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9 20:40:12瀏覽582|回應0|推薦5 | |
節錄:【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全盛時期有100多家書店,近年僅剩下約20間,但經濟不景氣,書店經營越顯困難,下個月又有4家書店打算轉業或關店,連經營20 多年的儒林書局也撐不下去,9月20日要吹熄燈號。】 文化部才成立沒多久,無疑是給文化部打了一個狠巴掌,我們追求的文化產業到底是什麼?街頭的書店一家一家的關門,當消費者不在走進書店時,在充滿物慾膨脹的街頭,原來我們標榜的文化產業是一個以商業文化為導向的文化產業。當人們不在追求閱讀獲得心靈享受的時候,就是追求外在的物慾享受,當物慾高漲對整個社會的成長無疑又陷入另一種生活。這種生活是好是壞也將考驗著人心。 郝龍斌的大是與大非我一路挺到底,綜觀有許多人認為郝市長有許多政治聯想,我只能說那些都是「你們在想的」。突然覺得聯合新聞網部落客好像電視名嘴,無止盡的東猜西扯的說郝龍斌的總總是非八卦,我討厭電視名嘴東扯西扯、說三道四的,同時我也不希望聯網城邦部落格變成另類的八卦名嘴天地。 當人們不再以逛書店為樂趣,以看書為休閒的時候,充斥在人們內心的那股人文氣息將被隨之而來的商業氣息包圍,也許有人會說商業人文不好嗎?近幾年的商業人文有讓社會變好嗎?商業人文是一種商業取向的文化代表,和以純人文氣息走向的文化代表不一樣。文化部致力於文化產業的開發當然是可取的,但是一但文化產業注入太多的商業氣息時,這種商業文化產業並非有助於社會大眾身心靈的文化內涵,文化部以及各地方文化中心除了汲取商業文化以外,是不是該聶取一些純人文思想的文化,一個純人文思想的文化產業,是要拋開政治思維,商業思維,純以人文為導向的文化氣息,才足以洗淨人們內心的貪婪屋房。 節錄:【實體書店是文化的綠洲,它對我們社會的貢獻,就在於它所散發出的外部效益。走進書店的人們未必買書,但是走出書店後,卻或多或少汲取了免費卻又無價的知識。如果有人問我,我們的社會需要建立些什麼設施?那麼我會說,我們需要實體書店,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過去,也同時讓我們看到了未來!】 台北市已經到處充滿商業撕殺的軌道,那少有的人文氣息卻一間間的消失,郝龍斌市長除了化解社會政治帶來的紛爭以外,先重新打造一條台北的書街,帶動全新台北市純人文文化氣息!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