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10/04 22:18:51瀏覽2710|回應0|推薦0 | |
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分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分的佛教徒,如果嚴格地說,他們不是佛教徒,而是神教徒。不過他們之有宗教的信仰,仍是根源於佛教的關系,所以他們本身不會否認他們信的是佛。 既然神佛不分,他們所崇拜的對象也就很復雜了,凡是泥塑木雕油漆墨畫的偶像,不論什麼名目的偶像,都在他們的崇拜之列。一般淺知者批評佛教的“滿天神佛” 者,也就是指的這一現象。事實上,他們並不是佛教的正信弟子,他們也沒有歸依三寶,如果歸依了三寶之後,他們就不會如此的“迷信”了!因在三歸之中,就有三項規定:(1)盡形壽歸依佛,不歸依天魔外道。(2) 盡形壽歸依法,不歸依外道邪說。(3) 盡形壽歸依僧,不歸依外道邪眾。 既然不得歸依外道,自也不會再去崇拜外道的神像了。再說,一般人所拜的鬼神,都是低級的,都是不辨善惡的,敬他者未必得福,逆他者必定招禍,其實那些鬼神,多半是厲鬼之類的邪靈所化。 但是邪不敵正,只要我們歸依了三寶,這些邪靈自會潛跡,在《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中說,歸依三寶之後,即有三十六位鬼神之王,隨逐護助。如能再受五戒,每持一戒,即有五位護戒天神,隨逐護身。因此,在《佛說消災經》中又說,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可見凡是歸依了三寶的佛弟子,一般的邪靈鬼神不唯不敢受禮,並且還會遙遙地逃避哩! 不過依照《優婆塞戒經》中說,在家的佛弟子們,為了護持捨宅與身命,可以祭祀諸神,如果為了恭敬諸天擁護佛法的功德,供養禮拜也是可以的,並也可以禮拜世間國王、長者、貴人、老者、有德之人,但那僅為恭敬而非歸依。在家人,在俗隨俗,但卻不得因隨俗而流俗,而去敬信外道,宣說邪法。同時,禮拜天神,也僅限於擁護正法的天神。否則的話,便要失去歸依三寶的身份了。 至於出家人,無論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絕對不可禮拜任何鬼神,寺院內雖然莊飾護法伽藍的神像,僧人也不得禮拜,否則便是犯戒。 【聖嚴法師:法鼓山上土地公的故事】在(法鼓)山上諸多戶外景致裡,我想特別一說「山神廟」;它的位置就在法鼓一橋對面,臨溪步道的終點。在我們來到山上之前,此地已有一座土地公廟,這是三界村幾戶村民多少年以來的保護神。
根據當地村民的講法:從前這裡每到了夜晚,就會有一簇一簇的星火,微微泛著綠光,在不同地點出現;漸漸的,星火會合為一,隨後驟然消失於空中。
這種景象,據說不少的村民都見過;也有人好奇走近,但什麼也看不到,只見到一塊大石頭。漸漸的,就有居民對此石頭膜拜,說是很靈感;於是村民就蓋了這座小小的土地公廟。
有意思的是,這地方原來屬於私人土地;因地主沒表示意見,也就成全了這樁事。日後當我們來到法鼓山,陸續把周邊土地買進;其中的一塊,就是土地公廟所在的山坡地。原地主未交代如何處理,一切由我們自行決定;而在考量村民能有信仰是樁好事,基於尊重,我們也就把土地公廟保留下來了。
隨著上山人員的漸增,我們跟土地公廟的互動也愈見頻繁。有好多人經過這裡,都會停下來合十、問訊;我也是一樣。每回經過土地公廟前,我一定是合掌、問訊,向土地公打招呼。
法鼓一橋尚未建成之前,只有一條小橋從土地公廟的右側經過,那是我們唯有的進出路。每當我經過之時,都會停下來問訊,也請土地公菩薩為我們守護道場。當時有一位工務所職員很誠心,每天上班之前,一定準備水果、清茶敬拜土地公。
有一回,我帶著研究所學生上山看建築用地。有一學生看到我對土地公問訊,他講:「師父!閻王好見,小鬼難擋!別拜小鬼啦!」我當場斥責他:「你錯了!土地公是在這裡,替我們守護道場。」結果馬上就有事情了!
就在我們走進建築用地,穿過水田之時,那學生就出狀況了!他的一隻腳陷進爛泥淖中,另一隻腳想拔出來卻越陷越深,整個膝蓋都快陷進去了。他很緊張,問我怎麼辦?我就把我的木杖遞給他,一邊對他講:「你向土地公道歉吧!請土地公『大人不計小鬼過』!」
他照著我的話講了。很奇怪!他原先動彈不得的腳,自然就從泥裡拔出來了。回程經過土地公廟,他自己主動趨前向土地公菩薩道歉。這是真實的事。如果說土地公信仰完全是迷信,好像也不是這麼一回事!
再過一段時間以後,我開始對土地公菩薩說法。我說:「三界是火宅,您在這地方很辛苦,雖然做了土地公,仍然不自由,並沒有真正得解脫。現在山上的臨時殿每天都有早晚課,請您來聽吧!我講開示的時候,也請您來聽法!不要老是守在這裡,快到西方佛國淨土去吧!」
後來,有一個俗稱有「第三隻眼」的人,到了山上這麼講:「這裡的土地公走了!廟還在,可是土地公被高人度走了!」而工務所的那位專職一聽說土地公不在了,從此不去拜了。可是,當地村民還是一樣來拜,結果又來了另一位土地公菩薩。
我是發了一個願:待法鼓山落成以後,就把土地公菩薩升格為「山神」,將土地公廟翻修成「山神廟」。因這項工程不在原來的建築規畫之中,必須另作籌款。
當時有一位李枝河居士發心替我駕車,我問他能不能發心;他二話不說,就接下這樁護持的功德。就這樣,我們把土地公廟翻修成山神廟,規模比原來大一些。我們也不打算把山神廟蓋得太大,因為這裡有步道經過,山坡上也有棵大樹;我們不希望傷了這棵樹。
在山神廟增建之前,原來即有一副對聯是我題上的;大意是保佑三界村,護持法鼓山。現在山神廟已完成擴建,僧團營建部的果懋法師希望我再給一副對聯,我新想的對子是「保佑三界村全體村民日日吉祥如意,護持法鼓山教育園區時時平安清淨」,也可簡作「保佑三界村村民吉祥如意,護持法鼓山園區平安清淨」。
(摘自《法鼓山故事》p151-159: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