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職場作弊篇
2010/12/24 17:57:04瀏覽2483|回應0|推薦1

唸書階段的作弊,到了大學畢業後,嗯,認為,應該就是靠自己努力了,愛拚才會贏。

在物流階段,的確不需要作弊。不過,發現到,做人,還真的很重要。但是,當時,剛出社會,整個人就是四四方方的,常得罪人。

後在,在1999年,進入了工廠,幹起工程師,就……,又開始作弊了。

在做工程師之前,EXCEL,我完全不會。做了工程師後,慢慢的在學EXCEL。在拿到CQT的牌後,就經常在用EXCEL;到現在,我沒有EXCEL,就無法工作。

剛做工程師時,傻傻的。不知道為什麼前處理的微蝕槽的濃度常常跑掉,也不知道,可以從添加量,添加頻率,添加比例,這三個基本因子去觀察,然後微調。結果,我就是在化驗室量測前30分鐘,就會先驗過一次濃度,然後,把濃度調整回上下限以內。調整好,就恭候化驗室人員來取樣。連續三季,沒被開過紅單。

後來,有一天,跟老闆在休息區抽煙聊天。

老闆看著我,我也看著他。

老闆:「你覺得,為什麼會顯影不潔?」

我:「老闆,我認為,有五大原因。第1,預烤時間太長或是預烤溫度偏高;第2,正常預烤完,未在時限內送曝光;第3,曝光強度太強;第4,底片補償不夠;第5,顯影濃度不穩或是顯影噴嘴壓力太弱。」

老闆:「那麼,所以呢?」

我:「第1到第4,都會是整批性的不良,唯有第5點,可能會造成不定期的顯影不潔。所以,需要追蹤顯影濃度的狀況……」

老闆:「好!那,這事就交給你了。」

我:「OK,我明天開始追蹤。我親自化驗,每一個小時追蹤一次…」

老闆:「NO,我給你72小時,我要結論。對了,記得要休息哦。」

單一濃度追蹤,79個小時沒睡覺,結論,第一套auto dosing系統誕生。重點是,發現到,隨時間的線型圖,可以看到很多東西。當然,後來,很有心得,一條線圖,還可以作弊。

後來,搞可變電阻。一開始還好,很乖,沒有在電阻測試報告上作弊。後來,公司讓我去學CQT,學完,就去考牌,就不小心拿到牌。

從拿到CQT牌後,從EXCEL的函數上,慢慢了解品質統計,與實際工作上的結合。

電阻偏低或是偏高,怎麼辦?簡單,把所有測試數據,120組,從小排到大,把一些數據“美化”掉,然後,為了要有“隨機分佈”,修改完,再做直方圖,看一下有沒有鐘型,沒有的話,再把某個區間的數據再修正,不過,也不要太常態分佈,就微調一下,讓直方圖有些微的左偏或是右偏。第二次的報告,就非常的完美。即使客戶端質疑,我還可以提出量測儀器的再現性誤差量。

有些時候,客戶給的GERBER FILE,那個PATTERN,非常複雜,有些地方,是超過製程極限。但是,業務接下來了,怎麼辦?也不可能跟客戶說,做不到耶,這張訂單,就CANCEL吧。真的這麼幹,老闆也會把我CANCEL掉。所以,就要花兩個小時,與工程部LAY CAM的妹妹,把PATTERN掃過一遍,有些地方做不到的話,也很簡單,就改客戶的GERBER,當然,不能大改,往右偏個2 mil吧,ring就縮個3 mil吧…。我記得,有次,玩得太過火,德國客戶把GERBER跟我們的工程稿做比對,抓包了。

又有些時候,客戶會派SQE來廠做外驗。通常會做外驗的客戶,他們的產品,也真的不好做,到FQC時,外觀良率,差不多剩六成。那客戶外驗了,怎麼辦?也很簡單,我就設一個獨立小房間,叫「外驗室」,裡面有兩箱水,隨時填補,牆角還有個小沙發,可以讓外驗員休息用的。外驗時,是分批檢驗,我們一定會先挑過,精挑兩成的良品。然後,就用這兩成的良品,一直反覆的給外驗員檢驗,驗過了,就過關了。但是,其他八成,只能說慘不忍睹。

後來,就進了TFT的上游產業,就更發揚光大。

早期,根本不量測尺寸。既然沒量測,何來的CPK?EXCEL的偉大,就來了。寫個函數,只要輸入規格中心,公差後,然後,用EXCEL自動跑亂數,把亂數的區間限縮一下,5秒鐘後,量測數據(要幾個,有幾個),與CPK(只會在1.33~1.40之間,不能太漂亮),就出來了。

EXCEL的RAND函數,幾乎陪我每一天。當然,不只是用在作弊,在做正事時,也可以利用這個函數來DEBUG。

客戶希望我們做CIP,而且,為期一季。CIP有沒有效,就是看一季後的改善批,在客戶端的VLRR是否能有效下降。我們真的有做CIP嗎?講實話,我推過這活動,結果,推不動,各部門的本位主義太重。但是,客戶要看CIP報告,怎麼辦?還是很簡單,QC 7 TOOLS拿出來,把probably root causes舉出來,然後,每週給一個進度,進度呢?根本沒做,所有數據都是唬爛。唬爛歸唬爛,當週的數據,我還是會用檢定,來確認一下,改善效果,是顯著的。可是,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一季到了,改善批要出貨了。這個改善批,是用直通率300%,精挑出來的。如果會擔心,還會派人押貨到客戶端,隨線首檢。

數據是很絕對的,但是,數據,也是可以騙人的。尤其是統計。我一直認為,統計,是偽數學。統計是利用數學的計算外衣,名義上是可以做預估,實際上,是安慰人心。

也因為用統計來騙人,所以,別部門的報告或是協力廠的改善報告,是不是做假,很容易分辨。

或許,會有人認為,撒滿天大謊,很簡單。但是,精細一點來想,又不是這麼回事。

扯了一個謊,就要用十個謊來圓。

我的想法,有點類似。不過,我的聯想力沒有那麼豐富,所以,想不到十個謊來圓,那怎麼辦?有個方法可解。說了一個謊,可以再用一個謊來圓,可是要搭配三個到四個事實,來佐證,有點類似不在場證明。

舉個例子,客戶抱怨塗佈不均嚴重,而且,一個月已經第三次客訴了。第一個謊,就是說“人員漏檢”,會加強訓練,且考核。實際上,就亂塗嘛,FQC有抓到,也有highlight,但是,就是得出貨。所以,就要編一個教育課程簽到表單,與考核成績來圓謊。再客訴,就請人事部把FQC離職名單列出來,弄幾個名字寫在報告裡,跟客戶解釋說,這幾個人員檢驗不力,公司已經開除他們了,同時,塗佈製程也開始著手進行改善,目前,會在攪拌段,調整轉速與時間…。再下一次客戶,就從攪拌開始編。

工作上,一些胡搞的作弊,不過,也讓我思考很多西,也讓我好好的運用EXCEL在執行面上,所有的分析動作,全讓EXCEL來做。現場人員,只需要把數據丟進去設定好的EXCEL作業畫面,然後,結果出來,EXCEL就告訴現場人員,下一步要做什麼。這樣子,也沒什麼不好。

職場,就是這樣子,有正面的作為,也有負面的操作。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ulee&aid=4729112