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1-1015:淡水采風古蹟
2011/10/18 21:28:22瀏覽2133|回應0|推薦17


  

凡是住過〔淡水老街〕,對公館口地名,都能朗朗上口,但是,能指出其確實位置,又知悉地望緣由的人,卻寥寥無幾。淡水老街是指中正路10巷(俗稱公館巷)以西,迄福佑宮東側巷道(即重建街),沿中正路兩旁的商家屋舍一帶,這一段路現今大多以淡水老街稱之。中正路自始皆為淡水的主要街道,昔稱大街或下街。日治「淡水郡役所」為改善交通,美化街面,建下水道等設施。

  = = = = = = = = = = = = = = = = = = = 

 

  ※〔淡水紅樓〕由開設洋行致富的船商李貽和興建於1895年,於1899年落成;曾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六名。該建築原是船商李貽和的宅第,然而由於他所經營的兩艘貨船發生意外,經濟困難而將此樓在1913年轉賣給當時的淡水街長洪以南。洪以南在成為這棟紅樓的主人後,為它取了「達觀樓」的雅號。

淡水紅樓的三向立面為紅磚所造的連續半圓形拱圈,其內則為陽臺,而陽臺的欄桿則使用綠釉瓷瓶所製。至於建築物的臺基則使用唭哩岸石製成,高約3公尺,外面並留有空氣孔。

= = = = = = = = = = = = = = = = = = = 



  ※〔淡水教會〕是馬偕博士親手設立之教會,堪稱北台第一聖會,前人建蓋淡水禮拜堂時亦曾考慮過此一要素。教堂所在之地昔稱「龍目井」,因有雙井比鄰而得名。於一九三一年開工,由二世馬偕偕叡廉長老親自設計督工,一九三三年九月完工,是為「設教六十禧年禮拜堂」。

〔淡水禮拜堂〕最大特色乃是左邊之鐘塔直插天際宛若禱告的手,配合著淡水旖旎風光,遂成了名聞全台的風景線,一直是畫家們最愛的寫生題材。一九八六年教堂因台灣瓦難以維修,而翻換瑞典進口之鋁質浪板,並且更替彩色玻璃,特別是正面和鐘樓的五扇窗戶之圖案,更為這座美麗的教堂憑添典雅別緻之風情,成為淡水的名勝。

〔淡水禮拜堂〕是由偕叡廉先生親自設計、監工,並由當時的鍾天技牧師協助,禮拜堂的左側是一鐘塔設計,宛若伸向天際一雙禱告的手,窗戶則用彩色玻璃拼成,流露出一股莊嚴繽紛的色調,增添典雅的風情。

  = = = = = = = = = = = = = = = = = = = 



  ※〔滬尾偕醫館〕位於馬偕街內淡水禮拜堂旁,若沒有仔細找還找不著!一間不起眼的平房,卻常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此棟為馬偕紀念醫院發源地,1879 年9月14日落成,名「滬尾偕醫館」; 

此醫館建築為馬偕所設計,屋體為西式建築,在樸實的淡水區上卻有著西洋門窗,極富趣味,樸實的外貌很難讓人聯想到其實偕醫館是具水準的醫院,1877年曾在此發現全球首宗「肺蛭蟲」病例,而名聞一時,之前馬偕也曾在此租屋為診所,名「滬尾醫館」。目前醫館裡還保有洗濯台、壁爐、門鐘,及早年病床等設施,和馬偕的風琴、藥罐、拔牙工具等珍貴文物。

馬偕過世後因應時局需要,於1912年移往台北新建的現代化院舍,即今馬偕紀念醫院,此後八十年間建築體也多次整修,但大致完整保存至今,管理權屬淡水教會。

= = = = = = = = = = = = = = = = = = = 



  ※〔福佑宮〕創建年代約為清乾隆年間(1822),是淡水現存最古老的廟宇,位於淡水市場斜對面,沿中正路直走即可到達,福祐宮歷經多次重修變遷,仍保留傳統風貌,已被列為三級古蹟,廟內石雕樸實渾厚,在福祐宮前殿之右側內牆,嵌有一極具歷史價值的石碑,於嘉慶元年(1796年)所立,高約90公分,寬約45公分,碑名為「望高樓碑誌」。

福佑宮是昔日渡台來滬尾移民之共同信仰中心,也是淡水街的發展中心,為商務舟楫往返之樞紐,廟中主媽祖,俗稱媽祖宮,巡撫劉銘傳曾奏請光緒皇帝微賜「翼天昭明」匾額,現今仍懸掛在正殿。 

   = = = = = = = = = = = = = = = = = = = 



※〔三協成〕,創始於昭和十年 (西元1935年) 成立至今,已逾一甲子。西元2000年,當家李志仁先生成立「三協成糕餅博物館」,定期舉辦油畫、雕塑、佛朗明哥…等展覽。讓餅店不只是餅店,同時成為推廣傳統文化的博物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ncent1070&aid=575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