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14 01:04:40瀏覽919|回應0|推薦1 | |
ニOO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於台北 電腦導讀文章: https://youtu.be/fspLr2sEWSk 生命的痛苦來自於「心」--- 就是一大堆的情緒,痛苦它來自於情緒,你覺得很痛、很害怕、不甘心、放不下,這些是不是情緒?你覺得不想再來這世界輪迴,這是不是情緒?你很留戀你這一生所獲得、成就的一切,這是不是情緒?你很遺憾理想沒有實現,這是不是情緒?
靜心就是如何把這些情緒沈澱下來,以致使它消失。它消失了,你的自我也消失了;你的自我消失了,痛苦也就消失了;痛苦消失了,六道輪迴也消失了;你也可以不用再來投胎了,如果你還要再來,是因為你的願力而來,佛菩薩來這世界只有二種方式: 一 、菩薩依照他的願力而來,因為他慈悲的大願而來 二、佛則是因緣而生才來這世界,因緣俱足他就來 這世界只要有福德的人存在,就會有佛菩薩到這個世界來分享、來滋潤,而他們在等待,等待法雨的甘霖淨化。 佛菩薩所傳的每一個法門不外就是要靜心,八萬四千法門,用各種不同的方便法就是要把這個心沈澱,所謂的「心」,也可以稱之為「妄念」「妄心」,而不是「真心」,因為真心就沒有問題了,真心就是生命的本質---存在---空性。 我們要很深度的來對自己下定深切想要出離自我的決心,這樣來談靜心才有意義,如果你覺得「自我」並不會造成你的痛苦,那你也不需要來這裏聽老師說法了,你也不需要做真正、很究竟的修行,因為這世界的一切際遇並不會造成你痛苦的感受到極限,所以你並不會想要出離自我;如果你不想要出離自我,那種很深切想要出離自我的心願尚未出來,事實上你就沒有機會出離,除非你覺得自我真的很苦。 所謂的靜心,就是把自我這個虛幻不實的幻像用智慧去觀照來淨空,因此靜心是遠離自我,讓自我消失的不二法門;這個本性、空性到底存不存在,有體會過這種寧靜的人,即使只是曾經瞬間體會過,你要知道,那是他福德累積很深才有那樣的因緣,去體會到空性的寧靜! 只要他品嚐過之後,他就會下定決心要遠離自我,不再與自我認同;但是沒有體會過的人,若會產生出離心想遠離自我,那也是福德很大的人,因為他苦夠了,苦的強度在於他對苦很敏感;如果一個人對苦的敏感度不夠,縱使有妙智慧的人來看會覺得很苦,可是他就是不覺得苦。 所以那個苦,不在於苦的本身,而在於他對苦的敏感,那股敏感、敏銳的感受就是觀照的原動力。 有人曾經體會過本性 (空性);有人相信空性而完全不懷疑,那是很大的福德;至於體會的人呢?他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相信問題,因為他知道空性就是那樣,他只是達不到空性顯露的狀態,在若隱若現間,他曾經體會過,這樣的人是全然的信任空性,那個信任不是來自於知識性的判斷,而是本來就是這樣的心境。 但是一個人若沒有體會過空性,卻能全然的相信,那也是福德很大的人,至於那些質疑的人,心裏有問號---真的嗎?本性真的是痛苦的絕緣體嗎?真的有那麼清淨嗎? 真的沒有情慾、憤怒的種子嗎?沒有貪婪的種子嗎?名、利都誘惑不了你嗎?其實當你提出這些疑問時,你要注意到,你是在懷疑有沒有那個本性的東西存在,我可以告訴你,你是普羅大衆,你離本性非常的遙遠。 上乘人---就是過去累積很大福德的人,他聞「道」就完全沒有懷疑,而產生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心境,至於下乘人 (下乘根器人) 聞道在笑---可能嗎?真的嗎?中乘人聞道則是半信半疑,你自己評估你是屬於哪種根器的人呢? 當你能深入了解自己時,再來檢視今日的主題,在進入靜心、體會靜心的過程中,我要分享的是空性存在的確是真實不虛的,空性是很難用言語形容、表達,但是我盡量用各種方便方法去表達以開啟體會空性的途徑。 我們來誠心的合掌,你要知道,誠心合掌的本質就是存在的本質,就是空性,所以當你誠心合掌時你去罵你原本想罵的人,你罵罵看,你罵的出來嗎?你內心有許多的貪念或者怨懟、想報復的念頭,一切不善的念頭,你在合掌當下,那個念頭還在不在?你自己看看,你非常緊張或者壓力很大,很想傷害人,或者你計算、計較的念頭在誠心合掌當下,還在不在?你自己觀察看看,給自己一點時間沉澱下來看看,在你合掌當下你能罵出三字經嗎?那個憤怒還在不在? 你的思緒就像烏雲,在合掌禮敬當下,你的思緒會漸漸消散,思緒消失的當下就是真理,思考消失的當下就是存在,就是諸佛的法身,就是本性,就是真心。 去過陽明山擎天崗嗎?那個擎天崗就是存在的顯露,大自然就是存在的顯露。當你的自我很強,你很憤怒的時候,當你投向大自然的懷抱,看到那麼雄偉、寧靜的大自然時,你的自我在哪裡?不見了,換言之,你的妄念在哪裹?你的憤怒在哪裏?你的貪婪在哪裏?當下都暫時不見了。 所以大自然是無意識的佛;佛陀則是一個有意識的大自然,你的本性也是如此,在合掌禮敬當下,你就跟大自然一樣。 今天若有人激怒你,你想殺他、扁他,可是當他誠心的對你合掌恭敬,事實上你的瞋心會不見,就像你到大自然,你的瞋念也會消失;因此在誠心合掌當下,你已漸漸進入空性,可以證明空性的存在是真實不虛的。你的懷疑是出自你的頭腦,我用各種方式來跟你分享空性的美妙,所以當你分不清什麼是頭腦、什麼是本性時,只要你試著誠心合掌當下,讓思緒沈澱,本性就在那個地方顯露。 所以當你很緊張時,請你合掌;你很憤怒時,請你合掌;當你很計較時,請你合掌;當你很虛偽時,也請你合掌,去感受到你那清淨的本性。當你已體會、知道本性時,當你所有的念頭、思緒跟合掌當下的本性有落差,你去對照看看,那個落差就是你的習性、妄念;它是虛妄的,只有你合掌時體會的,那才是你的本性。 光是靠合掌的本性就可以讓你解脫六道輪迴,讓你活在當下,你的煩惱在哪裏?你的思緒、痛苦在哪裏?所以借助合掌讓諸位體會本性,我們可以時時刻刻透過合掌來觀照本性與習性落差之處。 今天又要提出第二個方便法,當你情緒出來,你控制不了它,你一定要合掌,但環境又不允許你合掌時,老師再分享你一個手印,和合掌有同樣的效果。合掌禮敬就是空性,至於空性手印---左手、右手或兩手一起結都可以,在結空性手印的當下你就進入空性。 (註:大姆指與食指相接,似在比"OK"的手勢) 如果外在的刺激已經出現了,人家辱罵你,或者你壓力很大、很緊張時,你就合掌或結空性手印---拇指與食指尖相扣結手印,你去體會看看,當你覺得快抓狂時,你就結手印,一切的自我暫時會在結手印當下消失,或漸漸消失。 如果你本來自我的觀照已很敏銳,透過這樣的手印,自我很容易消失;但如果你本來就沒有觀照的能力,你的觀照都在頭腦裏面,你也可以透過這手印,很快的進入空性,外在的境就比較不容易干擾你,漸漸的,你在每一個境,透過這手印來自我觀照,因為它會讓你的思緒、情緒漸漸漸漸的散掉。 一個空的人他的手沒有合掌禮敬,也沒有結手印,但是他時時都是在這樣的狀態中,情緒、思緒都在他的觀照下消失,所以他不用逃離這世界,不用逃離他的家。你在安靜的環境下,你當然可以得到寧靜,可是那個寧靜沒有什麼了不起,一點都不會幫助你生命成長,因為在很寧靜、清幽及順遂的環境中,任誰都可以得到寧靜;真正的寧靜是處在不利的環境中,你一樣不受干擾。 所以不用逃離家庭,這是新時代的因緣,因為家庭是你的道場,是把你的自我激發出來的地方。每一個自我激發出來就結空性手印,就合掌禮敬。只要激發一次,觀照它一次就會消失一次,用手印來觀照,用合掌來觀照,用你的觀照來觀照那個自我的消失。 自我出現,你若會觀照,它就會消失;自我要被激出來透過觀照它才能見光死。 不要再逃避了,沒有第二個世界,你所屬的每一個世界、每一個環境都是你成長的因緣,當你想脫離是因為你有自我,你有慾望,所以慾望永遠讓你看到未來,讓你沒辦法活在當下;期待新的境遇,幸福快點來,你錯過了眼前你可以享受的幸福。 痛苦就是你可以淨化的因緣,那才是究竟的幸福。所以在不利的環境當中,我們要感激那個因緣,透過那個不利你的環境,不利你習性的因緣,因為跟你的習性剛好相反,才能把你的自我激發出來,你才有蛻變的機會。 所以一個往空性在走的人是全然臣服於每一個因緣,在每一片刻裏面他全然的與他所處的環境合一,若是不能合一,有落差,那是因為他很想逃,他希望他所期待的幸福快點來到,這就是要警覺的,也就是我們要過濾的,那都是我們的夢幻、自我。 這世界只有一個,不管在天堂或地獄、十方法界,只有一個,佛菩薩與衆生同處一個世界,可是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佛菩薩在每一個境遇裏面都很寧靜,他完全不受干擾,那些痛苦對他而言都是外圍的,他內在還是一樣的清涼、寧靜,他內在沒有激情,所以也沒有冷漠,也沒有低潮,這就是究竟的喜樂,不假外求,不需要條件而永恒存在的喜樂。 為什麼要靜心? 靜心就是要進入真正的幸福、永恆的幸福之路。
空性顯露出來最明顯的就是良心,如果你沒有良心,你當然無法產生出離自我的心?所以這些邪曲心、不善心,我們一一來檢視,把它當作自性的戒律;這些戒律是在戒自己而不是在戒別人。 你只要產生一絲批評、想戒別人的心,你的自我就出來了,就錯過了生命最美好的一刻,錯過我用全然的生命跟你分享的這一片刻,你要解脫仍是遙遙無期,你所有的法都不用再聽了,因為都沒有用的。 這些邪曲的心,只要你體會到邪曲的心令你很痛,這就夠了。老師常說,不怕你邪曲,就怕你不知道你邪曲;不怕你不善良,就怕你不知道你不善良,還自認為自己很善良、自己不邪曲,那你就錯過了。你要警覺你的邪曲,不再跟它認同;要懺悔,不用批判。你自己批判自己是因為你討厭自己,那你又錯過了,我不是要你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我只要你知道這些就是自我運作的過程,這些邪曲的心就是我的自我、我的昏沈。 你能這樣警覺,常把你過去所產生的心念拿出來看看,而當下心念出來時你就能看著、觀照到它,它就會消失。 縱使你批判自己!「唉,我的自我怎麼那麼強?我怎麼那樣邪曲?」你也要把你批判的心拿出來看,你批判自己是因為你想達到某種境界,還是你的慾望,想要達到沒有自我的心,那還是慾望。 我一直分享的,你不需要想達到什麼境界,你只是盡量去懺悔,然後不要再犯。就是這個樣,自己已經產生的心念,知道了,我覺知它,以後盡量不要再犯,但若真的再犯也算了,每次一犯我就看到,漸漸它就淡掉。不求把這些心去除掉,只求覺醒。這些心是虛妄的,這些心是自我所產生出來的,一個個揪出來看,自我心一產生你就看,過去已產生的自我心,你拿出來看、懺悔,然後現在產生的自我心你就漸漸能看到了。 嫉妒的心、不老實的心、虛偽的心、虛榮心、自大的心…,它產生了,我就看著它,因為我知道它是令我痛苦的根源。 觀照就只是為了生命的自在幸福,而不是因為我想當君子。懺悔是要有慚愧心、如果你只是口頭的懺悔,那是沒用的,要身口意合一。有懺悔的心,然後產生出離的心,要以觀照的火焰來消溶一切的自我,只有觀照可以把自我消溶掉,觀照就從檢視過去所產生的心念開始。 生命的痛苦---空虛、急躁不安、心一刻也不得閒;生命的傷ロ---不甘心、遺憾、悲傷、驚悸猶存、怨恨、想報復……等無法癒合及不易癒合的傷口,都是自我所導致的。 而自我在哪裏最容易現形?是批判心! 第一種是喜論人非,對外界人、事、物批判的心。 常看到他人的缺點、過錯而少看到自己的缺點過錯,看不順眼他人的行為、他人的看法,看不順眼他人愛表現、愛炫耀。內心批判,看到他人的矯柔造作而看不順眼;看到他人沒有智慧而生批判其愚蠢的心;看到他人自大而對其看不順眼所生批判的心;看到他人與我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性不同而對其所生批判的心,看到他人美貌而忌妒對其生批判的心。 例如看到他人美貌而看不順眼而批判其很虛偽,實則其內心含有嫉妒的情緒。這就是自我最容易現形的第一個心---亦即「看不順眼」。内心有好多的噪音,因此就喜歡論人之非;對他人的好事不想傳出門,也沒興趣,而對他人的壞事則傳千里,講他人的八卦是最高興的。所以八卦雜誌揭人之非,銷售量那麼高,因為這是普羅大衆的習性,這就是自我最容易現形的地方---批判的心。 對外界人事批判的心,在表面上只是批判,但由內在來看,批判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他內在有許多的因素,我們可以深度的去觀察、去看它產生批判心的根源,事實上都還是自我在作祟;所以批判就像是海水的最表面,他的內在隱藏著許多微妙自我的情緒在運作。
也有第二種原因,當他人不注意我時,你可以注意到,這個人不尊重我,不把我看在眼裏,他目中無人,無視於我的存在,所以我就看他不順眼,批判他的一切,但你是真的是在批判那件事嗎?他的為富不仁,他的愛搬弄是非? 事實上重點不一定在此,重點是你在發洩你不滿的情緒,因為他不尊重你,令你非常受傷,你要報復所以才對他產生批判的行為,看他不順眼,正所謂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因為他不尊重我,他不重視我的存在,他已經傷害到我的自我了,我要報復。 還有第三種原因,當他人不受我所掌握時,你可以注意到,尤其是那種大姊頭、大哥型的人,最喜歡掌控別人的意志。我們可以想想看我們自己,若朋友、親人不聽我的話,我就開始很不爽,開始要排除他了,看他什麼都不順眼,而如果他聽我的,當馬屁精,你就不會再批判他了,甚至還會護著他,保護他、替他講話、事事挺他。事實上世俗的批判是靠邊站的,當我喜歡他時,他的什麼都好,當我討厭他時,他什麼都不好,好的也變成壞的,因為要發洩自我的不滿、自我的受傷。 第四種原因,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對他有所請求,他不配合,我向他借錢,他不願意;我想請他吃飯,他不給我面子,他拒絕了,他說他有事,但我不管他有沒有事,我邀請他是他的榮幸,他竟然敢拒絕,我的自我受傷了,本來我覺得他人很好,現在我覺得他不好了,開始批判他了。 也就說他不滿足我的慾望,所以我要摧毀他來滿足我的報復洩恨。諸位,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批判他人時,事實上那是很表面的,他的內在隱藏很多雜染的心在運作,這就是我們要觀察自己,而不是只很單純的要求自己不再批判,外在雖然不批判,但是內心還有聲音嗎? 我要你去看清你內心聲音的根源,你要靜心就得先把這個根源看清楚,這些是從自我出來的,你要沈澱下來跟自己對話,不要動來動去往外去追逐一切,你靜下來看看你自己這些思緒是如何運作,這是觀照的開始,否則你永遠都錯過了。 你不要說你現在尚有許多的事業要忙,等老時再修行,棺材是裝死人而不一定是裝老人;而且我告訴你,你現在不修行,等你老了你也不會修行,因為永遠沒有準備好才開始的時候,而是在每一個片刻的警覺自我的運作。修行不是要你放下某些東西,而是在一切東西的因緣來時,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它。 我們要去看看批判心它產生的根源,上述只是略舉數例而已,尚有許多雜染的根源,我們都要一一的揪出來看,不是叫你一味的忍耐,而是叫你要深度的自我觀察,你若連這個功夫都沒有,又憑什麼能耐去解決別人的困難呢?竟敢指責別人的批判心很強、自我很強,你自己的自我看到了嗎? 你自己都看透不了你自己,你只是在妖言惑衆、誹謗佛法,在擾亂衆生的慧命;如果我們沒有那麼深度的功夫與誠心,請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浪費你的時間,也浪費老師的時間,否則你是在謗佛,會妨害佛法的流傳,你要很深度的去觀察自己。 連批判心都有分級,輕度是看不順眼的心,例如批評他人好虛偽、裝可愛、好會計較、好愚蠢!事實上是因為你內心有所不滿,看他人不順眼,這是比較輕度的。再深度一點就是他已侵犯到你比較深度的自我,因為你的慾望,他沒有配合、他不尊重你,沒有把你看在眼裏、不接受你的掌控,不滿足你的要求...,這都是從強度不滿的心產生出來的。更嚴重的就是怨恨了,那批判的心就更強烈了,當我們批判的心在運作時,能否做如此深度的觀察? 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你背誦佛經或者把老師講過的話重述給別人聽,那是斷人慧命、誹謗佛法,除非它變成完整的書,給有因緣的人看,讓他知道整個綱要,否則是易令他人斷章取義而生誤解或迷惑。 我們要真的體會過,你才有能力去分享,你自己都看不透,又憑什麼可以看透別人。你說你是在分享,但事實上你是想贏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在賣弄你自以為大的證量,那裏面有多少雜染的心,你不管別人愛聽與否,自己講得興高采烈,讓人家完全沒有插嘴的餘地,也不得不聽,這些都是我們的自我在運作,你看到了嗎? 如果一個人跟本性開始連結,他分享的東西會很應機的。他會把老師的東西忘掉,但是已經消化吸收了,他已經看透他自己的自我了,他才有能力去分享,因為他已經渡過那個生死的路了,他才有能力去分享,否則他自己都渡不過,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還要找人墊背。所以,不要隨便講話,你一講,人家就觀察你。 你叫人家不要有批判的心,人家看你卻是那麼多批判的心,聯想到你的老師 應該也是很邪曲,否則怎會教出你這樣的弟子呢?講話不給別人插嘴的餘地,完全是一言堂,大家只能乖乖聽,我們的自我就是這樣在運作的,這些都是自我現形的地方,我們要拿出來看。如果你看不透你自己,那就請你把嘴巴閉起來,再也不要對任何人說任何法了。 拿老師的書出來,去分享給有緣人,因為我們的能力不足,是會斷人慧命,一不小心還會謗法,因此令人家對我們的法都不信任了,看你那麼會說法,行為卻完全不是如此,人家都懶得聽了。 因為眾生的念頭就是最會斷章取義,他會把看到的一件事,無限量的放大,眾生是最會貼標籤了,自我也就是這樣運作。 看到一個人在餵流浪狗,我們就會為他貼上標籤,說他好善良,然後無限的擴張,等到有一天那個人倒你的錢,你開始受傷了,怎麼好人也會做壞事呢?但其實是你自己替他貼上標籤說他是好人,他只是在餵狗這件事情上算是好事,並不代表他全然做的都是好事。柯賜海養許多流浪狗,但他是好人?壞人?我也不清楚,你又為什麼一定要弄清楚呢? 你一定要這樣你才覺得安全嗎?一定要二分法嗎?一定要貼上標籤嗎?這就是自我在運作的過程。看到了嗎?如果你不從這個地方開始著力,觀照自我運作的痕跡,那我所講的一切對你來說都只是知識,你說不要貼標籤,可是你已經貼上標籤了,你已在無意識中貼上標籤了。 因為你昏沉,你對那個人特別有熱度,看到他你就眼睛發亮,其實你就是已經在貼標籤了。 因為那個人長的很帥,那個人應該是好人、那個人最了解我,因為他講我喜歡聽的話,他說我很善良,我也認為自己很善良,所以就對他貼上標籤了;我就全然的以身相許、以心相許、以財相許,到最後受傷了,才發現遇人不淑:因為他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子,他以前是好人,為什麼現在變成這麼壞?但事實真相是這樣嗎?不是的,他從以前就是這個樣子,是你自己的概念、幻夢欺騙了你。 當你認為他是大善人,而他有些行為不如你預期時,你就開始很遺憾了,那他對待你做不善的行為時,你就不會覺得他很善良,而因此你的內心受傷了,你若認為他是大惡人,那你也錯過了,因為你看他就討厭,想要跟討厭的人分享是不太可能的,你看到他就是滿肚子的害怕或生氣或鄙視。 我們要如此細膩的自我觀察。所以這個人若你認為他很邪惡,你也要注意看,你說他很邪惡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他妨害你的利益所以你才認為他很邪惡,所以有人說他自己最嫉惡如仇了,你一聽到這樣的說辭就替他貼上標籤,認為他應該很善良,因為他嫉惡如仇。 但是你要注意,他是講給你聽的,他也真的是嫉惡如仇,可是那個「惡」是妨害到他的利益,所以他才嫉惡如仇。他很愛現,說家裏有祖產房子廿多棟,被弟弟敗家只剩七棟,有人直接說他愛現、很自我、他記恨了,而開始批判那個說話的人了,他說因為自己嫉惡如仇,其實是因為那個人妨害到他的自我了。 至於真正的嫉惡如仇呢?這是菩薩的慈悲,當他看到讓衆生很痛苦的這些妖魔鬼怪、邪惡之徒,他會產生義憤,雖然這些人未傷害到他,可是他看了很傷心。 鄭成功看他父親對國家不忠,所以他毅然投筆從戎,大義滅親,他是基於慈悲,這個才是真正的嫉惡如仇,菩薩的慈悲。至於佛,在這方面也沒了,否則還是在兩邊中靠邊站。 真正菩薩的慈悲,看到禍國殃民的事情很難過,要為民除害,所以黄花崗七十二烈士,就是從那份慈悲心所產生的行動,才會把清朝推翻。 當我們說自己嫉惡如仇時,要捫心自問,有去做到這麼深度的觀察,我真的善良嗎?我對惡的討厭是怎麼出來的?是從慈悲出來?還是從私慾出來而產生的批判行動?這是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完全迴異的本質。 所謂觀照就是自己的照妖鏡,你若自己都看不透,又如何有能耐去看透別人呢?你只是在耍權弄術,彰顯你跟別人的不同,彰顯你的智慧,冀望別人的肯定,滿足你的自我而已;這些東西要是沒有看到的話,你的自我妄心不會靜下來的,你的情緒永遠在,你的自我永遠在,你怎麼警覺都還在,你要看到這些深層之處。 自我在哪裏?我們為什麼常常看到別人的缺點、過錯?因為我們討厭那個人,所以只看到他的缺點、過錯,那個人若很滿足我的自我,當我的跟屁蟲,那我就會只講他好,不談他壞。但他若不能滿足我的自我,我就隱善揚惡,他的善我看不到,我只盡量把他的惡張揚,因為不爽嘛,自我就是這樣運作,看人不順眼,看他人的想法不順眼,看他人愛現不順眼,內心批判。 我跟諸位分享,當你常常看到人家愛現,其實你就是個愛現的人,除非你是在空性中,沒有情緒在運作,你看到的是一個事實,你完全沒有情緒,否則你看到人家愛現,你就是愛現的人,只是人家有機會現,你沒機會現,事實上你的本質是很愛現的。因為他比你強或當運中,你現不出來,他一不在,你就開始現了,這些都是我們要很細膩的抽絲剝繭來觀察。 當看到人家矯柔造作不順眼,那你要知道,你怎麼知道他矯揉造作?因為你有矯揉造作的本質,所以你能看到他矯揉造作、假可愛、假純真,因為你很有經驗、經驗才能看到,除非你是用心眼,或者學面相,否則你怎麼能看到? 因為你太有經驗了,所以當你在批判中,你應該回觀你自己,是他的矯揉造作造成你的利益受到威脅,你才會不舒服。看到他人沒有智慧而生批判其愚蠢的心,那麼你的體諒心真的是不足,你要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不希望自己笨,可是有人天生智慧就是如此。 因此你很有智慧,你要去憐憫那些沒有智慧的人,因為他走得很苦;你人緣很好,看到他人人緣那麼差,你不應該去批判他而應該去憐憫他,他的個性就是如此。就像你的孩子,那麼自我,而你身為母親卻很會做人,那你要體諒他,因他真的很可憐,他改不了自己的脾氣。 有人是知道自己這樣不好,可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習性,有人是完全不知道這樣造成他自己的痛苦,可是不管怎樣,那是他的習性,習性真的是不容易調服的,除非是以正法才可以調伏一切的習性。 為什麼這宇宙間需要佛法、方便法?因為只有佛法、方便法才可以調服,你不可能用概念調服習性。你愛講話,但你告訴自己「沈默是金,多話是鐵,少話是銀」,但是沒有用的;我以前也愛講話,自認為講的都是人生大道理,講得口沫横飛很愉快,可是沒有想到人家是假裝捧場而已,這個愛說道理給他人聽的習性真的是很難控制。 我曾經寫過格言---沉默是金,但從來沒有成功過,話仍是很多,我還曾經七天不講話,可是一天就把七天來沒講的話全都講完。這就是用概念想要抑制習性,這就是自我,沒有用的,這些不是方便法,這些就是外道。 習性真的就是這麼難控制,但因為我走過來了,真的能體諒,所以我不批判,只有憐憫,習性真的很苦,衆生都被習性所苦,等到我走過來之後,我真的不想講話了,我不再交際應酬了,因為我不再空虛了,我不需要交朋友了。 可是走過的過程很苦,但是我全然的跳,用手術刀把自我一直割,雖然很痛,但每一個境來我就割,把肉都割完了,骨頭也割了,連靈魂都要割,都快割完了,快魂飛魄散了,我才能分享,如果你沒有走過,你怎麼能分享?會斷人慧命的,所以你要知道,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可是蛻變的果實是甜美的。 當看到人家的愚蠢時,當看到人家跟你的相異之處時,要體諒而接受他跟你的不同,而不應該去批判他的不對,這是一個往空性路上在走的人,他要警覺的。 我很聰明,批判他人很笨,那是自我;否則你應該是憐憫他的愚蠢。看到人家沒有愛心,應該憐憫,因為他沒有愛心他一定很苦的,雖然他自己不覺得他活在苦裏不知苦,他對痛苦的敏感度不夠,他才會在那個痛苦的原點一直繞不出來;你做事很有效率、很有方法,可是他怎麼教都還是一個樣,我們是要憐憫,想辦法進入他的世界設身處地的,以他的方式來跟他分享,這才是慈悲、觀照。 今天一個從事勞力工作人,他可能是你的親人,他的血壓蠻高的,你叫他要多運動,但其實這是不慈悲,不夠體諒的,因為他認為他已勞動得很夠了,你還叫他去運動,他不會甩你所講運動可強身的道理,他有他自己的概念,你是否真能體諒他的感覺呢? 要真能體諒才能應機,怎麼做不重要,你要有體諒心而生同理心才能進入他的世界,那就是慈悲,所以你在講道理時,你要了解他,你要進入他,你要跟他合一,你才能應機的觀機逗教,這需要多深的慈悲你知道嗎?這前題是你先要把你的自我看清楚,不要自以為是,一味的批判、責備。 所以一步步在走時,要儘量看自己有否慈悲不足的地方,那也就是我們要觀照的地方。看到他人的思維摸式,生活習性的不同而看不順眼,這也是要很深度的警覺,因為每個人成長的環境確實是不一樣,每個人過去生的習性也不一樣,如果你家裡有兩人,一個很愛乾淨,一個是專門製造混亂,那你要怨就不要做,要做就不要怨。 因為你很愛乾淨那是你的習性,他喜歡混亂那是他的習性,他不覺得弄得很乾淨他會特別開心,但你覺得環境整理的很乾淨你會特別開心,那是你的需求,而不是他的需求,你又怎能批判他呢?你批判他,是因為你的慈悲心不足,你真的要設身處地去體會他的感覺,所以你在整理是在為你的習性而做,因為 你愛乾淨,那你就不要怨。 人家他也沒有要求你整理,而且你整理乾淨,他也不會覺得特別開心。他有時還反而會怪你把他的東西弄掉了,怪你,你就開始很憤怒了,兩個就吵架了,你要 體諒,要接受對方的不同,這就是觀照,這就是慈悲,你沒有這麼深的穿透力,又怎能看到這些東西呢? 看到他人很小氣、 斤斤計較,你就看不順眼,我告訴你,你可能很大方,可是你內在其實是小氣的,你的大方只是為了要贏得別人的尊敬,是假的,你的本質是很小氣,所以你才會看到別人很小氣、斤斤計較的特質而批判;因為你所看到的,其實都是你內在觀念的投影,你習性的投影,你要透過這樣的因緣來自我警覺。 知道自己小氣,那自我就漸漸能蛻變,你若說自己很大方卻又在計較別人的小氣,事實上你的本質是小氣的,你請他幾次客及他請你幾次客,你都記的一清二楚,那你不是斤斤計較嗎? 當你無心時,你做過的好事你也都忘了。如果你宅心很仁厚,事實上你沒有刻意要做什麼好事,在生活小細節中處處為他人設想,把門外鞋子擺好,因為不想造成鄰居的不方便,讓人家看了不舒服;如廁時若因為自己不小心污髒了環境,會想辦法把它弄乾淨,因為不想造成下一個使用者的不方便或負擔。 甚至我還要解決別人所造成的負擔,別人亂丟的垃圾,我把它撿起來,讓下一個使用者比較舒服,別人沒體諒心那是他的事,我知道這個事實就可以了,我來做,內在沒有聲音。 當你結這個手印(空性手印、合掌手印)時,你內在聲音都沒有了,你像一面鏡子,做任何事內心都沒有聲音,這就是本性,這是真實不虛的,這就是正念,一念, 空性的念。 看到她人的美貌而看不順眼,批判她很虛偽,這都是因為內在有嫉妒的情結,她美貌是因為她的因緣,她有她的福報,她可能過去世對佛菩薩的像恭敬,也曾經鮮花供佛,雖然可能是出於她的貪婪,她的祈求,但是她也做了,而你呢?也許你是很善良沒錯 ,可是你很鐵齒,你可能把佛像折斷以證明你不迷信,你也可能在佛像上吐口水以證明自己沒有分別心的證量,但這可能是你的自由自在,或者是你內在有貢高我慢的心。 雖然你很善良,但你很臭屁、自負,所以你這一生的嘴巴是向下垂的,那是很自負面相,因為相由心生,所以人家有人家的福德,我們要讚嘆,雖然她這一生長得雖美,卻蠻邪惡的,但那是人家的福德,你批判她的美貌,因為你也想跟她一樣美,或者你嫉妒她的美,這些都是我們要深度自我觀察的。
<< 恭錄 莊圓師父 文章>>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