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2 03:21:38瀏覽1706|回應4|推薦35 | |
這是妮妮學校的傳統,幼稚園學生在11月一開始,就要為感恩節表演會做準備,每天放學回家,妮妮都會唱她們要演出的歌曲給我聽。沒有歌詞對照,聽著她的歌,我不費心去猜測歌詞的內容,隱約知道有一首是國旗歌、有感恩內容的歌(聽到有火雞在內)等等,光是聽她以童音用心的唱給我聽,就讓人心暖暖。 一般感恩節在11月的第四個周四、周五放假,公立學校卻自周三開始就放假,妮妮的演出也就安排在周一舉行對校內的著裝預演,周二舉行對家長的正式演出。 感恩節的由來是當初英國移民乘五月花號來美時的辛苦歷程,其後獲得美國印地安人的協助,妮妮她們表演的內容即以這段過程為主,演出時有兩種服裝,一是英國移民清教徒裝,另一是印地安人裝,均以紙張及棕色紙袋自製而成。因為有兩次上台演出機會,老師們很貼心地分配小朋友一天穿一種裝扮上台。妮妮周一預演就是清教徒裝,周二就是印地安裝。 周二的演出於11:15開始,學校小禮堂直排座位被家長們坐得滿滿的。開場前先由音樂老師彈奏樂曲數首,兩位小朋友到台前請所有觀眾向旁邊的國旗起立致意,全體小朋友右手置於胸前,唸出對國旗的致詞之後,才正式開始演出。 開場由其中一位幼稚園老師先介紹音樂老師,感謝她每周二次教小朋友唱歌及基本樂理,並在這個月裡不停的與學生練習演出內容。她進一步謝謝所有的家長,因為州政府並未支付音樂老師的薪資,我們學校很幸運能有音樂老師,全是來自家長的捐款。 表演過程中,可以看出老師們很用心的安排讓每位學生都在演出中擔任一個角色:有開場、中場介紹及收場的各兩位小朋友;兩首與印地安人有關的歌曲,各有五、六個小朋友在台前打小鼓配合歌曲;有一首歌是十幾位小朋友要站起來以樂器配合表演;有幾位小朋友負責在某些歌曲中拿火雞或是輪船造型等道具。我家妮妮就是拿樂器的一員。 小朋友在台上邊唱歌,邊以手勢做表演,在台下的我,看得令人感動,這一群小小孩,竟可背誦出這麼多的歌曲! 表演結束後,每位小朋友被帶到禮堂後方,已由義工家長佈置好的餐桌前,享用感恩節餐點。 小妮妮有主導慾,一開幕她就看到我,先跟我揮完手後,要向國旗致意時,她就比手勢叫我站起來,每首歌結束,她就提醒我要拍手,最後一首歌結束時,老師出來做收場的時間,她深怕我馬上回去上班,急著就在台上大叫:「媽媽不要走」,我只得以口型告訴她,我會等她。 吃完感恩節餐,小朋友們就被帶回教室,讓家長有機會拍團體照,隨後就可下課回家。下班去中文學校接妮妮回家的路上,她還興奮得唱個不停。 小朋友開場 老師怕小朋友忘記內容,在台下帶動唱。 負責表演樂器的一群,妮妮在右上角 感恩餐內容有果汁、葡萄、馬鈴薯泥、玉米及麵包,另外還有火腿及起司,隨後由義工家長在徵選小朋友的意願後,一一派發(因為有人吃素,有人對奶製品過敏)。 妮妮的印地安造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