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憑什麼要別人冒死去救人?
2011/11/12 08:36:09瀏覽2090|回應0|推薦13

這種一般登山衝浪娛樂活動,而墜崖落水事故的救難費用,應該立法由當事人或家屬支付才是。

自己脫隊獨行迷路而墜崖,這個救難費用,有什麼理由要我們沒去登南湖大山的人來支付?還要忍受你的家屬,不斷抱怨這,埋怨那,全世界都沒她們的弟弟性命重要的廢話?

登山很危險,搜救很花錢,救難更危險。以後要聲請入山證,也要強制投保,並繳納保險費用後才核發,以免都是由國庫(即全體納稅人)來支付其可能之龐大搜救費用。

請問康吉成的家屬,你們自己親人的命是命,難道救難人員的命就不是命?

請問康吉成的家屬,為什麼你們一直對媒體放話,找立委施壓,但你們自己一大家子的人,都只會罵人,但就是沒一個人移動你們的尊貴屁股,起身去支援救援,或去噓寒送暖當個啦啦隊,以行動支持救難隊伍呢?

開口罵人誰不會?但是你們憑什麼罵那些免費冒死救你們寶貴的弟弟性命的人?你們憑什麼?告訴我!

康吉成的家屬,你的兄弟是玩耍遇險,並不是軍人為國打仗,要他人冒死去救人,還沒救到就開罵,救到了還要繼續罵人,實在過份!

我認為救難,必須是在救難人員能夠確保本身安全之情況下,才能為之。若認為救難人員一定要,且必須要冒死去救人,實是強人所難。而且為救你一命,會葬送更多他人性命,更沒啥道理。

我說,救難人員的安危,遠比為了玩樂目的而自願涉險遇難的人之生命,更為重要。

康吉成的家屬,你們不要再對媒體放話了,你們這樣難看的嘴臉,只是討大家罵而已!

還有,我贊成救護車的非緊急醫療使用,也要收費,各位縣市長,這是你們的職權,趕快下令收費,以免有不肖市民把救護車當作免費的計程車在使用。


墜崖獲救 康吉成家屬:別用救死人心態救人
 
【聯合報╱記者林保光/高雄報導】 2011.11.12 02:19 am
 
「遇到一次山難,以後就可能沒再見的機會了,我們希望的是,以後這種事別再發生在別人身上。」宏達電工程師康吉成墜崖七天後獲救,康家人在高雄市住處既高興又氣憤,指「消防單位不能再用公務員的心態來救人!」

康吉成墜崖事故發生後,康吉成三個姊姊和姊夫,怕住在高雄市左營大路的母親受不了,全瞞著母親,直到前天才讓母親知道。康母昨天一直把報導兒子墜崖的報紙放在身邊,直到兒子獲救消息傳回來,才如釋重負,勉強露出笑容。

「平安就好。」康母說,聽到(兒子墜崖)後,整天根本「嘸吃、嘸睏(無法吃、睡)」,如果不是女兒、女婿瞞得緊,她身體一定撐不了。

康吉成的大姊昨天得知弟弟獲救,撕下一張日曆,就在背面疾書,一邊寫著要感謝的單位,包括神鷹搜救隊、高雄飛鷹搜救隊、國軍、「博崴媽媽」和宏達電的方經理。她強調,「也要謝謝消防基層,但高層就不必了」。同張紙另邊,則條列這次搜救康吉成的問題,寫著「消防員訓練不足、隱瞞真相、拒絕外援」。

康吉成的大姊說,周日拍到弟弟在山崖揮手的照片,已表示環境明確、弟弟身體也還很健康,而且還有GPS定位,消防局卻不找特搜隊,反而由五人當中三人有高山症的消防員去找人。她氣得拍椅說,「錯過第一黃金時間,如果弟弟熬不過去,怎麼辦?」

「對這種救援方式,很不可思議!」康大姊說,她和兩個妹妹、妹婿剛接到弟弟墜崖的消息,馬上放下工作衝到東勢,但消防局只會「拖延」,後來特搜外援來了,消防隊說下雨不能走,特搜隊喊著「救人要緊,走啊」,消防隊卻說「天黑了」,特搜隊只好自己上山。

她強調,消防隊對救人像用公務人員的心態,只要有做了就好,根本是「用救死人態度來救人,不是要把人救回來」,只希望政府該檢討成立山區特搜隊,別讓這些事再發生到其他人身上。

【2011/11/12 聯合報】
 


冒雨 脫隊 連犯登山大忌 搏命救難 應尊重專業判斷
2011-11-12 中國時報 【廖肇祥/特稿】

     政治鬥爭時,扣帽子是常見的手法,但在山難救援上,請收回廉價的帽子,並留給救難人員確保安全的空間。任何一條人命都無價,無論成敗,救難人員都是英雄,社會看待山難救援,請收拾激情,留給專業。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廿二日,八名為第五河川局做固床工的工人因山洪突然爆發,受困在暴漲的溪水,其中四人因收拾工具來不及走避,抱在八掌溪中等待救援,但因各機關本位主義,加以器材不足,四名工人在SNG車轉播下被溪水沖走。

     「八掌溪事件」與康吉成山難,兩起事件其實不能等量齊觀,尤其是山洪爆發難以預知,四名工人困在溪水中命懸一線,且因而殉難。

     反觀康吉成是登山遊憩,輕忽中央氣象局豪大雨特報上山在先,又與嚮導脫隊,犯了獨攀的大忌,難道康本人與讓伙伴落單的嚮導毫無責任?

     山難救援不是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想像中那樣簡單,山谷中風向不定,突然間來一陣大霧,看不見五公尺外的伙伴;何況南湖大山五岩峰往中央尖山的斷崖與落石,是出了名的危險;因此山區救難不是在玩電玩「越南大戰」,救難人員緊急著裝,日夜跋涉趕抵現場、直升機冒著視線不良出勤,這都是在搏命。

     已故的美籍山區搜救協會教官狄克(Dick Sale),是國內山難救援現代化的啟蒙者,他給受訓學員的叮嚀是「第一先自保、第二自保、第三還是自保」,但國內救援任務執行當中,「激情」常凌駕「專業判斷」,在「莫讓八掌溪事件重演」的上綱下,要求救難人員「勉強」出勤,我們難以確知,有多少救難人員是在社會氛圍逼迫下殉職,但很確定在逼迫的氛圍下,殉職的機率大增。

     盼望家屬及民代留給救難人員專業的空間,並提供充足的資源,無論成敗,都要給予肯定,畢竟,搏命的是他們,誰無父母?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hen123&aid=5833003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18:00 【udn】 這有其他商品!小英 週年 救難 特別版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