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禪修
2011/07/08 22:58:13瀏覽244|回應0|推薦6

聖嚴師父:禪的修行,能使懦者立,頑者廉,狂者謙,剛者柔。所謂禪修即是心的鍛鍊。藉由禪修的練習,培養內觀與自我覺省,並時時將這種能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自己打過禪七的經驗確實是如此,禪修可以"調和"身心。若要修心還得藉身,若求身好還得修心,而禪修可以使我們的身心達到健康的目的。以世間法來看,總會認為世智聰辯、聰明、精明比較好,這些的確能幫我們獲得世間的金錢、名位,但與能否解脫痛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甚至金錢、名位都不是長久的,終有從手中溜走的一天。

禪修學佛就算沒有開悟,我們也能在修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轉變,比如在第一次禪七時,我覺得飯菜水果很好吃,而平時自己是個會計算的人,當我瞄到在義工菩薩發水果的時候,因為我會怕自己吃不到或者要多吃一些,在義工菩薩還沒到我的位置前,我就會開始預做準備要把我的碗推出去裝水果了,但是在禪七末幾天有一次,我竟然心平氣和地以沒有打算的心吃著自己的飯菜,等到義工菩薩過了的時候,我才發現:阿,我怎麼會完全沒注意到呢?我傻啦?怎麼不精明了?下山後怎麼辦?後來小參法師說,禪修就是有這種調和的作用,我才發現心境已經慢慢轉變了,從很計較到比較不計較,而心因為這樣才能泰然,不是說不吃,也不是一定要吃,能吃可以吃就吃,不吃也沒關係。老子說大智若愚,有大智的人外表似愚,內心實是不愚。

慈悲心的開發也是從微細的地方開始滋長,因為心變細了,感受不那麼粗,當腳踩在地上會怕小蟲子被踩死、踩痛,乃至於看到弘一大師文集提到不履生草,也可以體會小草也是有生機的,當我們的心變細時,對別人產生輕微的傷害我們就能感受到,當我們的心很粗時,便不是那麼在乎;當我們的心變細,我們就能發現內心絲微的起心動念,當我們心很粗時,我們什們都感受不到,只會容易感到厭煩,而禪修最大的功用能使我們的心、感受、覺知變細,我們就能覺察到平時不能感受到的覺受,加之以正確的佛法觀念,從很微細的地方開始,身心便起了微妙的轉化,智慧、慈悲也慢慢開發,這就是禪修最大的功用;而身體的健康則是不求自得,在打坐當中,身體的氣血自然地運行,便能使身體自然修復,也就達成健康的目的。

禪修、學佛、修行不是要讓人有了什麼境界、體驗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重要的是內心的貪、嗔、癡減少了嗎?心柔和了嗎?具備智慧、慈悲心了嗎?

禪修的好處只有親自嚐過的人才能懂得。

阿彌陀佛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terne6990&aid=540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