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爾式思維的迷思
2008/02/09 16:55:31瀏覽1149|回應0|推薦15


 

我對高爾所代表的"政治正確的環保主義"不太以為然,因為他們所主張的數據與理論,還不能通過科學性的辨證或驗證。

尤其是這句話:"以現代科技預報三天後的天氣都可能不準,科學家又如何能夠預言未來的氣候變化?"

"現在這個「全球暖化」卻披著一個所謂「科學的外衣」,而這件「科學外衣」其實十分像是一個現代版的「國王的新衣」。 "

減少能源消耗,加強防治人為污染(工業、畜牧或農業),應該是普世價值,這點沒有人有異議。這是應該做的,所有人都贊成。

有異議的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工業),與減緩地球暖化的關連性,還未被證明。

世界各國若是貿然採取嚴苛標準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會重創第三世界經濟,且對於遏止地球暖化並無助益。

延伸閱讀文章全球暖化 世紀大騙局? 


高爾式思維的迷思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籌拍的討論「全球暖化」紀錄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去年在美國放映並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之後,似乎引發世人對環境變化的危機意識,一時之間高爾也成為世界新希望的代言人。
【文/知識通訊評論月刊】

「全球暖化」披著一個所謂「科學的外衣」,而這件「科學外衣」其實十分像是一個現代版的「國王的新衣」。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籌拍的討論「全球暖化」紀錄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去年在美國放映並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之後,似乎引發世人對環境變化的危機意識,一時之間高爾也成為世界新希望的代言人。

高爾籌拍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主旨,反映的是十多年來大氣科學主流的一個思維,也就是目前人人耳熟能詳的「全球暖化」。「全球暖化」是近十多年來地球氣候明顯可見的具體現象,未必危言聳聽,但是三十多年以前,同樣的一個科學領域,當時最熱門的議題卻是,地球上是不是要進入一個小冰河期?

到底地球是如近十年來的越來越熱?還是會像三十年前的越來越冷?真正謹慎的大氣科學家也沒有定論。許多研究海洋洋流,海洋大氣交互作用以及大氣層中其他影響溫度因子的科學家多認為,只把溫室氣體當作影響地球溫度的唯一因素,恐怕失之偏狹。

但是在現今主流的大氣科學領域中,要出而反對「全球暖化」,恐怕除了相當的見識,還需要有一定勇氣。在大氣科學圈子之外,以寫通俗小說和電影編劇舉世聞名的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花了三年時間研讀大氣科學文獻,寫成一本建基在嚴謹科學數據上的小說《恐懼之邦》,不但是一本有趣、有見識也有勇氣的傑作,也生動描繪出「全球暖化」的政治炒作現象。

在《恐懼之邦》中,克萊頓引用科學論文資料,指出南極冰山的崩解,至少已持續有六千年之久,這可以說對高爾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中,將南極冰山崩解,歸諸於工業革命後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說法,提出有力的質疑。克萊頓也撰文指出,在大氣科學界反對「全球暖化」最力的,是已經沒有研究經費壓力的退休科學家,也點出近代科學學術的一種「不願面對的真相」。

大氣科學界以近十多年的證據,宣稱得到了「地球暖化」的結論,但是研究更長時間尺度的古氣候學家,卻有不同的看法。今年二月間英國的《自然》雜誌就刊出一篇討論古氣候學研究的專文,這篇專文提出一些觀點,其一是近三千萬年以來,事實上我們的地球是處於一個較冷的時期,在更早一個三千萬年較暖時期的地球上,南極是一片草原覆蓋的地區。

撇開當前大氣科學用模型來作預測的很多問題不說,如果以人類對地球溫度測量大約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以及近十多年來地球升溫的紀錄,來論斷有四十億年歷史(誤差也許有上億年)的地球,就很像是測量一個人二十四小時的體溫,在某一秒中發現溫度上升零點零一度,就論斷此人一個小時後會熱死一樣。

《不願面對的真相》以及「全球暖化」最近成為全球傳誦一時的熱門話題,是人類社會的一窩蜂現象,並不足為奇,這本來是人性的一部分,只不過現在這個「全球暖化」卻披著一個所謂「科學的外衣」,而這件「科學外衣」其實十分像是一個現代版的「國王的新衣」。

近年來全球對於地球環境問題的關注,反映了人類意識到生存環境變化的危機,毋寧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張旗鼓地來宣揚一種恐懼的印象,用許多怵目驚心影像的紀錄片,甚至在報紙上刊登太平洋上島國的照片,宣稱即將遭海水淹沒,其實很像是八卦雜誌的看圖說故事,只能滿足人類虛妄的偏見。

人類和地球環境的和諧共處,本來是不同文明的共同信仰,近代科學本質中的控制自然改變環境,其實一直是人類文明中一個異數。地球的氣候如果真要暖化,它巨大的幅度和長久的週期,恐怕也未必是人類可以左右的。

但是近代科學卻使得人類有一種虛妄的自信,正是這種科學帶來的「國王新衣」信心,使我們相信人類可以改變地球的氣候。高爾聲嘶力竭的訴求,儘管如此撼動著許多世人的心,但是真正能改變地球命運的,不是更多的環境科學,而是重新省視在近代科學之前,那漫長向自然臣服歷史中的深刻智慧。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五十八期】



Brideshead

值得玩味

 2008/03/01 21:16

這種反潮流的文章

大概只有痞兄敢向世人挑戰

佩服佩服~

看來真的要好好多找些相關資料才是


宇宙無敵帥哥的爹 - 老痞子(vchen123) 於 2008-03-02 01:46 回覆:

 

 

嗯,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幾年前印尼的一個活火山大爆發,所噴發的火山塵灰,還有許多仍在今天的大氣對流層裡反射太陽光,影響地球的溫度或大氣裡的二氧化碳含量.

這次爆冷與下雪,據說是反聖嬰現象的結果,只是今年冬季在東太平洋的海水比平均溫度低了約0.5度而已. 不過,所謂海洋表面水溫的平均值,也只是人類開始大規模探測海水表層溫度不到50年來所得到的平均值而已,比起海洋的歷史來說,這樣的平均值沒有太大意義,只可以用來理解所謂反聖嬰現象(較低溫的深海洋流大規模上浮)與聖嬰現象(較低溫的深海洋流大範圍下沉)而已.

總之,能夠影響氣候的因素那麼多,怎麼就JUMP TO CONCLUSION,判定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過多是罪魁禍首?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hen123&aid=1604494
 引用者清單(1)  
2011/12/17 11:27 【公義之聲】 德班協議把已開發國家與未開發國家都納入同一削減排碳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