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二共識應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共識
2011/12/24 10:31:03瀏覽1489|回應0|推薦13

引用文章:九二共識就是創造性的模糊 

其實辜汪九二年會談時達成的唯一共識是「沒有共識」。但是兩會後來經過數次書電往來,同意「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互不否認,(而那個爭議點,就是「求同存異」這四個字中的那個「異」字所代表的『一中各表 vs. 共表一中』),才能「共創雙贏」。

雙方在九二年商談時,所意圖達成的共識,大陸版是「共表一中」,台灣版是「一中各表」,互不相讓,因此破局。所以,所謂的九二共識,就是「雙方沒有共識」,你堅持同表一中(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堅持一中各表(你說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我說我的中華民國,雙方互不隸屬,統治權更非重疊)。

後來,在雙方談判代表互不相讓,談判多次都破局無進展的情況下,最後各退一步,藉由兩會函電來往之默契,雙方都「正視現實」,不再爭執有無共識,也就是「擱置爭議」,我方也書面回覆後續議程默許,兩岸決定繼續開放兩岸交流的進程(也就是「共創雙贏」),達成「求同存異」,互不否認對方主張的共識(或默契)。

雙方有此「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默契或共識之後,在兩會換文上,都拿掉對方的國號與官銜,但在自己的文件上保留自己的國號等,繼續堅持自己的主張,但又互不否認對方的主張,又互相承認換文的效力,才達成後續談判進展的(參前海基會會長辜振甫之回憶錄,辜振甫並沒有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他是這樣說的:兩岸兩會當年達成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默契,而非中共後來自稱的「一中原則」,辜老仍然堅守我方底線)。

中國人重視一諾千金,說了算話,而中方也確實是實際採行這「正視現實,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基調進行兩岸事務的往來。但在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當時總統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後(參註一),雙方關係急凍,陳水扁於2000年起繼而執政,在聽其言、觀其行後,中方對其定調,並繼續停止會談,兩岸交流陷入停滯期。

而在2008年3月23日馬英九總統勝選後,大陸領導人胡錦濤在當月的26日與美國總統小布希通電話,胡錦濤向美國提出「中國大陸和台灣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商談,九二共識指的是兩岸雙方均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在一中定義上存在不同」。經美方傳來的英文發言文本,胡是這樣說的,『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census」,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但新華社的中英文新聞稿,內外有別,耐人尋味,參註二)

也就是因為這段談話,當年馬英九總統就希望在就職前與大陸方面談一談,副總統蕭萬長才補報名當年4月博鰲論壇,與胡錦濤見面,對雙方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同年5月,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北京,胡錦濤也回應「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雙方後面八個字完全相同。

台灣人也重視一諾千金,我方也是說了算話,我方在馬英九執政後,也是以此「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默契為基礎與對岸商談,雙方已進行七次江陳會,達成十七項兩岸協議,如此也才能「開創未來,追求雙贏」。

在澄清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於2010年8月11日在台北一場演講中,有關九二共識的發言引起的紛擾時(參註三),蕭萬長也曾公開說明,2010年7月間,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再訪大陸,馬總統特別請吳主席代向胡錦濤主席轉達「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16字箴言,作為對兩岸下一階段發展的願景。

我在引用文章:九二共識就是創造性的模糊一文早就說過,2005年於連胡會,胡錦濤用「胡四點」承認兩岸之現狀,而胡錦濤也曾在2005年的宋胡會,以及2006年的連胡二會中坦承,14年前兩岸是本著「求同存異」精神,達成「九二共識」。這也是中共官方第一次公開承認曾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之後也不斷強調「求同存異」(當然也曾於其他場合不斷做其「一中原則」之主張)。(參註四)

後來於2008年,胡又曾透過與美小布希總統電話會談時,在中方的英文新聞稿裡,與後來美方傳話之胡布電話會談紀錄中,胡曾再次重申「各表一中」(各自表述其對於所謂一中之認知)與「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為其所認知的九二共識內涵,這也是另一明顯向我方認知之九二共識為「一中各表」主張傾斜之例外。(參註二)

但是你要中共公開承認這,這不是要他馬上下台嗎?對大陸而言,從10年前根本不正眼看待,甚至否定「九二共識」,到把「九二共識」寫入「胡四點」,甚至「胡六點」勝過「江八點」的協商對外關係(參註五),就是一種讓步,你還直嚷嚷根本沒有共識,那他不是只能強硬回應一中原則嗎?

胡之多次公開發言皆提及「追求統一」與「求同存異」,若沒有分裂分治的事實,何來統一之說,而若雙方沒有異見,又何須求同存異呢?所以,胡所言完全符合我方「正視兩岸分治現實」與「擱置爭議」的主張。更何況,胡又多次提及「平等協商」,「擴大共識」,「建立互信」,「加強交流」,「共同發展」,「共創雙贏」等。由胡之多次對台政策之公開發言,大家可以看到胡錦濤的身段與用詞,可是越來越軟,到了現在,經過多年的交流後,我們又何必硬說沒有九二共識,就是要給他難看呢?(參註二,註四,與註五)

因此,你說,有九二共識,也對,沒有九二共識,也對。其實,九二共識就是創造性的模糊,就是「各說各話,求同存異」,就是「正視現實,互不否認」,就是「擱置爭議,共創雙贏」。

我認為兩岸不必在型式主義上鑽牛角尖,為有無九二共識打口水戰,都可以為各自人民做一點實事,取得實質上的好處。

這樣互不說破,各自解讀,各取所需的默契,又何必故意拆穿呢?


(註一):

「兩國論」,或「特殊之國與國關係」:

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當時的台灣總統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電台訪問時首次提出「兩國論」。他的表述是﹕一九九一年修憲已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

我認為李登輝總統此言,是對於兩岸現狀的正確描述,是「正視現實」之舉。不過,兩岸關係微妙,我也認為這是只能做,不能說的事情,李總統把它公開說破了,並不太有政治智慧(也可能李總統有其他的,我並不明白的特殊用意,就是故意要對國際發聲,戳破中方不切實際的宣傳與想像),而踩了中方的紅線,其後果就是中方訂定反分裂法並抵制會談,兩會亦自此停止交流多年。


(註二):

新華社2008年3月28日「布胡熱線」相關談話報導中英版比較:

中文版報導:
胡錦濤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談判是我們一貫的立場。我們期待兩岸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英文版報導:
He said it is China’s consistent stan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 Hu also expressed his expectation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will make joint efforts and create preconditions to formally end their hostility through consultation, to reach a peace agreement, to construct a framework for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to usher in a new situa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註三):

一,中國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亞飛(2010年8月)11日在台北一場演講中,呼籲兩岸尊重「九二共識」,以維持雙方政治互信的基礎。李亞飛還逐字念出「九二共識」,「就是一九九二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李亞飛逐字念出陸版九二共識 

二,中華民國副總統蕭萬長(2010年8月)12日在演講中,引用2008年3月新華社的一篇英語新聞稿,報導中使用「一中各表」來闡述「九二共識」這個概念。新華社報導稱:大陸和台灣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商談,「九二共識」指的是兩岸雙方均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在一中定義上存在不同」。蕭萬長透露,馬英九總統看到這篇新聞稿後,才有蕭萬長就任前的「博鰲論壇」之旅。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回應李亞飛 蕭萬長闡釋「一中各表」 

三,大陸海協會執行副會長李亞飛近日出席“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時重申“九二共識”內涵,受到台灣各界關注,甚至有台灣媒體揣測,此時提及“九二共識”具有針對性。對此李亞飛12日作出解釋:他只是複述當年的事實,台灣個別媒體所報道的內容,應該是理解上産生誤差所致。

Read more: 李亞飛:理解落差致誤會


(註四):

「胡四點」:

一般中方對內宣傳所認為的「胡四點」,指的是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前任總書記江澤民發表的江八點之後,發表了新的對台工作的「四點絕不」,包括了:

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
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
第三,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
第四,反對台獨活動絕不妥協。

(參維基百科胡四點

其實,自二00三年三月以來,胡錦濤對於發展兩岸關係,曾經提出六次,所謂四點意見、主張、看法、建議,如下所示。

  1. 二00三年三月十一日,胡錦濤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代表團審議時,就做好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談了四點意見:一是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是要大力促進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四是要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 二00五年三月四日,胡錦濤在看望參加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界委員時,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第四,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3. 二00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胡錦濤在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歷史性會談時,就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主張: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第二,加強經濟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第三,開展平等協商,加強溝通,擴大共識;第四,鼓勵兩岸民眾加強交往,增進了解,融合親情。
  4. 二00五年五月十二日,胡錦濤在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舉行會談時,就當前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再提出四點看法:第一,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確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第二,推進兩岸“三通”,開創兩岸經濟交流和合作的新局面;第三,早日恢復兩岸平等對話和談判求同存異、擴大共識;第四,增進相互理解,密切兩岸同胞的感情。
  5. 二00五年七月十二日,胡錦濤在會見鬱慕明率領的新黨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大陸訪問團時,就當前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看法: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切實照顧和維護台灣同胞的切身權益
  6. 二00六年四月十六日,胡錦濤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兩岸經貿論壇上百位與會人士(即二次連胡會),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堅持“九二共識”,是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第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宿。第三,深化互利雙贏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第四,開展平等協商,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

Read More: 中新社述評:三年六個“胡四點” 相比耐人尋味

而我方所認知的「胡四點」,有人稱之為「新胡四點」,是上述之二00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胡錦濤在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歷史性會談時(第一次連胡會),就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之「四點主張」,即:

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異
第二,加強經濟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第三,開展平等協商,加強溝通,擴大共識
第四,鼓勵兩岸民眾加強交往,增進了解,融合親情。


(註五):

「江八點」:

江八點指的是1995年1月3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江澤民的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講話中提到了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江澤民這一講話的主要內容是:

  1.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 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我們不持異議。但是,反對台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
  3. 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台灣當局關心的各種問題。
  4. 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5. 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應當採取實際步驟加速實現直接「三通」,促進兩岸事務性商談。
  6. 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7. 台灣同胞不論是台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我們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也歡迎他們前來參觀、訪問。
  8. 我們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往台灣。中國人的事我們自己辦,不需要藉助任何國際場合。

另參中國網,大陸對台政策新主張

「胡六點」: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藉北京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的機會,發表了《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公開講話,提出了六點對台政策方針,被視為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後中共對台政策的新綱領。

  1. 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
  2. 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3. 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
  4. 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
  5. 維護國家主權,協商對外事務
  6. 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1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發表“七一”講話,專門提到兩岸關係發展問題,體現了中共中央對對台工作的高度重視。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處理台灣問題的策略有五個特點:

  1. 把反對和遏制“台獨”作為首要任務;
  2. 提出和平發展戰略思想,推動兩岸關係進入全新歷史階段;
  3. 開辟兩岸政黨交流新渠道,重新啟動兩會制度性協商機制;
  4.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促進兩岸交流,使台灣人民真正成為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建立現代化社會的重要力量,參與兩岸的繁榮發展;
  5. 堅持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營造和鞏固一個中國、反“獨”遏“獨”的國際環境。

該對台策略有所謂四個啟示:

  1. 祖國統一是國家的核心利益。
  2. 靈活運用和、戰兩手策略,努力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放棄非和平方式。
  3. 堅持把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作為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因素。
  4. 積極推動兩岸人民的往來及兩岸之間的商談,持續推動各種交流。

Read More: 辛旗:中共對台政策五策略 四啟示


馬再提九二共識是由李決定… 李登輝署名批馬扭曲、欺騙|焦點新聞|中時電子報
news.chinatimes.com
 馬英九總統接受本報專訪強調,九二共識是前總統李登輝時代決定的方向,之後兩岸據此展開協商。李登輝昨天發表親筆簽名的聲明,強調九二年兩岸香港會談沒有共識,痛批馬刻意扭曲歷史、欺騙國人。


其實,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主張都是「維持現狀」,雙方有什麼好吵的?

----

呂秀蓮:綠未認真解讀九二真相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林河名、林政忠/連線報導】 2011.08.31 04:42 am
 
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發表「九二共識不存在」的言論,再度挑起敏感統獨神經;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朝野對九二共識的立場與詮釋都偏離事實,民進黨沒有認真解讀當年的真相。

呂秀蓮昨天到台北監獄探視前總統陳水扁,針對蔡英文「九二共識不存在」的言論,呂秀蓮指出,九二共識不應只停留在字面上的存在或不存在之爭,藍綠不宜在九二共識議題上繼續打口水戰,應把當年國民黨、共產黨的主張向社會大眾說清楚講明白,避免朝野因立場不同,激化對立。

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回應,蔡英文在十年政綱中已把兩岸關係說得很清楚,當選總統後將透過公開、民主程序,凝聚國內最大共識,以此與中國互動、協商對話。

扁辦前主任陳淞山認為,兩岸認知的「九二共識」不同,我方認定是「一中各表」,對岸卻說成是「一中原則」,結果還是各說各話的「一中」,一樣是沒有共識的「虛擬共識」,等於是兩岸關係的地基是被掏空或侵蝕的「海砂」所奠基而成,而「海砂長不出橄欖枝!」

陳淞山認為,即使沒有「九二共識」存在,台灣還是時刻必須面對與中國的政、經、社會往來及互動關係,永遠無法忽視中國對台灣武力併吞的危機;民進黨縱使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也要去處理「事實不存在、但現實政治已經存在且無法迴避」的國共「九二共識」問題。

但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表示,「九二共識」對中國而言就是「一個中國,謀求統一」,台灣若去接受就很危險,不僅是走向統一,也是破壞現狀。

謝長廷指出,其實國、民兩黨都是主張維持現狀,差別在於民進黨主張在維持主權獨立現狀下的變更,必須經過公民投票決定;國民黨雖然主張維持現狀,但卻是往統一的方向,其實才是變更現狀。

【2011/08/31 聯合報】


海基會:九二共識 美中都承認 高孔廉指當時我拒協議加一個中國原則 才導出九二共識 海協會同意各以口頭表述 批蔡的台灣共識是空白支票
2011-12-30 00:59 中國時報 【藍孝威/台北報導】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昨天指出,九二共識的內容就是一中各表,許多人質疑對岸從沒說過「一中各表」,但二○○八年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致電美國總統布希,用英文講得很清楚,大陸網站也查得到;他強調,就接受度來說,美國知道九二共識、大陸也承認,但「台灣共識呢?台、美、中究竟能不能夠達到這個共識呢?我們都不了解。」

     高孔廉表示,九二共識內涵的原文約八十餘字,當時媒體濃縮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或「一個中國各說各話」;他強調,當初大陸要在協議的前言裡加上「一個中國原則」,正因我方堅不接受,所以才導出九二共識,「作用就是擱置政治爭議,務實進行協商。」

     他批評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內容不明,「是一張空白支票」、「台灣共識的內容是什麼?沒人知道。」,呼籲民進黨提出具體構想,讓全民檢驗。

     海基會昨上午舉行年終記者會,由董事長江丙坤、副董事長高孔廉共同主持。高孔廉準備充分,以十多張手板細數今年來兩岸的協商成果;並針對持續引發藍綠陣營駁火的「九二共識」,詳細比較「九二共識」和「台灣共識」的差異。

     高孔廉表示,不管大家喜歡不喜歡九二共識,這個事實是存在的。當年海基會提出口頭表述的方式,海協會回函表示,充分尊重並接受海基會的建議。「這東西(九二共識)你稱之為共識也好、諒解也好、默契也好,不管你用什麼名稱,事實是存在的。」

     他強調,台灣共識不能是張空白支票,還強拉全民背書,民進黨應提出具體構想,讓全民檢驗。

     江丙坤也不忘強調九二共識存在的事實。他說,海基會、海協兩會在一九九二年同意,「一個中國」的內涵可以各自用口頭表述,也就是所謂「一中各表」。

     他強調,有人對於九二共識一直沒有深入瞭解;其實九二共識真正的精神就是「擱置爭議,存異求同」。


( 時事評論兩岸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hen123&aid=596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