵得很慘,, 還被狠狠的修理了一頓,讓她知道家裡的碗是不能幫忙洗的。這樣的結論是孩子親身的經驗,實在不忍心責備,只好算正確答案給了分數。郭老師又好奇的問: “可是,為什麼爸爸叫你的時候不回答是對的呢?”孩子回答說:“經常我叫爸爸的時候他也是不回答的,所以爸爸叫我的時候同樣可以不回答。”傻眼的郭老師只好耐心的講解和引導,心中卻感嘆──的確是“身教重於言教”!從孩子身上我們看見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學習榜樣……。 小玲說到鄰居與她閒聊時所提的問題:“如果我現在一直幫我兒子剪指甲,將來我老了他是否會幫我剪指甲?”小玲肯定的回答:“不會。因為他從小就沒有學會剪指甲,將來連剪自己指甲都有困難了更別說幫父母剪指甲。”秀慧則說:“那得看你幫孩子剪指甲時他的心態,如果認為是理所當然爸媽應該為他服務的話,將來回饋的機會就很渺茫;如果他是懷著感恩心的話,就會回報父母。” 從孩子的表現和觀點我們看見了父母教育的方式和親子間的互動情形,從父母的心態中看見溺愛的痕跡。不可否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正不怕影子斜”,反過來說,如果自己身體不正的話又怎能指望影子不歪呢?……一番熱烈的討論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在有意無意中都太寵愛自己的孩子了!”走過辛苦的歲月後,我們一心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在過度遷就與順從與物質享受泛濫下,現在的孩子在百般呵護中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學習感恩與惜福、尊重與分享、獨立與自信,他們的未來確實令人擔心! 剛讀完幼保科進修課程的淑蓉,深深感嘆實在應該先上完教育課程後再生小孩,這樣才會懂得怎麼教育孩子。這確實是一件遺憾的事,我們往往是邊做邊學,主觀的因循 父母的那一套再加上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愛孩子——當年我們渴望獲得充裕的物質、渴望學習的各項才藝,一份自我補償心理卻藉由孩子來達成,雖然獲得自我安慰,竟害苦了孩子。教育是不能盲目的由著自己摸索和臆測,溺愛的害處比失愛更為嚴重,教育孩子還需要多一分智慧與用心。 讓我們仔細聆聽孩子的聲音,允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吃苦、受挫折與犯錯的機會,在勞務的分擔中學習承擔與責任,才能珍惜物質的可貴,才能學會生活自理和做事能力,進而尊重生命,感恩身邊的每個人,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知識的巨人、生活的侏儒,這才是給孩子真正的愛。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