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2/23 16:11:32瀏覽107|回應0|推薦0 | |
今天有位網友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許多人聽一些法師、活佛、堪布、住持及居士講經,聽說上供、下施的功德很大,或者在佛經里看到要'放下',便不顧家人看法與實際生活環境,離開家庭,辭去工作,跟隨那些講法的法師,或到寺院、念佛堂念佛去了。這還是好的,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有些人甚至把家產賣出去,做上供下施。過了一段時間,實在生活不過去或者不適應寺院的生活了,又回到家中。他們認為自己學佛學得很好,很了不起,便要求大家都要聽他的話,按他的思路和吩咐做事,連吃飯都不例外。他們往往擺出一副馬上就要成就的表情,來對待周圍的人。這樣一來,使親人和朋友產生很大的反感,也讓社會對學佛產生誤會。我想請教活佛,盲目狂熱地學佛真有功德嗎?” 鑒於這位網友的請求,今天我給大家簡單講講盲目狂熱地學佛是否有功德的問題,希望能夠滿足大家的心愿。 這位網友提到的問題確實存在,而且非常嚴重,嚴重到很多人一聽到“學佛”兩個字,心裡就產生疑問與恐懼。我聽說,在北京有一位母親要去寺院拜佛,臨走前對孩子說:“孩子,我去寺院拜佛,你在家裡好好看書,聽爸的話,我馬上就回來。”孩子一聽母親要去寺院,嚇出一身汗,跪著說:“媽媽,我求求你,不要離開我。我以後聽話,好好學習。”母親問“孩子,誰說我要離開你?”孩子哭著說:“我同學小麗的母親,自從去了一次寺院之後,大家都說她著魔了,家裡的錢都給了寺院,現在連小麗學費都交不上。小麗的母親天天去寺院,不再管她。小麗多可憐啊!我不願意我的媽媽也變成小麗媽媽那樣無情。”這句話是真是假不重要,它確實反映了個別學佛人所存在的問題。 我剛來北京的時候,認識一個女士,說她是學佛者。後來我們聊天,才知道她的真實情況。過去她是一個省報記者,有能力,又有才華,承擔整個省的報社工作,指揮很多人,做了很多善事,幫了很多窮人。大家都羨慕她,也佩服她。後來她認識了一位格魯教派的活佛,供養了不少錢。由於她的個性較強,丈夫對她有些看法,夫妻之間出現了一些矛盾。按道理來講,家裡爭吵是正常事,但那位女士趕緊去聽活佛的建議。活佛聽了她的敘述,就說:“你們的緣分已經到頭了,趕緊離婚,放下工作,念佛修行,多做功德吧!”女士按照指點,跟先生離婚,放棄工作,跟隨活佛跑遍中國四大名山;同時,還供養僧人和寺院,布施孤寡老人和貧困人。她帶著自己的女兒去了藏地。母女兩人準備剃頭出家時,女兒的父親派秘書來想接她們回家。女兒不適應藏地生活,便跟隨秘書返回北京,按父親的意願赴日本學習。女士則死心塌地學佛,堅決不工作,按著活佛的意思,把金錢全都捐了出去,最後除了一套房子以外什麼都沒有了。於是,她去拜見了另外一位法師,遵照法師的意思,她跑去寺院修行。呆了一個多月之後,,由於實在不能適應寺院生活,只好又回到家中。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她。我的幾位弟子非常關心她幫助她。並且希望我能說服她,讓她繼續工作。 我經常跟她講:“拜師不是跟隨上師瞎跑,而是對上師要有虔誠心;信佛不是胡裡胡塗地燒香跪拜,而是誠心誠意的依靠三寶;學佛不是學迷惑而是學智慧;修佛不是執著傻呆,而是修煉正確的道路;出離心不是討厭世間人,而是脫離輪迴的心態;慈悲不是同情別人,而是對於別人發愛心;發菩提心不是如同瞎子亂摸東西,而是發清淨心而為眾生脫離輪迴,成就佛的心愿和行動;放下不是猶如瘋子離開家,拋棄家人,在街上發瘋,而是內心的執著心要放鬆。我們上供養三寶要清淨心,下布施六道要捨得心,對一切眾生要有熱愛心,才能有功德的,才能成就的。實際上,工作也是為人民做事,人民的事就是眾生的事。我們做事主要看你持什麼心態,若是自私的,即是惡業;若是利他的,即是善業。”她真的聽懂了我說的話,覺醒過來,悔恨不巳。自己糊裡糊塗地辭了工作離了婚,錢也花光了,女兒也跑到了國外,朋友見到她就像見到瘟疫,避之唯恐不及。後來,她給那個活佛打電話,說自己生活上有困難時,活佛就說,我在拉薩很忙,匆匆關掉了電話。 前幾年深圳一位信徒,拜一位堪布為師。按堪布的指點,她辭掉工作,上百萬家產都供養給堪布和佛教學院,自己在學院住了三年。後來她的女兒得了怪病,她立即回到母家,花了不少錢給孩子治病,生活非常艱難。當得知女兒需要動手術時,她實在沒有辦法,給堪布打了電話,問能否借點錢。堪布回答:“我也沒有錢,希望你多做善事,積累功德。”這樣的例子很多。 去年有個其他教派的信徒來找我探討問題,她說:“五年前我是大老闆,部下有五百多人。後來遇見一位法師,法師說我的罪過很大,業障現前,生命有劫難。我就按照法師的意思,為了生命而放下了工作,幫法師建築了一座寺院。我所有的錢差不多都捐了出去,丈夫十分傷心,因此我們離婚了。兒子和父母知道了我們離婚的事,都非常傷心。我不顧他們的感受,全部放下後,進入了寺院。剛開始我覺得自己輕鬆了很多,可後來越來越迷惑,這樣做我真的有功德嗎?” 我對她說道:“我不敢說完全沒有功德,但可以說沒有大的功德。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學佛不能缺少智慧,若是缺少智慧,你就是學一輩子佛,依然是個迷惑不解的人;做善不能缺少愛心,若是缺少愛心,你的所作所為都會傷害他人,傷害自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惡;布施不能缺少舍心,如果你舍不掉或斷不了貪心,最好不要布施,否則即使布施也沒有大的功德。在舍心與心甘情願的情況下,上供養諸佛菩薩,中慈善捐款,下布施六道眾生,都有無量的功德。布施也好,供養也好,捐款也好,念佛也好,都要如理如法。如果你不懂道理,或者不明方法,就多問善知識與前輩,多看這方面的書,多聽智者講課,然後套用在自己的身心之上,去體會,你所作所為就會有功德。若是你在不懂、不知、不明的情況下做事,就容易犯錯誤,會傷害更多人。那樣的話,又怎么能收到好的效果和功德呢?自古以來沒有這個道理。” 在我們家鄉有一家人,父母去世時,家裡比較窮,沒辦法厚葬。鄰屆說他不孝順,沒有超度好父母。為了壓制鄰居的幾句邪話,他到處借錢,最後借到十多萬元,邀請很多僧人辦超度法會。但很多高僧沒有參加,反而說他這么做不如法。他問:“為什麼?”大家都說:“你為了父母超度,增加自己的負擔和壓力,這種供養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父母在中陰里見到你因為他們而增加這么大負擔,一定會傷心痛苦。超度是讓活人和死人都離苦得樂的方法。你這樣做,亡者和你只能得苦離樂,這不僅不是善,而且容易變惡。” 布施和捐款都一定要隨緣,隨自己力量,不能過度與強求。我聽說在台灣有個圖書館,館長是個聰明能幹的人,很有善心,對佛法也很了解。有個人拿了五十萬來供養,館長就問他:“你是不是很有錢?”他說:“不是。” “那錢從哪裡來的?” “借高利貸來的。”館長馬上叫他拿回去,一分錢都不收,就說:“你這個不如法。為什麼?你增加自己的負擔、痛苦,給你自己帶來壓力。佛決不會這樣教人的。”很多學佛者,他們越學佛越快樂,越布施越有財富,因為他們學佛學的是智慧,做善都是依理做事,依法辦事,供養布施都是隨自己力量去做。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經濟和家庭都管理好,保持好,不能靠變賣家產來供養、布施、捐款。 學佛的目標就是離苦得樂。我們要快樂,還要把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分享給大家,這樣別人也快樂,你學佛就沒有錯。如果你學佛時自己得到了快樂與放鬆,但卻給別人帶來痛苦和傷害,或者雖給別人帶來了幸福,但自己卻傷心苦惱,這都是錯誤的,都沒有功德。學佛的人一定是很快樂的、幸福的、愉快的,心愿如意的。如果你學佛不快樂、不幸福、不愉快,心愿不如意的話,那你的學佛一定出問題了。有些人越學佛越苦惱,越修行越變態,做善都是為了宣揚自己,這樣不可能有功德的。我們要知道: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修心是人生最好的改善,做善是人生最大的榮幸,快樂是人生最終的目標。 佛經里根本不會認為不孝順是善,不會認為傷害家人是佛法,更不會認為連吃飯都要控制他人也是善。佛對於一切眾生,都會合情、合理、合法,隨順眾生,絕對不會加重大家的負擔,給大家壓力。學佛也一樣,我們不能在被迫的情況下學佛,也不能通過嚇唬、壓制等手段去讓別人接觸佛。那樣接觸佛法沒有作用,更沒有意義。學佛是在自己心甘情願、自信的情況下自動接觸的。若在家裡人不曉得或不同意的情況下去捐款,作用不會很大,你數字再大也不行。因為你的家人不高興,很傷心,你傷害了他們。做慈善捐款一定要大家一起同意,誠心誠意,快快樂樂,那樣功德才會大。真正學佛的人,不會給別人增添負擔和麻煩,供養、布施、捐款都不能有絲毫壓力。我們要用善良和愛心,依佛法而辦事,這才是佛教所講的積德行善,才叫如理如法。 在學佛之前,大家必須要明白幾個問題:佛法不是宗教,而是教育,教育我們做好人、做好事、做一個有愛的智慧人;信佛不是迷信,而是真信,真信自己的智慧,真信做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真信自然的變動與無常;學佛不是學邪,而是學正,學正就是學正法,正法就是智慧法,讓我們做一個又有智慧又能幹的人;拜師不是盲目崇拜,而是拜能夠向他學習的老師;積德行善不是盲目狂熱,而要用智慧心、清淨心、捨得心、大愛心、機靈心去幫助他人,這樣才有功德。盲目狂熱地學佛與積德行善都不是佛的精神,不是佛教徒的作風,更不可能有功德。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